成立背景

  "走出去"已經成為一項持續的國家戰略。早在2000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戰略之舉";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製造業優勢企業有效對外投資,創建國際化營銷網絡和知名品牌;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近年來,我國金融和產業資本"走出去"步伐加速,截至2011年底,我國有1.35萬家的投資者在境外設立了1.8萬家境外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累計超過4000億美元,資產存量近2萬億美元。
  
  我國紡織產業已經到了"走出去"的曆史階段,國際化布局成為產業拓展發展空間必然趨勢。首先,金融危機後,我國的各種資源成本剛性上漲倒逼企業必須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學會通過跨國生產力布局保持一流的國際競爭力。其次,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紡織強國,需要有一批成功"走出去"的中國紡織服裝跨國企業。"走出去"不是目的,而是行業企業加快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的重要方式,是中國紡織服裝業從全球領先的加工製造基地升級為對國內外市場從原料到全產業鏈製造再到終端消費品牌、渠道具有強大控製力和利潤占有率的必要手段,是中國紡織服裝資本積累數十年後繼續保值增值、實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紡織服裝企業已有多形式、多渠道的"走出去"的寶貴實踐,需要總結經驗、加強協作以及引導有序推進。過去十餘年,全行業企業的對外投資與合作已蔚為壯觀,例如如意、紫荊花對獲取上遊資源的努力、天虹、申洲分別在越南和柬埔寨的大規模綠地投資、富麗達對加拿大林漿資源的成功股權並購、雲蝠和雅戈爾等對海外渠道和品牌建設的嚐試、紅豆在柬埔寨建設國際工業園區等等。這些成功或者不太成功的實踐,需要進行思考、總結,形成行業經驗。此外,目前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基本是單兵作戰,協會應該幫助企業整合資源,加強行業抱團合作式"走出去",並引導企業充分履行當地社會責任,增強在投資國的話語權和投資安全度,避免同業的不正當競爭。
  
  聯合會自身需要加強行業"走出去"的服務和協調職能。目前,商務部、發改委、人民銀行等部門都有主管對外投資合作的專業司局在開展相關工作,聯合會各單位也已經零星開展了一些"走出去"的服務工作,但還未建立一個有效工作機製進行高質量的對應。去年6月,國務院 13 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意見裏明確表示支持行業商(協)會積極發揮境外投資服務和促進作用。基於此,中紡聯設立了"走出去"工作綜合協調機構,全稱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實施'走出去'戰略工作委員會"。該委員會將建立聯合會內綜合性工作機製,發揮"聯合艦隊"優勢,更好起到政府與企業間橋梁紐帶作用,滿足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走出去"的各種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