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二:“走出去”的風險管理與當地運營

  孫淮濱: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下午好,剛才這個(ge) 環節的對話非常精彩,企業(ye) 家我感覺他們(men) 非常有信心,剛才主要是圍繞“走出去”展開的交流和溝通,下麵我們(men) 就圍繞“走進去”,來看我們(men) 的嘉賓,來談他的一些感想。
  
  我們(men) 這一組的主要嘉賓有江蘇東(dong) 渡紡織集團徐衛民,溢達集團曾菘,慈溪市江南化纖有限公司陸永富,埃塞中國商會(hui) 海宇,中倫(lun) 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丁恒。
  
  我們(men) 這組主要談風險,我們(men) 感受到這裏和祖國不一樣,所以要能夠走進去的話,這種風險的預測,控製至關(guan) 重要,因為(wei) 我們(men) 走出去雖然是一種跨過的發展戰略,但是他也是我們(men) 的資產(chan) 要增值保值,使我們(men) 有一個(ge) 安全健康的發展。所以風險控製至關(guan) 重要,因為(wei) 我們(men) 走到國外,環境是多元的,有政治、經濟、法律方方麵麵的風險,還有競爭(zheng) 夥(huo) 伴的,還有一些災難等等,所以如何控製多元化的風險,他對我們(men) “走出去”的企業(ye) ,如何能夠接地氣,能夠生根非常重要,你們(men) 是不是能夠從(cong) 風險如何去控製,來談一談各自的觀點。
  
  先請徐董事長。
  
  徐衛民:大家下午好!我們(men) 企業(ye) 走出去時間還是比較早,首先我們(men) 在2000年的時候,鑒於(yu) 我們(men) 是一個(ge) 搞外貿為(wei) 主的企業(ye) ,自己開始搞品牌了,搞外貿的企業(ye) 還是局限於(yu) 在國內(nei) 接一些二手或者三手的訂單,發展是有困難的,所以那個(ge) 時候我們(men) 就把貿易這一塊,2000年通過一個(ge) 合作的機會(hui) 放到了新加坡。所以到目前為(wei) 止,我們(men) 今年估計能夠超過80億(yi) 銷售人民幣,所有的訂單都是在國外運行的。
  
  這幾年我們(men) 在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ya) 都有我們(men) 的生產(chan) 基地,楊世濱提到了,如何來考量或者評估,或者說規避投資風險的問題。
  
  這個(ge) 問題首先作為(wei) 一個(ge) 企業(ye) 跟企業(ye) 是不一樣的,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尤其是你的市場,你的管理團隊,包括你的經濟基礎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規避“走出去”最關(guan) 鍵的,首先要考慮你為(wei) 什麽(me) 要走出去,第二個(ge) 要考慮怎麽(me) 走。第三,到了國外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出去以後肯定會(hui) 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men) 通常講的不確定因素,這一些東(dong) 西如果說沒有足夠的考慮或者說準備,“走出去”未必能夠成功。
  
  所以我們(men) 2000年的時候就考慮,最早在香港,覺得香港的情況並不是很理想,我們(men) 也是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是一個(ge) 生意上的合作夥(huo) 伴在新加坡,尤其是互惠互利,這個(ge) 過程當中大家了解了,信任了,最後我們(men) 也是抓住了這個(ge) 機會(hui) ,內(nei) 部也發生了變化,也是經過了很多參股、入股,然後控股,通過這三個(ge) 環節來做的。如果我們(men) 到了國外以後,對當地的法律不了解,沒有相對比較能夠適應本地化的人員去管理,我說再好的企業(ye) 也不能成功,所以最關(guan) 鍵的要考慮為(wei) 什麽(me) 走,怎麽(me) 走?這是非常關(guan) 鍵的。
  
  孫淮濱:他們(men) 了解當地的各種民情,包括各種各樣的環境因素,他們(men) 是避免對外投資風險很重要的一個(ge) 人文的條件。
  
  曾總您是來自於(yu) 溢達集團,這是我們(men) 香港的一個(ge) 企業(ye) ,但是他的國際化程度很高,他也是一條龍,從(cong) 棉花的種植、中間紡織、印染一直到成衣的製造,而且銷售網絡也是非常國際化。我看你的介紹上,你也曾經做過國際化的業(ye) 務,所以你對“走出去”,或者對海外投資可能會(hui) 遇到各種風險,你會(hui) 有親(qin) 身的體(ti) 會(hui) ,能不能給我們(men) 做一些具體(ti) 的介紹。
  
  曾菘:溢達成立了30多年了,目前在斯裏蘭(lan) 卡、越南、馬來西亞(ya) 都有我們(men) 的生產(chan) 基地。有幾點非常重要。
  
  第一,先要去預見這個(ge) 風險。不能是天女散花,你要想清楚,不能去到了以後才發現這個(ge) 風險,因為(wei) 每個(ge) 國家在去之前,你要了解從(cong) 能源上麵會(hui) 不會(hui) 有一些稀缺,還有人才方麵,我們(men) 去之前要做好一些相應的預案。
  
  第二,真正要深入地融入他們(men) 。
  
  當初很多的紡織企業(ye) 為(wei) 什麽(me) 在海外建廠,大部分是因為(wei) 有配額的原因,但是之後又撤出了這個(ge) 地方,我們(men) 作為(wei) 中國的企業(ye) 不能卻掠奪資源,我覺得做一個(ge) 企業(ye) 到那個(ge) 地方去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給當地的,不但是政府,更重要是你的員工,讓他們(men) 覺得這是一個(ge) 長期的發展。隻有這樣子的情況下,他才能跟你一起麵對這麽(me) 多的困難。
  
  對我們(men) 來講不僅(jin) 僅(jin) 是本土化,讓本土的管理者覺得,他是屬於(yu) 集團的一部分,像我們(men) 企業(ye) 一樣,我們(men) 每年會(hui) 讓世界各地的員工,不僅(jin) 僅(jin) 是管理層,包括一些基層的員工,包括有些工人,每年都會(hui) 選一些代表從(cong) 各個(ge) 國家回到總部,回到廣東(dong) 的生產(chan) 基地,讓他們(men) 看到這個(ge) 企業(ye)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去做,讓他們(men) 對這個(ge) 企業(ye) 有一個(ge) 親(qin) 身的感受,讓他們(men) 知道在工作的企業(ye) 是很不錯的。
  
  真正解決(jue) 本地風險問題的時候,往往是本地的同事。我記得當時,因為(wei) 一些政治的原因,他們(men) 突然取消了對於(yu) 孟加拉國所有勞工的簽證,懷疑他們(men) 跟恐怖襲擊是有關(guan) 係。在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因為(wei) 已經有100多個(ge) 工人來這邊上班了,我們(men) 同事跟當地政府去談,因為(wei) 拿出來我們(men) 這麽(me) 多年所謂我們(men) 的經曆,所做的事情,之後我們(men) 能拿到特殊的批文,而且全是女性,給到我們(men) 去繼續做,要把他們(men) 融入到整個(ge) 集團當中。
  
  第三,真正要去關(guan) 懷員工,尤其是一個(ge) 製造企業(ye) 。
  
  大家之前都有提到,很多的罷工,無論是非法罷工,還是合法罷工,都會(hui) 經常見得到,其實我們(men) 在國外這麽(me) 多地方投資,也有很多的地方,包括斯裏蘭(lan) 卡、越南,很多勞工的問題,包括工會(hui) 比較活躍,在斯裏蘭(lan) 卡我們(men) 是要同時麵對三個(ge) 不同的工會(hui) ,去做不同的工作。在越南基本上我們(men) 在的園區,每年起碼有兩(liang) 三次的罷工,而且一罷工就是整個(ge) 園區去罷工。
  
  所以這個(ge) 經驗告訴我們(men) 一點,你要真正意義(yi) 上去關(guan) 懷員工。為(wei) 什麽(me) 這些勞動者他會(hui) 去罷工?是因為(wei) 他們(men) 的利益要通過罷工才能取得,有的企業(ye) 怎麽(me) 解決(jue) 的,給他增加工資,加點補貼,但是我們(men) 就不這樣做,我們(men) 要跟員工建立信任的關(guan) 係,我們(men) 會(hui) 關(guan) 懷他們(men) ,定期組織一些對話,包括會(hui) 通過其他的一些渠道,包括一些本地的勞工團體(ti) 交流,更好地了解他們(men) ,隻有這樣了以後,他才知道這個(ge) 企業(ye) 是真正地關(guan) 心我們(men) ,他就不會(hui) 罷工了,其實大家首先要考慮到之前預判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問題。
  
  孫淮濱:曾總講得條理非常清楚,首先要有預見性,你進入一個(ge) 國家他可能會(hui) 發生哪種風險。還有本地化管理,因為(wei) 融入本地化的話,他容易把很多事情都搞定,采取什麽(me) 樣的策略,他也會(hui) 適應當地的一些情況,當然還有人文關(guan) 懷,使我們(men) 國外的員工能夠得到協他們(men) 應該有的一些待遇,得到一種尊重,這樣他們(men) 就會(hui) 安心為(wei) 你的企業(ye) 效勞,我想這些都是我們(men) 控製風險非常有效的方法。
  
  江南化纖也是“走出去”,尤其是把資源再利用的這麽(me) 一個(ge) 領域“走出去”的企業(ye) ,你們(men) 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有沒有剛才所說的風險的這種預見和采取哪些策略來控製風險,在這些方麵有哪些具體(ti) 做法?
  
  陸永富:大家下午好,我們(men) 主要是做再生化纖,我們(men) 產(chan) 品80%是靠美國的,一個(ge) 集裝箱將近4000美金。這幾年主要是什麽(me) ?運輸成本,我們(men) 來來去去過程當中,從(cong) 資源來講是很適合我們(men) ,我們(men) 市場在那裏,人員也在那裏,要規範自己的行為(wei) ,要讓律師幫著我們(men) 一起,我們(men) 現在還是在一個(ge) 起步的過程,其他的就沒有了。
  
  孫淮濱:說到律師的參與(yu) ,我們(men) 今天也請到了丁恒,是律師事務所的合夥(huo) 人,我看你介紹當中,你參與(yu) 了很多很多方麵涉外的一些官司,一些糾紛。我想在這方麵有很豐(feng) 富的經驗,不管是貿易領域,還是投資領域。
  
  我們(men) 的行業(ye) 經常在國外遇到一些法律上的問題和糾紛,他們(men) 特別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法律上的援助,在你的從(cong) 業(ye) 過程當中,有沒有跟我們(men) 紡織企業(ye) 打交道的,發揮你們(men) 專(zhuan) 業(ye) 作用的,給我們(men) 介紹案例,如何去避免法律風險。
  
  丁恒:在各位企業(ye) 家麵前,感到非常誠惶誠恐。我作為(wei) 一個(ge) 從(cong) 事法律職業(ye) 的專(zhuan) 業(ye) 人員,僅(jin) 是從(cong) 法律這方麵講一下看法,我有八九年左右的工作經驗。特別是最近幾年以來,我們(men) 不斷地有中國企業(ye) “走出去”,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有失敗的,也有成功的。
  
  從(cong) 這些經驗角度來講,我就講一點我自己的感想,或者舉(ju) 失敗的例子。我們(men)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現在已經初步成為(wei) 了規模,但是我感覺跟外國的公司來華相比,我們(men) 對法律的重視和適應,對目標國法律的這種框架體(ti) 係事先的重視或者了解程度,明顯的與(yu) 跨國公司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我們(men) 接觸了好幾個(ge) “走出去”的企業(ye) ,他們(men) 在決(jue) 定投資那一瞬間,更多的或者說90%以上,主要是在考慮一些商業(ye) 性的條款,我不是說商業(ye) 性不重要,商業(ye) 性是很重要的,而且是起決(jue) 定因素的,但是往往這個(ge) 時候就會(hui) 忽視掉一些法律方麵的風險。
  
  比如說我們(men) 在並購初期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國際上通常有慣例的,要對目標公司進行法律的調查。
  
  剛才陸總說,他們(men) 公司在做美國投資的時候,做了很多調查,但是往往有很多企業(ye) 並沒有特別重視這一塊。
  
  首先是談價(jia) 格,你應該多低的價(jia) 格賣給我。類似這樣的談判,但是按照一般的跨國公司投資的時候,首先可能會(hui) 初步談一個(ge) 意向類型的價(jia) 格,但是他們(men) 會(hui) 做一個(ge) 環境項目的調查,在這個(ge) 調查結果結束以後,根據反饋的問題,最終做決(jue) 定,以這個(ge) 問題來去談價(jia) 格,甚至去壓價(jia) 格。
  
  我們(men) 可能在這個(ge) 過程中,國內(nei) 公司還不是特別適應這樣一個(ge) 跨國交易通常的一些規則,也有失敗的例子。比如說對公司的土地製度不是特別了解,一開始沒有做詳細的地質調查,一旦你外資進入以後,公司就不能夠擁有土地了,你隻能去租土地。類似這樣失敗的例子。
  
  國內(nei) 企業(ye) 看中的就是,首先有一個(ge) 長期的土地去經營我的項目,他們(men) 國內(nei) 企業(ye) 是可以有土地權的,但是一旦進入是隻有30年的土地權,對於(yu) 我們(men) 經營有很大的影響。像類似這樣的問題,可能在進入那一瞬間就要去了解,才能夠達到曾總所說的我們(men) 可預見的一些法律風險。
  
  另外一個(ge) ,已經投進去以後,在當地的運營化過程當中,我們(men) 感覺到中國企業(ye) 有很多是中國性的思維,雖然我們(men) 現在國家法律製度不斷地完善,我們(men) 企業(ye) 的法律風險意識不斷地提高,但是習(xi) 慣性的造成我們(men) 在當地運營的時候,感覺到守法運營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因此造成類似於(yu) 醜(chou) 聞的事情發生,當然不一定是紡織類的企業(ye) 。
  
  比如美國的法律製度很完善,對性別歧視,對勞動方麵的製度規定的非常之嚴(yan) 格。國內(nei) 企業(ye) 在招工的時候,明確告訴你,我隻招男的,但是在歐洲一些發達國家這樣說的話,把可以把公司告上去,這樣對公司的名譽是一個(ge) 損失,利益也是損失。
  
  東(dong) 盟國家並不是說他們(men) 法律製度不完善,勞工製度就不完善,這個(ge) 想法是國內(nei) 企業(ye) 通常會(hui) 遇到,反正東(dong) 南亞(ya) 是我們(men) 的哥們(men) ,他們(men) 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如我們(men) 中國,一些製度就不那麽(me) 完善,其實不能這麽(me) 誤解。比如說印度尼西亞(ya) 他們(men) 的製度是很完善的。所以類似這樣的守法經營,對於(yu) 我們(men) “走出去”的企業(ye) 也是要樹立這樣一個(ge) 的法律的意識,也是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表現。謝謝!
  
  孫淮濱:謝謝丁律師,麵帶笑容的講了很多法律上很嚴(yan) 肅的問題。我們(men) 要充分了解別國家的一些法律法規,你講的問題非常重要。今天來了一位來自非洲的非常漂亮的總裁,問一個(ge) 私人的問題,前不久埃塞俄比亞(ya) 的總理訪問中國,您是他的顧問,您的顧問是怎麽(me) 來的?
  
  海宇:我先分享一下我走進非洲的經曆。
  
  首先感謝聯合會(hui) ,感謝張會(hui) 長。
  
  我並不屬於(yu) 紡織業(ye) 。我第一次走進非洲是帶領華肩集團(音譯),是100%出口美國的品牌鞋為(wei) 主。當時我去非洲考察的時候,我們(men) 一個(ge) 星期之後決(jue) 定投資,從(cong) 投資到我們(men) 投產(chan) 隻用了三個(ge) 星期的時間,接著6個(ge) 月時間雇傭(yong) 了工人。如果在非洲做當地市場,中國企業(ye) 很多,但是在非洲能夠做到美國市場,做這種消費品,我們(men) 還是第一家,所以也引起了很多國際媒體(ti) 的重視,包括BBC,還有世界銀行都對我們(men) 進行了專(zhuan) 訪。
  
  這個(ge) 過程當中,政治風險,大家也講了,跟總理搞好關(guan) 係。其實你走進非洲,你的手機裏十幾個(ge) 部長的號碼是有的,可以隨時撥通他們(men) 的號碼,是不是就能夠一帆風順呢?
  
  因為(wei) 我每個(ge) 月要出12個(ge) 貨櫃的鞋子,我舉(ju) 一個(ge) 很簡單的例子,最開始我們(men) 進的一批材料,清關(guan) 人員說這是你們(men) 員工刷牙的刷子,這個(ge) 要打稅,我們(men) 有打孔的機器,他說不行,你是武器。這點小事情不可能打電話給部長。我當時要了他們(men) 副官長的電話,和他們(men) 開一個(ge) 會(hui) ,我們(men) 當時開了6個(ge) 小時的會(hui) 。接著把20幾個(ge) 人員請到工廠裏,觀看我們(men) 的流水線,他們(men) 慢慢才認識到,你們(men) 是過來做什麽(me) ,你們(men) 已經做了什麽(me) ,你們(men) 下麵要做什麽(me) ,這樣大家才能有初步的信任。
  
  可能第一步到非洲的話,不僅(jin) 僅(jin) 是高層的關(guan) 係,在執行層麵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點,如果我們(men) 企業(ye) 走到非洲,埃塞俄比亞(ya) 這個(ge) 國家比較特別,他過去十年都是GDP雙位數的數字在增長,在過去20年,首先有一個(ge) 很好的政府,這個(ge) 政府是真心執政,以後很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他也跟我們(men) 中國建立了特別良好的關(guan) 係,同樣他也在學習(xi) 改革,我們(men) 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
  
  為(wei) 什麽(me) 總理2011年親(qin) 自到那裏去招商引資,除了希望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國家這樣一個(ge) 友誼橋梁的時候,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去這裏建廠,根據成本優(you) 先,怎麽(me) 做到成本,120個(ge) 中國人,中國人你給他3000塊錢他是不去的,你要給五六千他才去的。
  
  去年我做了一件事情,我把過去所有留學中國的留學生找來麵試,有60個(ge) 人參加麵試,我想讓他們(men) 進入我的公司,但是我都沒有雇。他能夠從(cong) 這麽(me) 貧窮的國家走到中國來,一定是有背景的,當讀書(shu) 了以後,可以講比較好的中文了以後,他不願意去工廠管幾百個(ge) 人。去年2011年決(jue) 定投資的時候,我們(men) 在當地招了86個(ge) 埃塞俄比亞(ya) 大學生,有6個(ge) 人在中國學習(xi) 了中文,讓他們(men) 完全理解我們(men) 中國工業(ye) 文明這個(ge) 理念,怎麽(me) 樣去管工廠。這6個(ge) 人的培養(yang)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men) 可以算一筆賬,埃塞300塊錢一個(ge) 勞工,一年下來4000塊錢,如果加上一萬(wan) 塊錢的機票和食宿也就超不過3萬(wan) 塊錢。如果我們(men) 當地雇一個(ge) 人的話,也要4萬(wan) 塊錢,所以我覺得人員的培養(yang) 不僅(jin) 僅(jin) 是高端的,你對一線人員的培養(yang) 這是很重要的,我就先分享一下這兩(liang) 點,謝謝。
  
  孫淮濱:非洲在我們(men) 的視野裏,覺得確實是非常古老,甚至原始,但是又非常具有沃土的國家。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men) 老師講到非洲的時候,說那裏吃飯是靠大樹,穿衣是一塊布,建設是靠援助,是非常落後的,但是這些年許多未開發的一些經濟體(ti) ,他們(men) 也在改革,也在開放。
  
  剛才麥肯錫的專(zhuan) 家抱有很濃厚的希望,剛才從(cong) 海總的言談當中,她已經愛上了這塊土地。她是東(dong) 莞過去的,業(ye) 績已經達到了同類產(chan) 品出口全國的60%,總數不知道,但是份額是相當地可觀。而且她的一條管理模式可以看出來本地化,包括員工跟國內(nei) 的對比,明顯看出她的成本優(you) 勢是非常突出的。同時,在跟政府打交道過程當中,從(cong) 上到下都得把這種公關(guan) 成為(wei) 一種資源,確實需要我們(men) 開動很多的智慧和腦筋,當然也希望有一種風險的意識。
  
  咱們(men) 再探討另外一個(ge) 話題,“走進去”不光是資本走進去,利用經濟的方式,同時我們(men) 還要把人文的資源怎麽(me) 開發、怎麽(me) 利用好。因為(wei) 你這個(ge) 產(chan) 業(ye) 是為(wei) 人服務的,是要給當地帶來福利的,包括很多方麵的人脈,我們(men) 怎麽(me) 跟當地進行人文的融合很重要。
  
  記得有一次跟杜部長去柬埔寨,看到兩(liang) 類。一個(ge) 是國內(nei) 比較大的伟德国际英国企業(ye) ,他那個(ge) 老板好像什麽(me) 事都能搞定,銀行家,政客,甚至飛機下來進海關(guan) 的時候,他使個(ge) 眼色我們(men) 就進來了,當然不是很規矩的,說明了他很多東(dong) 西都能搞定。相反我們(men) 另外一個(ge) 企業(ye) ,是一個(ge) 國有背景的企業(ye) ,他們(men) 的管理人員在這兒(er) 基本上就是不介入社會(hui) 的各種活動,也沒有建立比較廣泛的人脈聯係,整天說怎麽(me) 辦?現在怎麽(me) 辦?工人漲工資怎麽(me) 辦?他沒有做到文化的融合,所以他的生存和發展比較困難。
  
  所以人文的融合對企業(ye) “走進去”也是比較重要的。我們(men) 企業(ye) 究竟如何很好地融入到當地的文化當中,而成為(wei) 他們(men) 的一分子,這樣可能更能夠有效地安全的發展自己,這一些方麵你們(men) 有沒有什麽(me) 好的經驗,好的見聞給我們(men) 做一些介紹,誰來先說。
  
  曾菘:我覺得這個(ge) 問題很有意思。
  
  其實融入一個(ge) 文化,首先要尊重文化。因為(wei) 的確每個(ge) 地方他有每個(ge) 地方的生活習(xi) 慣跟他的一些追求的方法,我覺得不用刻意去改變他,所以很多人尊重文化,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但是我想講一個(ge) 不太一樣的方法去看這個(ge) 融入。我們(men) 不要強加於(yu) 我們(men) 的一些思考模式,但是我們(men) 應該要把整個(ge) 你自己企業(ye) 本身的這個(ge) 文化,要加進去。
  
  為(wei) 什麽(me) 這樣說呢?其實我剛剛有講到,我自己在公司工作這麽(me) 久,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能融入當中,是因為(wei) 大家都認同文化,每個(ge) 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他對企業(ye) 是認可和認同的。在這個(ge) 情況下,要把他們(men) 更好地融在一起,除了尊重他之外,把他引進自己的文化,他們(men) 更多的是從(cong) 管理者之間做這個(ge) 工作。
  
  舉(ju) 個(ge) 例子,一個(ge) 是東(dong) 亞(ya) 地區發生海嘯,斯裏蘭(lan) 卡周邊很多的員工家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公司內(nei) 部很自然去發起了募捐跟籌款,去幫助他們(men) 做這個(ge) 工作,這個(ge) 錢中國的員工帶過去,他們(men) 很感動,很開心,我們(men) 受到公司的照顧,他們(men) 很感動。
  
  同樣,包括咱們(men) 四川地震的時候,員工也會(hui) 提出來想要募捐,想要幫助,其實大家就不說我是哪個(ge) 國家的人了,都是溢達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方式,這是一個(ge) 例子。
  
  第二個(ge) 例子,我們(men) 通過做很多不同的一些活動,比如說做“創意2000”的活動,是要每個(ge) 地方把自己不同的創意能夠拿出來,然後在整個(ge) 集團進行評比,選出優(you) 秀的,每個(ge) 國家的同事都興(xing) 奮的參加,他們(men) 更多的是能夠跟同事之間交流和學習(xi) ,通過這個(ge) 活動讓他們(men) 互相能夠了解,更多的是互相的啟發。
  
  因為(wei) 如果所有的啟發和所有的創意都是由管理者去賦予的話,他不會(hui) 成功,更多的是員工之間的交流,所以真正融入這個(ge) 問題,我相信除了尊重他們(men) 之外,更重要的是把他們(men) 當成一家人,謝謝!
  
  孫淮濱:您涉及到人性層麵的,將心比心,相互激活各自的智慧,這是比較深層次的文化共性,徐董事長有什麽(me) 體(ti) 會(hui) ?
  
  徐衛民:剛才幾位講得都非常好,我感覺到,今天我們(men) 是“走出去”,作為(wei) 企業(ye) 走出去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尤其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多元化的投資,包括多地區的,這個(ge) 是必然的。我們(men) 今天講的可能很多的都說走到國外去,回到剛才的話題,實際上我覺得走出去,不光是國外,國內(nei) 也是一樣的,不管走到哪裏,我們(men) 要把自己企業(ye) 的文化這一塊,你自己要做好,你為(wei) 什麽(me) 辦企業(ye) ,你辦企業(ye) 的過程中間,你要靠什麽(me) ,你要人家來幫你,你對人家有什麽(me) 回報,我覺得這個(ge) 作為(wei) 我們(men) 企業(ye) 的一把手是必須要考慮的。給社會(hui) 更多的貢獻,給員工更多的實惠。
  
  同時你到這個(ge) 地區,包括國內(nei) 招商引資,國內(nei) 現在歡迎很多國外的人去投資,實際他招商引資有目的,希望你來了以後,對我這個(ge) 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對老百姓提供實惠,為(wei) 老百姓謀福利,這是我們(men) 企業(ye) 在“走出去”以前必須要考慮的。
  
  我們(men) 不管是在國內(nei) 投資也好,尤其是國外,首先我們(men) 研究我要什麽(me) ,要的是勞動力,要的是勞動力資源。我到新加坡去,要得是寬鬆的貿易平台。我到越南去要什麽(me) ,我要的是他一個(ge) 比較熟練的,素質比較好的勞動群體(ti) 。都不一樣。我到馬來西亞(ya) 要的是什麽(me) ?很多國家對他有很多的優(you) 惠政策。
  
  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出去的時候,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包括國內(nei) 外實際上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而我們(men) 在柬埔寨,柬埔寨都知道,人也不多,尤其近幾年去投資的越來越多,所以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緊張,我們(men) 到了柬埔寨去以後,為(wei) 了盡快的能夠把我們(men) 投資的預期很好的發展,相對數字比較好,比較穩定的勞動力人員的支持,我們(men) 采取的很多支持。
  
  比如對每個(ge) 員工的家庭,有弟弟妹妹的我們(men) 一定發一個(ge) 書(shu) 包,用一個(ge) 書(shu) 包來傳(chuan) 遞我們(men) 這個(ge) 企業(ye) 對他家庭的愛心,形成了一個(ge) 製度。同時我們(men) 每一個(ge) 禮拜六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員,以他們(men) 為(wei) 主體(ti) ,對一些困難職工家庭進行訪問,有幾個(ge) 小組,同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公司采取一些必須的,也是必要的一些措施,我們(men) 要考慮到一些困難家庭,就組織員工停工來幫他們(men) 家裏收稻子,幫他們(men) 做農(nong) 活,作為(wei) 企業(ye) 來說是有一點損失,但是對這個(ge) 地方上來說,影響力非常非常大。
  
  所以我們(men) 在柬埔寨勞動力資源比較緊張的時候,我們(men) 現在開廠,對勞動力資源招收這一塊還是沒有問題,而且我們(men) 這個(ge) 工廠到現在為(wei) 止都非常穩定。最近我們(men) 在抓對現有員工文化的提升,我們(men) 辦中文班,讓他們(men) 學幾句中文,同時我們(men) 學柬語,這樣便於(yu) 溝通。
  
  “走出去”關(guan) 鍵把這個(ge) 文化要做好,同時這個(ge) 文化不是為(wei) 你所理解,而是讓所有的員工,大家共同能夠理解,能夠在這個(ge) 過程中間,分享到更多的文化帶來的一些實惠,這樣的一些企業(ye) 走出去,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快,做得更好。
  
  孫淮濱:我們(men) 看到企業(ye) 走出去也就是企業(ye) 文化走出去,但是企業(ye) 文化要走進去的話,必須要和當地的文化有一種融合,尤其要體(ti) 現對員工,特別是異國員工的一種人文關(guan) 懷,這樣企業(ye) 才會(hui) 好,陸總在這些方麵有什麽(me) 體(ti) 會(hui) 。
  
  陸永富:我們(men) 就是尊重,平等,我們(men) 也聘請了美國的人員,還有一個(ge) ,美國的員工素質很好,你給他安排活,他很快就可以幹完。如果工作時間之外,你跟他商量,他也不會(hui) 給你幹活。首先要尊重他們(men) 的文化,這樣的一個(ge) 想法。
  
  海宇:我覺得講非洲,剛才我們(men) 講融入,其實融入一個(ge) 很大的目的是為(wei) 了得到他的一個(ge) 認可,但是認可剛才也講了將心比心,我講四個(ge) 字,知己知彼。
  
  第一個(ge) 我們(men) 製造業(ye) “走出去”,尤其是中小型製造業(ye) ,根據跟國內(nei) 行業(ye) 來比,有一些企業(ye) 家企業(ye) 做得很有規模,但是還是覺得低人一等。其實現在走進非洲這個(ge) 時候,千萬(wan) 不要自高自大,但是也不要妄自菲薄,其實現在在講新殖民論,製造業(ye) 走進非洲,實際上是代表中國人,是去幫助非洲,因為(wei) 我們(men) 到那個(ge) 地方第一解決(jue) 就業(ye) ,第二幫助他出口,所以我們(men) 做的是一件十分正確的事。首先企業(ye) 家走進非洲的時候,應該挺起腰板,你所做的所有事情,你可以認為(wei) 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
  
  第二,知彼,要了解這個(ge) 國家是怎麽(me) 樣。中國跟非洲一共建交的有54個(ge) 國家,東(dong) 南西北中南非有很大的差距,非洲的差異也是很大的,我也走了一些國家,他們(men) 包括政黨(dang) 之間也是差別很大的,有的國家比如說肯尼亞(ya) ,還有烏(wu) 幹達,你接觸的時候就覺得的確有腐敗的現象,當部長跟你聊天的時候,你就發現他個(ge) 人的目的很明確,並不是為(wei) 了國家的發展。
  
  我之所以選擇埃塞,他們(men) 個(ge) 人的目的是很小的,更多的為(wei) 了國家的發展,你剛才講,通過短短的時間做到這個(ge) 成就,但是我從(cong) 來沒有給過他們(men) 政府一分錢,很多人覺得一定是要腐敗,你真正為(wei) 他解決(jue) 了就業(ye) ,為(wei) 他創造了出口,這是你給他最好的一個(ge) 禮物,也是得到一個(ge) 最好的尊重,你會(hui) 相應的得到很多回報,不用一定去走後門,去做這些事情,首先你要理解他想要的是什麽(me) ?跟你的目的是不是一樣的,如果你覺得是一樣的,就大膽的往前走。
  
  孫淮濱:我們(men) 有一些企業(ye) 到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法製製度不完善的地區,我們(men) 有些企業(ye) 他們(men) 認為(wei) 在辦事的時候,會(hui) 遇到一些官員腐敗,或者把問題複雜化,無非就是買(mai) 通這個(ge) 路徑,腐敗的問題應該來說是很難避免的,因為(wei) 這個(ge) 國情決(jue) 定了它,製度決(jue) 定了它,必然有這個(ge) 溫床和土壤,出來之後怎麽(me) 辦?是按照他的規矩辦,還是要潔身自好,但是解決(jue) 不了問題,遇到這種兩(liang) 難的時候,我們(men) 的法律律師你應該采取什麽(me) 樣的對策?
  
  丁恒:謝謝孫淮濱,這確實是一個(ge) 非常難的問題,很多企業(ye) 都麵臨(lin) 著問題。橫向比較一下,外國企業(ye) 來中國投資的時候,同樣會(hui) 麵臨(lin) 著,如果我不給好處,不給回扣,這個(ge) 項目就沒了,這個(ge) 土地就辦不下來,這可能是一個(ge) 在發達國家會(hui) 好一些。我在日本待過兩(liang) 年多,日本相對好一點,因為(wei) 他們(men) 國家的法律製度很健全,廉潔製度很好,但是發達國家是沒法避免的。
  
  但是我想說,作為(wei) 我們(men) 中國這樣泱泱大國“走出去”的企業(ye) ,我們(men) 要有大國的企業(ye) 形象,不要把中國的一些特色的東(dong) 西帶到國外去,短期會(hui) 有一些商業(ye) 利益的喪(sang) 失,但是作為(wei) 我們(men) 律師來說,建議客戶還是要遵法、守法,同時還是要促進欠發達的一些國家的法製製度建設,這樣我們(men) 才能得到尊重。其實美國企業(ye) 在中國行賄也有存在,但是很多國外的先進發達的國家,他在中國是推動建設的,但是我們(men) 作為(wei) 一個(ge) 崛起的大國國家,同樣可以在這個(ge) 方麵有這個(ge) 自信,去推動當地的一些製度建設。
  
  孫淮濱:律師回答讓我們(men) 感覺非常自律,得自己先做好,以規範的行為(wei) 來推動這些國家的法製建設和完善,這是比較理想化的模式,我如果遇到了問題,他又想把項目拿到手,又必須留下買(mai) 路錢怎麽(me) 辦?
  
  丁恒:這是商業(ye) 判斷,不是法律判斷,最終可能是一個(ge) 公司決(jue) 策的問題,如果這個(ge) 項目特別重要,包括外國企業(ye) 也會(hui) 存在這樣一種情形。
  
  孫淮濱:歸到商業(ye) 判斷裏麵去了。
  
  好,今天這組的嘉賓,應該來說回答的問題相對來說“走進去”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我們(men) “走出去”,是為(wei) 了“走進去”,隻有“走進去”了才能融入到文化的大潮當中,設計研發資源,加工製造資源,品牌資源,人文資源,市場資源;隻有我們(men) “走進去”才能使我們(men) 的企業(ye) 更強,能夠在國際化的軌道上,能夠走好,走遠。
  
  這個(ge) 問題必須解決(jue) ,而且必須要有解。
  
  我們(men) 今天也提供了一些雖然不是很完整的係統,可能會(hui) 使在座的一些想走出去,或者已經“走出去”正在探索過程當中的人一些啟發和啟示。時間關(guan) 係,這個(ge) 對話就到這兒(er) ,非常感謝。
  
  徐迎新:在今天的大會(hui) 發言和對話全部結束了,在大會(hui) 即將閉幕之前,請大家允許我再用幾分鍾的時間,把今天的大會(hui) 做一個(ge) 簡單的回顧。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紡聯表示感謝,對發言者表示謝意,也要感謝領導和我的同事們(men) ,本屆大會(hui) 是在建設紡織強國的建設時期,我們(men) 第一次組織全產(chan) 業(ye) 鏈的紡織人共聚一堂,以紡織服裝業(ye) “走出去”的議題做一個(ge) 交流活動。
  
  短短一天時間,有20多位來自協會(hui) 商會(hui) 、重點企業(ye) 和專(zhuan) 業(ye) 服務機構的代表們(men) ,分享了他們(men) 的思想經驗思想和建議。在座諸位和我一樣,通過今天的會(hui) 議,對紡織企業(ye) 如何成功的“走出去”有了清晰的看法。
  
  王會(hui) 長說了,希望全行業(ye) 共同努力,積極穩妥的建設立足中國、布局全球的跨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來自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相關(guan) 領導,就紡織產(chan) 業(ye) 就海外合作的金融政策,服務體(ti) 係和布局建設分別做了深入的闡述。
  
  來自台灣的黃偉(wei) 基也說了很多經驗,還有波司登、紅豆、天虹、富麗(li) 達等集團的老總也給我們(men) 做出了精彩的分享。剛剛結束的兩(liang) 場專(zhuan) 題對話也非常精彩,來自麥肯錫、濱州亞(ya) 光、紫荊花等等通過交流,對多種投資形式不同區域的投資環境和潛力,海外並購管理對熱點問題進入了深入和細致的討論,相信這些觀點的分享和碰撞,能給即將“走出去”的企業(ye) 家們(men) 有很多啟示。
  
  各位,我們(men) 將會(hui) 繼續為(wei) 大家服務,聯合會(hui) 將積極建設好紡織工業(ye) 對外投資合作的信息平台、投資考察平台、海外展會(hui) 平台、業(ye) 界交流平台,積極配合落實政府部門的海外投資鼓勵政策,及時向國家有關(guan) 部門反映企業(ye) 在“走出去”國家當中的問題和訴求。為(wei) 此中紡聯專(zhuan) 門成立了“走出去”的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聘請了金融、法律方麵的專(zhuan) 家,作為(wei) 專(zhuan) 家委員,為(wei) 紡織行業(ye) 的海外投資貢獻他們(men) 的經驗和智慧。
  
  朋友們(men) ,再一次感謝各位的光臨(lin) 和積極參與(yu) ,現在我宣布中國紡織產(chan) 業(ye) 實施“走出去”戰略交流大會(hui) 圓滿閉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