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麗達的海外並購之道
——戚建爾 富麗達集團 董事長
尊敬的王部長,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中國紡織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交流大會在這裏隆重召開,根據會議安排,我代表富麗達集團做匯報與交流。
富麗達集團的基本情況介紹。富麗達集團現在屬於杭州工業園區,通過25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擁有總資產130億元,一直以來專注於紡織產業,我們的主要產業有纖維、織造,印染等。
第二方麵,向大家介紹的是海外並購。
我們自己的產業資源存在瓶頸,我們走出去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自己的原料配套。我們下屬有一個富麗達有限公司,它成立於04年,是專業從事纖維的企業,新疆生產基地32萬噸,近五年來規模迅速擴張,價格也基本穩定,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以這種情況下,解決原料工藝矛盾,成為首要的問題,鑒於國家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發展,也看到了國內相關資源的局限性,很難找到比較匹配的生產基地,我們就到國外去解決,成為了必然之路,
我們對加拿大、俄羅斯、巴西、印尼、美國等地區,從稅費政策環境和產能等等進行了方方麵麵的調研。經慎重考慮,決定投資加拿大。在加拿大溫哥華市島的溫哥華島,年生產能力16萬噸,後來我們收購以後,又進行了一些改造,現在年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
我們收購以前已經做好了很多的工作,2010年1月,我們通過增值參股獲得了紐西爾公司的股權,經過參股合作,我們對他的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同年我們對股東進行多次談判和溝通。在2010年10月8號就並購價格、標底等商務條款達到一致,時間要求很高,必須三個之內完成交接。
2010年12月前後,我們通過了從區,市,省到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各級部門的審批,獲得了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的批文,完成了銀行,申請銀行貸款等相關手續。前後於2010年2月1日,富麗達與紐西爾達成了合作,現在他公司生產的90%以上都是自己配套的。現在雖然工序與價格矛盾沒有前期那麽緊張,但是對我們產品的品質保證存在著重要的因素。
第三方麵,第一步並購完成之後,企業資源整合和經營管理更為重要,我們並購之前經營效益並不理想,並購前幾年都處於虧損狀態,為此我們在5個方麵做了工作。
(1)嚴格遵守當地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勞工製度,尊重當地的企業文化和社會文化,遵守他們的勞動用工政策。
(2)根據市場環境,我們切實調整了經營發展方向和重點,取消了不適合的產品,同時調整了銷售的策略。
(3)保持團隊的穩定性,他們的公司時間悠久,有一支比較規範、專業、富有經驗的團隊,我們給予他們的管理人員給予充分的信任,保留了公司所有的人員,前期的一年多時間,基本上都是適用原來的管理人員,隻是配設了財務主管,建立了授權製度,以保證信息暢通以及內部控製製度的有效性。
(4)製定績效獎勵,調動員工積極性,設定公司每個季度和每年的考核目標,完成不同的工作目標,進行員工不同比例的獎金分配,提高員工的收入。
(5)加大改革的力度,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和市場經營理。
第四方麵,自己的體會。
一,參與國際活動是企業的需要,特別對海外優質資源企業進行收購,使企業產業鏈實現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分享管理經驗,開拓更廣闊的發展領域,還有企業國際化人才隊伍的培養。
二,“走出去”要有明確的目的需求,實體企業去海外發展,必須慎之又慎,必須根據企業的情況和需要進行。我們“走出去”的目的非常明確,是尋求資源並購,進一步完善產業鏈,降低經營風險,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自己的主動權和競爭力。
三,充分評估境外投資風險,特別對投資國家的法律法規,經濟文化,市場都要全麵了解。加拿大經濟發展健康,自然資源豐富,地理環境優越,政策透明,政府辦事效率高,這是企業收購的前提,否則企業風險無法把握,企業效益更無從談起。
四,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是企業境外投資和收購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需要符合國家的一係列規定,要經過各部門的審批,同時還需要金融機構的支持,解決融資問題。要重新了解利用各種資質條件、政策法規和法律資源,充分依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支持,沒有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和溝通,收購工作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五,挑戰與機遇並重,發達國家的製造業、產業、國內生產成本都比較高,需要在運作層麵上學習各種方式方法,提高國際競爭力。
總之我的體會是,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也很無奈,風險與機遇並重,挑戰與機遇同在。
“走出去”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困難,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容易,把握時機,找好項目是關鍵所在,我的匯報完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