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布局構建紡織業新競爭優勢
——張小濟 全國政協委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

  尊敬的王會(hui) 長,很高興(xing) 能參加今天的活動,我的題目是“構建紡織業(ye) 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講這個(ge) 事情,我想紡織業(ye) ,我們(men) 老想把這個(ge) 脈絡理得清楚一些,紡織服裝業(ye) 到底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行業(ye) ?
  
  我們(men) 講到投資,投資後麵跟得就是產(chan) 業(ye) 轉移,曆史上產(chan) 業(ye) 的轉移,由於(yu) 傳(chuan) 統紡織工業(ye) 進入的門檻比較低,資金技術的門檻比較低,那麽(me) 又是勞動密集型的,所以在國家和地區之間,比較優(you) 勢轉移的,相對是比較容易的。
  
  正是因為(wei) 這樣,所以在70年代,發達國家就搞了多種協定,就是怕紡織工業(ye) 的這種跨國產(chan) 業(ye) 轉移,對他們(men) 本國的紡織業(ye) 構成過度的競爭(zheng) 壓力,影響他們(men) 就業(ye) ,采取了這麽(me) 一種方式。
  
  烏(wu) 拉圭談判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把這個(ge) 協定取消,又重新回歸到一種不受這種配額,這種貿易壁壘幹預這樣的一個(ge) 市場。那麽(me) 我們(men) 國家按理來說,是最大的受益者,全球的紡織服裝業(ye) 我們(men) 是三分之一的市場。
  
  說個(ge) 大數,在我們(men) 手裏,因為(wei) 沒有這個(ge) 協定了,它相對於(yu) 是自由競爭(zheng) 的產(chan) 業(ye) ,問題就來了,前一段是紡織業(ye) 產(chan) 業(ye) 向我們(men) 轉移,訂單向我們(men) 轉移,那麽(me) 未來隨著市場的發展,隨著比較優(you) 勢的變化,我們(men) 現在又麵臨(lin) 的競爭(zheng) 也開始出現一些。包括我們(men) 說“走出去”。
  
  “走出去”什麽(me) 意思,實際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產(chan) 業(ye) 向外轉移,那麽(me) 我們(men) 的企業(ye) ,我覺得在講投資的時候,我們(men) 是把大事看清楚,我們(men) 不能再守著訂單過日子,現在可以說還沒有到訂單大量流失的時候,但是有一部分開始流失,我們(men) 現在訂單上還是最大的,所以我說叫坐山虎,你守是守不住的。從(cong) 大事上來看,產(chan) 業(ye) 的逐步轉移,梯度轉移這個(ge) 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所以我們(men) 企業(ye) 要敢於(yu) 做驚險的一跳,從(cong) 國內(nei) 到國外是一跳,從(cong) 製造業(ye) 向流通領域轉移那也是驚險的一跳,所以對很多企業(ye) 是麵臨(lin) 著這樣一個(ge) 考驗。
  
  我想從(cong) 貿易的角度看看這些數字,大家手裏都有課件,可以看見全球貿易的格局從(cong) 05年以後有很大的變化,我們(men) 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從(cong) 紡織品,我們(men) 把紡織品服裝,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數據是分開的,從(cong) 紡織品出口的份額來看,我們(men) 是增長非常快的,除了歐盟之外,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有變化,但是不如我們(men) 這麽(me) 明顯,可以說我們(men) 是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我們(men) 的一些競爭(zheng) 對手,一些發展中國家,他們(men) 潛在的優(you) 勢也有一定程度的發揮,那麽(me) 總的來講,從(cong) 絕對額來講,紡織品服裝貿易是增長的,但是占全球貨物貿易的比重,還是在緩慢的下降,現在已經是不到4%,這也是一個(ge) 大勢所趨吧,因為(wei) 其他的產(chan) 品,從(cong) 貿易的價(jia) 值量,比如說定性設備,他的價(jia) 值量是非常大的。全球製造以後,就顯得在貿易額裏頭,再加上供應鏈比較長,所以在國與(yu) 國之間的供應鏈比較長,所以他會(hui) 把貿易量加上去,所以紡織的貿易量相對來說是下降的。那麽(me) 服裝的出口市場份額的變化跟紡織業(ye) 也是差不多。我們(men) 在2011年市場份額基本擴大了三倍,這是講的總趨勢。
  
  那麽(me) 全球紡織貿易和其他有不太一樣的,就是需求和供給是高度集中的行業(ye) ,80%的進口集中在發達國家,它的進口市場是非常集中的,而出口也是相對集中,那麽(me) 亞(ya) 洲就占了全球的57%,所以供求兩(liang) 方麵,看的很清楚,集中度非常高。再有一些國家紡織業(ye) 的出口,對他們(men) 整個(ge) 貿易來說至關(guan) 重要,像孟加拉超過8%,柬埔寨超過50%。
  
  紡織品和服裝不同,紡織品有的定為(wei) 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實際上這些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80年代我們(men) 到紡織行業(ye) 去看,紗廠女工是很多,現在我們(men) 到紡織企業(ye) 看,耳目一新,看不見什麽(me) 人,也就是說企業(ye) 在許多產(chan) 品上,資本技術密集程度是相當高的。如果細分的話,有些行業(ye) ,我想比咱們(men) 說的高新技術產(chan) 品、IT產(chan) 品的資本密集型程度不差到哪去。
  
  我們(men) 做統計分析的時候,發現這兩(liang) 個(ge) 行業(ye) ,其實要把紡織拆成紡織和服裝,那麽(me) 具體(ti) 到紡織這個(ge) 行業(ye) 的話,資本密集程度是很高的。
  
  我們(men) 也去調查過一些企業(ye) ,他們(men) 拿出的產(chan) 品給我們(men) 看,很好的產(chan) 品,技術含量,裏麵采用的什麽(me) 高分子、新材料,技術都是非常前沿的。
  
  所以對這個(ge) 行業(ye) ,我覺得可能要有觀念上的轉變,當然在座的都是業(ye) 內(nei) 人士,對這個(ge) 是比較了解的,當然這個(ge) 跟投資是有很大關(guan) 係,要把這個(ge) 分清楚。
  
  我們(men) 紡織產(chan) 品既是消費品,又是服裝的原料,所以在投資的時候我們(men) 也考慮到這種特殊性,那麽(me) 我們(men) 現在麵臨(lin) 的主要競爭(zheng) 是什麽(me) ?
  
  大家都覺得好像現在是被逼的,我們(men) 必須要走了,說壓力來自哪裏?
  
  當年我們(men) 2005年多種行為(wei) 協定要取消的時候,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hui) 他們(men) 做過一個(ge) 分析,就認為(wei) 大量的訂單會(hui) 向中國市場轉移,而且是做了基於(yu) 企業(ye) 調查。
  
  那麽(me) 其中企業(ye) 給的回應,並不是說中國在成本上有絕對的優(you) 勢,而是說中國最大的競爭(zheng) 力來自於(yu) 他的市場規模。我們(men) 現在能在全球市場上拿到三分之一的市場,除了我們(men) 勞動力充裕,我們(men) 講成本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我覺得更多的是我們(men) 這些年在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大力的推動下,也是企業(ye) 順應市場的趨勢,搞的產(chan) 業(ye) 集群,還有供應鏈,這個(ge) 使我們(men) 國家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就更加顯著。
  
  現在大家看到確實國內(nei) 成本增加比較快,那麽(me) 企業(ye) 表現如何呢?我們(men) 在沿海地區很多生產(chan) 地方也做了調查,當地的政府給我們(men) 講,主要是一些中小企業(ye) ,過度依賴成本的企業(ye) ,又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更新設備,沒有什麽(me) 品牌的這樣一些企業(ye) 是扛不住,當地政府也認為(wei) 這樣的企業(ye) ,你連市場價(jia) 格,匯率調整5%都承受不了,這個(ge) 企業(ye) 即便政府幫你度過難關(guan) ,你過了今天這一關(guan) ,你可能也過不了明天那一關(guan) ,可能一部分中小企業(ye) 被淘汰也是難免的。
  
  另外大家講到來自需求方麵的競爭(zheng) ,除了經濟不好以外,還有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這些產(chan) 品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上,傳(chuan) 統產(chan) 品也相對是飽和了,我們(men) 還想希望這些傳(chuan) 統產(chan) 品市場能夠再有什麽(me) 大的發展,這個(ge) 恐怕也不現實。所以從(cong) 統計數字上我們(men) 看到有一些曲線,我們(men) 增長率上去以後,就從(cong) 最近這一兩(liang) 年,兩(liang) 三年,這個(ge) 曲線從(cong) 比較陡的往上爬升開始走平了,還沒有下來,市場份額還沒有減少,隻不過看到已經在上麵橫著走了,所以對我們(men) 的壓力還是明顯的。
  
  世界貿易組織他有個(ge) 題目,咱們(men) 做全球製造的這麽(me) 一個(ge) 題目,各國都在參與(yu) ,他們(men) 的數字做了一個(ge) 輕紡工業(ye) ,不光包括紡織服裝了,也包括其他一些輕工業(ye) ,比較優(you) 勢做了分析。可以看出來,我們(men) 中國在這方麵的優(you) 勢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其他國家,像柬埔寨、越南在這方麵的輕紡工業(ye) 方麵的優(you) 勢高於(yu) 我們(men) ,當然大家對這個(ge) 數值也是僅(jin) 供一個(ge) 參考,並不是絕對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比我們(men) 強,而是從(cong) 他自己角度來講,跟其他行業(ye) 來比,或者說他跟其他國家對這個(ge) 行業(ye) 的依賴程度來講,他是比我們(men) 更高。當然看到後麵,像印度、印尼、泰國這些,包括歐洲一些國家,紡織品工業(ye) 的顯現優(you) 勢還是存在的。
  
  第三個(ge) 問題,講到境外投資的選擇,麵臨(lin) 這麽(me) 樣一個(ge) 情況,我們(men) 到底應該往哪裏去,到海外去投資的目的是追求什麽(me) 吧。我想和其他行業(ye) 向海外走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一,成本追求型。希望到低成本的國家投資建廠,提高自己的接單能力,利用自己的接單能力和管理能力到那裏建廠。這是一種做法。
  
  二,技術追求型。這種在細分市場上,從(cong) 前的這些合作夥(huo) 伴,發包商或者供應商,因為(wei) 我們(men) 很多是接單生產(chan) ,貼牌生產(chan) ,我們(men) 上遊或者下遊,就是替我們(men) 賣產(chan) 品的,或者是給我們(men) 下訂單的,或者向我們(men) 提供技術和原材料這樣一些企業(ye) 吧。對他們(men) 進行並購,那麽(me) 通過建立研發機構,利用海外優(you) 質的人力資源。
  
  大家老說我們(men) 缺品牌,技術方麵、開發方麵不夠,如果我們(men) 僅(jin) 僅(jin) 立足於(yu) 國內(nei) ,因為(wei) 我的產(chan) 品如果是在海外,我僅(jin) 僅(jin) 在國內(nei) 做是不好的,最好是到海外利用他們(men) 的資源,因為(wei) 紡織品的裏麵文化含量太大了,你要適應當地的消費者,在國內(nei) 的設計確實是不行。
  
  三,市場追求型。開拓發展中國家的新市場,建立銷售渠道,加工生產(chan) 能力,收購品牌等等。剛才陳部長也講了,現在新興(xing) 經濟確實它本身的市場需求也很大,剛才中國東(dong) 盟秘書(shu) 長也談到這個(ge) 問題。實際上很多國家對這個(ge) 方麵的需求,市場也在形成,我們(men) 眼光不要老盯著發達國家市場,還要關(guan) 注新興(xing) 國家市場。
  
  我們(men) 最近到發展中國家去看,一個(ge) 是本身市場有需求,另外他們(men) 發展自己工業(ye) 的時候,紡織服裝也是相對對他們(men) 來說比較容易的產(chan) 業(ye) ,門檻相對比較低,所以他們(men) 也很希望中國的企業(ye) 去投資,幫助他們(men) 發展企業(ye) 。
  
  最後一種,資產(chan) 尋求型,收購海外的優(you) 質資產(chan) 。這個(ge) 就情況比較多,我們(men) 也接觸到這樣一些企業(ye) ,比如說在歐洲,在一些發達國家長期做服裝業(ye) 的一些家族企業(ye) ,由於(yu) 新老更替,年輕人不太願意接父輩的班,所以這些企業(ye) 也希望有人能夠接過去,他們(men) 唯一的希望,我想可能不光是為(wei) 了錢,更多的是希望事業(ye) 能夠繼續下去,所以像這樣的一些優(you) 質資產(chan) ,其實也是我們(men) 企業(ye) 應該考慮的。
  
  有一個(ge) 資料,我們(men) 現在在製造業(ye) 操作工的工資和孟加拉、柬埔寨這些大概差多少,我有一個(ge) 數字,我覺得還是大家有參考價(jia) 值的,比如說上海的操作工每個(ge) 月是439美金,大家可以看到這個(ge) 數字,實際上這個(ge) 成本還是差的很多,這是供一個(ge) 參考,這是越來越明顯,前幾年還不是很明顯。
  
  我們(men) 是全球最大的生產(chan) 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但是在國際市場上,在品牌營銷網絡還控製在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手裏。所以我們(men) “走出去”,不但是一種被動的做法,而是應該看作一種主動的做法。
  
  我們(men) 實際上是把這個(ge) 產(chan) 業(ye) 維持下去,繼續發展,很關(guan) 鍵的就是企業(ye) 能“走出去”,從(cong) 被動的接單,到走出去打市場。真正能做到出去這一步,我們(men) 還有20年、30年,沒有問題。如果我們(men) 這一步走不出去的話,就會(hui) 一點點被人家吃掉,市場一點點失去。
  
  一些先行的企業(ye) ,看到海外的低成本,而且在海外的投資建廠也嚐到一些甜頭,也不是今天才走的,已經很多年了,有些企業(ye) 早就出去了,但是我覺得相比品牌、營銷這些來講,你換一個(ge) 低成本的地方,如果這些沒有解決(jue) ,還是原來的訂單,你隻不過是把企業(ye) 的生命周期稍微延長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jue) 。這個(ge) 思路企業(ye) 是一種選擇,我想是不是還有更好的選擇。
  
  並購品牌營銷在這個(ge) 領域投資,我覺得價(jia) 值更大。
  
  當然最具價(jia) 值的我覺得是培養(yang) 一批中國的國際紡織人。我們(men) 是全球最大的生產(chan) 國,最大的出口國,但是我們(men) 在人力資源問題上,特別講到國際經營能力這方麵,我們(men) 是個(ge) 弱國,談到“走出去”,恐怕很多企業(ye) 頭疼的就是人的問題,過去我們(men) 說外語人才是問題,現在這個(ge) 不是問題。你要到那去會(hui) 營銷,去組織他們(men) 一起來研討、創新,這種複合型的人才是太缺了。我覺得在一些企業(ye) 裏頭看到了希望,我們(men) 清華北大,包括海外留學歸來的,到我們(men) 一些技術水平比較高的紡織企業(ye) 裏去實現他們(men) 的夢想,在那裏他們(men) 覺得有作為(wei) ,那麽(me) 通過這樣的一批企業(ye) ,吸引全球的優(you) 質人才,才能構建我們(men) 紡織服裝工業(ye) 繼續向前走,走得更好。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