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要聞

國際紡聯主席孫瑞哲:行業發展麵臨新趨勢,需要新應對

  孫瑞哲:2022年,全球紡織行業經曆了極不容易的一年。行業發展承受壓力,表現出三個特征。一是波動。地緣政治衝突持續深化,對原有分工體係形成現實衝擊,能源價格、匯率價格、棉花等原料價格震蕩,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受到衝擊。 二是分化。經濟的持續低迷,全球貧富差距拉大,使得收入能力與消費信心受挫,中低端消費市場明顯萎縮,市場分化不斷加劇。三是韌性。作為全球性的民生產業,紡織行業在不確定中表現出韌性,特別是一些新興經濟體,行業在保障民生、促進合作、推動發展中彰顯價值。
    
  2023年世界經濟複蘇依然乏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1/3的經濟體今年將處於衰退狀態。近期,部分國家的歧視性防疫措施,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傾向增加了行業的不確定性。但危機中也蘊含轉機。行業需要積極把握經濟低迷環境下的集約化發展的機遇、把握產業格局調整中的多元化布局的機遇、把握技術迭代過程中轉型升級的機遇,實現壓力到動力的轉變。特別要把握融合創新的趨勢。打破邊界,以萬物可織為方向,關注需求連接的應用創新;係統推進,以智能高效為方向,關注信息連接的數字創新;塑造未來,以責任發展為方向,關注理念連接的綠色創新;兼容並蓄,以美美與共為方向,關注文化連接的設計創新。要在創新中推動產業邊界消融和資源要素的重新組合,構築產業發展的價值高度與安全邊界。
  
  2023年,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行業發展的現實壓力依然很大。穩中求進是行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行業發展處於新的時勢、新的氣象之中。
  
  在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過程中,人口優勢向發展優勢、市場優勢加快轉變,成為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過程中,持續縮小的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區域差別,成為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
  
  在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夯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持續確立的文化自信,成為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過程中,深入推進的綠色發展和責任建設,成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優勢;
  
  在推進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過程中,深度開放的產業規則、有效銜接的內外循環,成為產業發展的全新格局。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市場活力正在被激發和釋放,穩增長、促消費、擴內需成為大勢所趨、共同選擇。國家密集出台支持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經濟快速複蘇的東風。麵向未來,紡織行業要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求真務實,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