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要聞

“2021中國家紡科技裝備前沿技術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在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浪潮下, 製造產業已逐步進入數字化發展時代。如何利用數字化促使紡織企業降本增效,全麵提升裝備技術以及數字化供應鏈能力,減少人力消耗的同時預防生產故障,成為眾多生產企業關心的問題之一。
  
  5月18日,以“‘技’升裝備,‘數’說智造”為主題的“2021中國家紡科技裝備前沿技術發展論壇”在南通舉辦。論壇通過行業專家、優秀設備企業代表、數碼印花專家、行業互聯網企業代表等大咖的主題分享及對話交流,為行業分析了最新趨勢,對接頂流資源,厘清裝備升級的新思路。
  
  出席本次論壇的行業協會領導有:中國紡聯副會長、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副會長朱曉紅、王易,中國縫製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吳吉靈。南通市領導有:南通市委副書記、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長王暉,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曉斌,南通市人民政府秘書長淩屹等。
  
  出席本次論壇的還有來自羅萊、紫羅蘭、金太陽、凱盛、寶縵等150餘家最具代表性的南通市企業的代表,以及來自富安娜、博洋、堂皇、紅柳、夢潔等全國其他地域領軍家紡企業的代表,紡織行業媒體、本地媒體代表,共300餘人參加了本次論壇活動。
    
  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曉斌在致辭中談到,南通是聞名全國的紡織之鄉,南通家紡更是憑借完備的產業鏈優勢和優厚的製造業根基,占據了全國家紡市場的半壁江山。2020年,南通家紡產業園區實現市場交易額230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家紡類商品基站和流通中心。當前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產業優化、業態升級和價值重構是大勢所趨。南通家紡產業雖然處於行業龍頭地位,但是眾多中小企業在智能化生產、信息化管理、數字化運營等方麵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對裝備升級、智能製造、數字賦能的現實需求十分迫切。
    
  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錢鎖梅在介紹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介紹時表示,園區發展潛力巨大,產業集聚優勢明顯,規劃超前、配套完善。產業園將主動求變,在數字化轉型方麵多點發力、全鏈推進,精準鎖定“大數據+”賦能。
  
  01
  
  “技”升裝備 解決行業痛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次論壇“技”升裝備板塊特別邀請了行業專家及優秀設備企業代表針對家紡行業痛點提出解決方案。首先,中國紡聯副會長、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以“突破裝備技術瓶頸 助推我國家紡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他談到,目前,我國家紡行業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過去5年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年均2%的增長,在諸多方麵取得優異成績,包括科技創新加速發展、時尚話語權明顯提升、品牌建設立體推進。尤其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麵行業取得較大進步,芯被、套件、毛巾的自動化線,及窗簾連續化生產線等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提高了行業的生產效率、保證了產品品質,同時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十三五”期間,家紡行業1家企業被工信部評為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6家企業被列為行業智能製造示範企業。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紡市場,規模近1萬億元。但是,家紡行業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消費待升級和引導等問題,該市場仍有增長潛力。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應從加強新型纖維利用,加大自動化、數字化升級,品牌建設等方麵著手。
    
  設備行業的發展對家紡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論壇上,中國縫製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吳吉靈進行了“我國縫製設備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的主題分享。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縫製設備製造行業同樣麵臨著向全方位自動化、與物聯網技術融合的革新。吳吉靈表示,“十三五”末我國縫製設備行業已經正式宣告邁進世界製造強國行列,行業製造手段、製造精度、產能等遠遠超過國際同行業。全球縫機前十強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七席。此外,我國擁有全球唯一品類最完善的縫製設備零部件加工及供應體係,全球90%的縫製設備零部件采購在中國,國內零部件100%實現自主化生產及供應。近年來,我國縫製設備緊跟服裝、家紡等下遊行業轉型升級需求,加快由自動化向數字化、智能化的創新和升級,充分應用物聯網、大數據、雲平台、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積極打造智能縫製設備、整體智能縫製解決方案和智慧縫製工廠,加快向服務型製造轉型,助力下遊服裝、家紡企業建設數字工廠、推進智能製造。
   
  家紡行業的痛點在哪裏?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才能將引發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的變革,從而真正實現從製造到智造?在由吳吉靈主持的“‘技’升裝備——從製造到智造的路徑”沙龍環節,傑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海濤,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事業部總監傅海明,上工富怡智能製造(天津)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霞,針對這一話題分別從全產業鏈數字化、刺繡行業智能工廠、被芯自動化生產三方麵給出了解決方案。
  
  鄭海濤提出,行業的痛點一是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很多生產環節還未突破自動化,二是企業數字化過程中眾多模塊工具、軟件不能打通,軟件與設備無法連接。傑克針對此情況布局多年,例如推出全球首創的人工智能驗布機,將驗布、鋪布、裁剪打通,提高品質的同時使得麵料利用率也得以提升;集縫製、吊掛、工藝管理於一體的三合一屏,將設備與係統數據無縫對接,同時降低投資成本;推出AGV、WMS等軟硬件一體的自動倉儲與搬運係統。
  
  大豪科技則通過物聯網與雲平台技術使刺繡機更具智能化,傅海明表示,生產智能化包括對設備管理智能化、生產管理智能化、員工管理智能化,通過智能化可實現綜合管理效率、生產效率提高20%等。
  
  李霞表示,家紡行業“智能化轉型”首先要把“設計電腦化,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做好,這是基礎。要繼續圍繞用戶發展需求、圍繞智能製造趨勢,加強與用戶的交流互動與深度融合,及時響應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加強定製化研發,為家紡行業量身打造整體解決方案。實現從單機生產到整個生產過程的自動化, 使生產線真正實現少人化,無人化,達到原料進來,成品出去這樣的一個高度自動化過程。
  
  02
  
  “數”說智造 為中小企業破局
    
  目前,數字化發展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家紡產業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將以更開放、更智能的態度擁抱未來,為人們塑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在本論壇的“數”說智造環節,環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韋偉以“平台驅動家紡產業數字化升級”為主題進行了分享。他談道,目前,家紡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需求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以數據來驅動品牌與製造升級,思考從生產製造到服務製造的轉變,從傳統營銷向“新零售”方向蝶變。家紡企業數字化轉型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生產製造“創新鏈”、生命周期“產業鏈”、產供銷“價值鏈”。產業協同平台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載體,環思家紡產業互聯網平台搭建了一個從新製造、新品牌到新營銷的產供銷協同模式,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模式,促進家紡產業通過數字化平台實現轉型和創新。
    
  毫無疑問,近年來,家紡行業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麵作了很多嚐試。但是,正如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曉斌所說,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在智能化生產、信息化管理、數字化運營等方麵仍然任重道遠。那麽對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在數字化發展中破局?論壇上,智布互聯首席商務官李曉剛帶來了“如何通過產業數字化轉型,為中小紡織企業賦能?”的主題演講。他談到,紡織行業屬於典型的傳統行業,勞動密集型、重資產運營。智布互聯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運用自主研發的SaaS雲平台、ERP係統和MES係統,結合物聯網(IOT)設備與大數據技術,聯盟、整合行業內紡、織、印、染整全產業鏈雲工廠設備,通過對中小產能端企業實施工藝技術、紗線原材料、染化料原料及配方等標準化賦能,實現了大數據驅動下的供、產、銷資源的最優化匹配,從而在根本上改造了銷售、采購、生產製造、物流運輸、售後等全產業鏈模式,有效解決行業重資產運營、庫存積壓嚴重、資金周轉率低、產品附加值低等痛點,通過對產業的數字化改造,提升了行業整體運營效率,帶來整個行業價值鏈的重塑。
    
  眾所周知,小單快反,個性化定製的消費需求拉動了供應鏈的模式變革,如何讓整個供應鏈更好更快轉型已成為產業鏈上所有企業的必修課。在“數”說智造沙龍環節,阿裏巴巴集團天貓淘寶戰略合作華東區總經理宋濤,中天科技集團CIO、江蘇中天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時宗勝,康麗數碼中國區域經理陳梁針對“供應鏈、柔性生產的數字化解決”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宋濤表示,阿裏巴巴跨界進入製造業,相比傳統製造從多數情況下從供給端切入數字化變革,它從需求端切入,力圖創造全新價值。“單純從供給側提效,對於產業上下遊的價值非常有限。新製造的核心還是要從需求入手,即生產消費者需要的商品,以及合適的數量,而不僅僅是高效地去生產。犀牛製造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如供需不匹配、預售預測難、商家快速反應慢等問題。目前,犀牛工廠已經能夠實現生產端到銷售端、全鏈路的數字化。在新製造的模式下,工廠可以做到100件,7天交貨的能力。
  
  時宗勝談道,工業互聯網是製造業的重要方向,而工業互聯網標識體係,給企業、產品和設備頒發唯一的“身份證”,實現不同企業間數據的互聯互通、相互識別。目前,中天互聯正在聯合南通家紡龍頭企業打造紡織行業二級節點,促使行業效益提升。
  
  陳梁以康麗數碼的客戶——亞馬遜為例,說明了柔性化生產的發展現狀。他表示,康麗數碼的創新技術能夠為企業在網絡印刷、按需定製和批量定製領域,提供一整套直接噴墨印花解決方案,涵蓋了從商業生產到批量生產的各級需求。如果說“供應鏈”是產業發展的神經網絡,那麽“柔性生產”就是產業落地的雙腳。目前很多企業在柔性生產上已經做了很多研究和努力,大大提升了家紡智能製造的效率,促進了整個產業鏈的轉型升級。陳梁還談到,克裏斯安德森提出了長尾理論,為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提供了方向。未來在紡織和家紡領域,也是決定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
  
  家紡行業在裝備升級、數字化轉型的路上任重道遠,此次論壇帶給眾多家紡企業深思與啟示,家紡產業將在新技術的驅動下,以更開放、更智能的態度擁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