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內疫情爆發至海外疫情爆發已有5個月,各國在采取了緊急預防疫情措施及治療下,截止目前,各國確診病例、感染率等數據均已明顯下滑,因此,很多國家已開始陸續“解封”恢複正常工作和生活。
但據外媒觀察,印度、巴西近來防控形勢嚴峻。另外,部分解封國家也遭遇疫情反彈;給剛剛準備複蘇的全球貿易又蒙上一層陰影!前幾天剛解封,解封完立馬又“封閉”……如此反複,竟然一點也不意外,大概真的是習慣了!
下麵就讓我們整理以下15個國家“解封”進展
秘魯
為確保疫情下進口貿易物流有效運轉,秘魯於發布行政命令。所有進口到秘魯的貨物將實行電子數字化通關放貨(電放)。
西班牙
西班牙首相5月23日宣布,西甲足球聯賽將從6月8日起恢複,從7月開始重新接待外國遊客。
從5月25日開始,疫情不嚴重的地區可以進入“解封”第二階段,即可以開放海灘、遊泳池,一些學校可以複課;允許部分商鋪恢複營業等。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19日,西班牙解除了針對意大利直飛航班和來自意大利船舶的禁令。
西班牙港口操作效率比以往慢一些,其餘一切正常。
馬裏
馬裏取消宵禁,教育機構6月2日後可以考慮開學。馬裏邊境目前依然關閉,但貨運和商品運輸不受影響。
意大利
意大利於5月18日已經重開零售業,5月25日重新開放健身房等場所,於6月3日重開邊境,正在逐步重啟經濟。
孟加拉
據孟加拉國消息,孟加拉國和印度5月20日在現有水路協議基礎上,各新增5個停靠港,孟加拉新增Chilmari、Rajshahi、Sultanganj、Daudkandi、Bahadurabad。
波蘭
當地時間5月23日,波蘭基礎設施部副部長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波蘭將分三個階段逐步恢複之前取消的客運航班。
第一階段,從6月1日開始,波蘭國內客運航班將複飛。
第二階段,逐步恢複飛往歐盟國家之間的客運航班。
第三階段,國際航班複飛。
國際鐵路、海運、空運貨物運輸不受限製,可以運行。
阿曼
阿曼交通部5月21日公告,重新開放碼頭以及遊船和觀光船的運營活動,逐步進行解封。
英國
據了解,英國首相將在5月28日(明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把夏天交給英國民眾”。
預計,6月1日起,英國解封將更進一步,除酒吧外,其餘戶外活動和露天市場攤位全部開放,包括戶外市場和非生活必需品商店。
比利時
5月25日起,比利時擴大“解禁”範圍,部分學校允許複課。
比利時計劃6月全部“解禁”,屆時所有旅館、餐館和咖啡館將恢複營業。
伊朗
伊朗中小學已於5月16日重新開學。5月24日,伊朗的博物館和曆史遺跡重新開放,以配合齋月結束的開齋節慶祝活動。
齋月過後全國商業餐飲店將重新開放,體育活動也將恢複。
烏茲別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相關部門5月22日決定,自當日起允許境內部分區域公園、博物館、美術館等開放。
美國
5月20日,美國副總統彭斯表示,“美國所有50個州的經濟已經開始重啟”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表示,如果美國爆發第二波新冠病毒疫情,“美國也不會關閉他們的國家”...
新加坡
新加坡部分封鎖措施6月1日到期,期後不會再延長,將從6月2日起分三個階段逐步放寬限製。讓國民可到海外進行必要活動。
新加坡民航局宣布6月2日起逐步允許旅客在新加坡轉機。
日本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5月25日傍晚在記者會上宣布,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解除緊急狀態。
塞爾維亞
5月18日起,尼古拉·特斯拉機場將重新開放。6月1日起,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之間的隔離檢疫規定將取消。
印度、巴西出現單日最大增幅
印度
印度單日新增8380例,係單日最大增幅
目前印度累計確診數居全球第9。這也是印度連續第10天單日確診病例超過6000例,31日的單日確診數超過8000例,出現疫情以來的單日最大增幅。
印度的死亡病例在不到一個月內增加了3倍,僅過去一周內就新增1000多例,同時感染病例也在以類似的速度激增。政府專家承認,新冠肺炎疫情要到6月或7月才能達到峰值。目前印度的感染病例總數超過了伊朗,在全球排名第九。
盡管印度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仍遠低於美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但在印度的疫情迅速加劇之際,在許多最早出現疫情的較富裕國家,新增病例數趨於平穩或下降,而在發展中國家則呈現激增的勢頭。
衛生專家今年早些時候曾警告說,新冠病毒對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構成巨大威脅。因為與較富裕的國家相比,這些國家遏製疫情的戰略較少。
當地時間30日,印度內政部發布消息稱,印度各邦除一些重點城市或區域內疫情高發區封鎖時間延續到6月30日以外,其他所有地區,民眾的生產生活將從6月8日起陸續放開。
巴西
單日新增確診超3.3萬例,單日新增確診創新高;累計超50萬,緊急援助計劃或將延長
近幾周來,巴西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發展,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秘魯、墨西哥和智利也在迅速發展成為熱點地區。不過,近日巴西多州已決定開始放鬆防疫隔離措施,逐步恢複商業活動。
據法新社巴西利亞報道認為,在主張采取限製隔離措施的州長們與認為隔離措施如同經濟毀滅的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的關係日趨緊張的背景下,疫情在巴西不斷擴散。大多數州實行了部分限製措施,盡管有些州已經開始讓措施變得靈活。
巴西裏約熱內盧宣布分六階段重啟商業活動:巴西裏約熱內盧市市長馬塞羅·卡裏維拉當地時間5月29日宣布,從6月1日起將分六步開放商業活動,直至8月中旬完全重新開放。
出口企業的海外訂單荒來了?脫鉤加速?
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19年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標是以“六保”促“六穩”,“穩外貿”不僅對“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至關重要,還關乎出口創匯、外匯儲備乃至貨幣體係穩定。
2020年,中國穩外貿的任務重,受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而據世界貿易組織4月發布的預測,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在樂觀情況下會下跌13%,悲觀情況則下降32%以上,與之對應將分別伴隨著全球GDP下降2.5%、8.8%兩種可能性。
出口企業麵臨海外訂單荒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國際貿易整體下滑的情況下,穩定內需,發揮國內市場潛力,通過出口轉內銷等方式,可以減緩對整體經濟的不利影響。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等方式,有利於促進出口有序運轉。
目前海外訂單量下滑是不少出口導向型企業麵臨的一大挑戰。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出口出現超預期反彈,同比上升3.5%,較3月的-6.6%實現大幅回升;中國對美國、日本、東盟的出口實現上升,對歐盟出口同比下滑4.5%。但據分析,4月出口上升主要是由於中國複工複產後前期在手訂單進入執行高峰所致,隨著歐美疫情蔓延導致大批訂單取消,其影響將在二季度後兩個月乃至下半年逐漸顯現。另外,4月出口數據超預期,主要在於防疫物資和電子計算機類產品出口拉動,中國複工複產較早,在部分產業鏈上相較其他國家有替代優勢。但此類需求激增可能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一旦疫情持續引發企業倒閉、失業攀升、居民資產負債表受損,對此類耐用品的需求大概率將迅速回落。
4月出口回暖並非普遍現象,諸如服裝、鞋類、箱包、家具、玩具、手機等主要商品的出口紛紛遭遇負增長,在4月中國製造業PMI指數的分項數據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從46.4銳減至33.5得以佐證。而根據PMI調查,當前反映訂單不足的國內企業占比已高達57.7%,這意味著4月的出口增長並不均等,“亮眼”的數字掩蓋了大多數出口導向行業麵臨的困境。
據外貿業內人士反饋,目前國內相關行業的海外實際下單量仍然很少,歐美剛開始複工不久,許多訂單仍處於早期詢價階段,離驗廠、下單還有段時間,才剛看到希望,而諸如服裝等季節性商品已經流失了不少春夏季訂單。
據了解,外需衝擊對各行業的壓力並不相同。業內人士對製造業各行業的外需敞口進行測算,結果顯示,電子、服裝、鞋帽、家具、文化娛樂用品的出口比例較高,這些也正是疫情期間外貿表現較弱的行業。隨著5月歐美國家逐漸複工,外需邊際改善,但海外國家複工所需時間或相對較長,力度不宜高估。
下半年外貿走勢如何
對於出口企業而言,下半年形勢至關重要,中國外貿能否持續向好?中國外貿形勢與全球經濟增長及貿易形勢密切相關,在整體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外貿也必將受到影響。由於美歐疫情暴發晚於中國,後續影響在下半年持續顯現,預計中國二季度貿易仍呈現低迷態勢,下半年將有所恢複。也有樂觀預計二季度外貿溫和複蘇,全年外貿走勢具有較高不確定性。
不少國際機構對2020年全球經濟走勢持消極態度。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新數據,全球貿易2020年一季度比上個季度下降了3%,預計二季度環比下降26.9%。歐盟委員會指出,歐洲正經曆大蕭條以來從未有過的經濟休克,歐盟27國GDP全年將下降7.4%。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綜合24家機構的預測認為,二季度日本GDP將年化收縮11%。
展望全年,海外經濟深陷泥潭或使中國出口有所承壓。美國自3月中下旬才開啟大麵積停工和保持社交隔離,在防控升級的二季度,美國或麵臨更大的經濟考驗。預期整個二季度美國GDP收縮幅度將達到10%以上,失業率也將至少達到15%。而印度、巴西、土耳其、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目前仍無法控製疫情。從全世界的範圍來看,發達國家二季度可能會陷入同比-7%至-10%的大幅衰退,全球經濟至少要經曆兩個季度的負增長。
中國進出口貿易占全球貿易近四分之一,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海外經濟衰退不僅會影響中國外需,還會增加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特別是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以消費品和資本品出口為主,如果海外疫情重挫消費、打擊投資信心,對中國外貿的需求側和產業鏈的衝擊可能會更為深遠。
受疫情影響,中國外貿的國別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東盟已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今年1月-4月,中國對新興市場出口占比較上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至50.9%,對傳統市場出口占比已下降至49.1%。中國外貿未來的機會將主要體現在兩方麵:
一是“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新市場機會;
二是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創新發展的機會,依靠技術、模式、業態和管理創新,“壓出”一批更強的中國外貿企業,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國內經濟循環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經濟發展將更多由出口拉動轉向內需拉動。未來,中國對外部市場,包括對美歐傳統市場的依賴還會進一步降低,對新興市場的依賴將進一步提升。
外貿仍將在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牽引作用,其功能將從過去的“量的帶動”更多轉向“質的引領”,通過充分調動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外貿競爭優勢將由要素驅動的成本、價格優勢向創新驅動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產品的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將成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所必需的競爭要素。
但據外媒觀察,印度、巴西近來防控形勢嚴峻。另外,部分解封國家也遭遇疫情反彈;給剛剛準備複蘇的全球貿易又蒙上一層陰影!前幾天剛解封,解封完立馬又“封閉”……如此反複,竟然一點也不意外,大概真的是習慣了!
下麵就讓我們整理以下15個國家“解封”進展
秘魯
為確保疫情下進口貿易物流有效運轉,秘魯於發布行政命令。所有進口到秘魯的貨物將實行電子數字化通關放貨(電放)。
西班牙
西班牙首相5月23日宣布,西甲足球聯賽將從6月8日起恢複,從7月開始重新接待外國遊客。
從5月25日開始,疫情不嚴重的地區可以進入“解封”第二階段,即可以開放海灘、遊泳池,一些學校可以複課;允許部分商鋪恢複營業等。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19日,西班牙解除了針對意大利直飛航班和來自意大利船舶的禁令。
西班牙港口操作效率比以往慢一些,其餘一切正常。
馬裏
馬裏取消宵禁,教育機構6月2日後可以考慮開學。馬裏邊境目前依然關閉,但貨運和商品運輸不受影響。
意大利
意大利於5月18日已經重開零售業,5月25日重新開放健身房等場所,於6月3日重開邊境,正在逐步重啟經濟。
孟加拉
據孟加拉國消息,孟加拉國和印度5月20日在現有水路協議基礎上,各新增5個停靠港,孟加拉新增Chilmari、Rajshahi、Sultanganj、Daudkandi、Bahadurabad。
波蘭
當地時間5月23日,波蘭基礎設施部副部長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波蘭將分三個階段逐步恢複之前取消的客運航班。
第一階段,從6月1日開始,波蘭國內客運航班將複飛。
第二階段,逐步恢複飛往歐盟國家之間的客運航班。
第三階段,國際航班複飛。
國際鐵路、海運、空運貨物運輸不受限製,可以運行。
阿曼
阿曼交通部5月21日公告,重新開放碼頭以及遊船和觀光船的運營活動,逐步進行解封。
英國
據了解,英國首相將在5月28日(明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把夏天交給英國民眾”。
預計,6月1日起,英國解封將更進一步,除酒吧外,其餘戶外活動和露天市場攤位全部開放,包括戶外市場和非生活必需品商店。
比利時
5月25日起,比利時擴大“解禁”範圍,部分學校允許複課。
比利時計劃6月全部“解禁”,屆時所有旅館、餐館和咖啡館將恢複營業。
伊朗
伊朗中小學已於5月16日重新開學。5月24日,伊朗的博物館和曆史遺跡重新開放,以配合齋月結束的開齋節慶祝活動。
齋月過後全國商業餐飲店將重新開放,體育活動也將恢複。
烏茲別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相關部門5月22日決定,自當日起允許境內部分區域公園、博物館、美術館等開放。
美國
5月20日,美國副總統彭斯表示,“美國所有50個州的經濟已經開始重啟”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表示,如果美國爆發第二波新冠病毒疫情,“美國也不會關閉他們的國家”...
新加坡
新加坡部分封鎖措施6月1日到期,期後不會再延長,將從6月2日起分三個階段逐步放寬限製。讓國民可到海外進行必要活動。
新加坡民航局宣布6月2日起逐步允許旅客在新加坡轉機。
日本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5月25日傍晚在記者會上宣布,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解除緊急狀態。
塞爾維亞
5月18日起,尼古拉·特斯拉機場將重新開放。6月1日起,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之間的隔離檢疫規定將取消。
印度、巴西出現單日最大增幅
印度
印度單日新增8380例,係單日最大增幅
目前印度累計確診數居全球第9。這也是印度連續第10天單日確診病例超過6000例,31日的單日確診數超過8000例,出現疫情以來的單日最大增幅。
印度的死亡病例在不到一個月內增加了3倍,僅過去一周內就新增1000多例,同時感染病例也在以類似的速度激增。政府專家承認,新冠肺炎疫情要到6月或7月才能達到峰值。目前印度的感染病例總數超過了伊朗,在全球排名第九。
盡管印度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仍遠低於美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但在印度的疫情迅速加劇之際,在許多最早出現疫情的較富裕國家,新增病例數趨於平穩或下降,而在發展中國家則呈現激增的勢頭。
衛生專家今年早些時候曾警告說,新冠病毒對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構成巨大威脅。因為與較富裕的國家相比,這些國家遏製疫情的戰略較少。
當地時間30日,印度內政部發布消息稱,印度各邦除一些重點城市或區域內疫情高發區封鎖時間延續到6月30日以外,其他所有地區,民眾的生產生活將從6月8日起陸續放開。
巴西
單日新增確診超3.3萬例,單日新增確診創新高;累計超50萬,緊急援助計劃或將延長
近幾周來,巴西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發展,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秘魯、墨西哥和智利也在迅速發展成為熱點地區。不過,近日巴西多州已決定開始放鬆防疫隔離措施,逐步恢複商業活動。
據法新社巴西利亞報道認為,在主張采取限製隔離措施的州長們與認為隔離措施如同經濟毀滅的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的關係日趨緊張的背景下,疫情在巴西不斷擴散。大多數州實行了部分限製措施,盡管有些州已經開始讓措施變得靈活。
巴西裏約熱內盧宣布分六階段重啟商業活動:巴西裏約熱內盧市市長馬塞羅·卡裏維拉當地時間5月29日宣布,從6月1日起將分六步開放商業活動,直至8月中旬完全重新開放。
出口企業的海外訂單荒來了?脫鉤加速?
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19年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標是以“六保”促“六穩”,“穩外貿”不僅對“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至關重要,還關乎出口創匯、外匯儲備乃至貨幣體係穩定。
2020年,中國穩外貿的任務重,受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而據世界貿易組織4月發布的預測,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在樂觀情況下會下跌13%,悲觀情況則下降32%以上,與之對應將分別伴隨著全球GDP下降2.5%、8.8%兩種可能性。
出口企業麵臨海外訂單荒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國際貿易整體下滑的情況下,穩定內需,發揮國內市場潛力,通過出口轉內銷等方式,可以減緩對整體經濟的不利影響。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等方式,有利於促進出口有序運轉。
目前海外訂單量下滑是不少出口導向型企業麵臨的一大挑戰。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出口出現超預期反彈,同比上升3.5%,較3月的-6.6%實現大幅回升;中國對美國、日本、東盟的出口實現上升,對歐盟出口同比下滑4.5%。但據分析,4月出口上升主要是由於中國複工複產後前期在手訂單進入執行高峰所致,隨著歐美疫情蔓延導致大批訂單取消,其影響將在二季度後兩個月乃至下半年逐漸顯現。另外,4月出口數據超預期,主要在於防疫物資和電子計算機類產品出口拉動,中國複工複產較早,在部分產業鏈上相較其他國家有替代優勢。但此類需求激增可能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一旦疫情持續引發企業倒閉、失業攀升、居民資產負債表受損,對此類耐用品的需求大概率將迅速回落。
4月出口回暖並非普遍現象,諸如服裝、鞋類、箱包、家具、玩具、手機等主要商品的出口紛紛遭遇負增長,在4月中國製造業PMI指數的分項數據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從46.4銳減至33.5得以佐證。而根據PMI調查,當前反映訂單不足的國內企業占比已高達57.7%,這意味著4月的出口增長並不均等,“亮眼”的數字掩蓋了大多數出口導向行業麵臨的困境。
據外貿業內人士反饋,目前國內相關行業的海外實際下單量仍然很少,歐美剛開始複工不久,許多訂單仍處於早期詢價階段,離驗廠、下單還有段時間,才剛看到希望,而諸如服裝等季節性商品已經流失了不少春夏季訂單。
據了解,外需衝擊對各行業的壓力並不相同。業內人士對製造業各行業的外需敞口進行測算,結果顯示,電子、服裝、鞋帽、家具、文化娛樂用品的出口比例較高,這些也正是疫情期間外貿表現較弱的行業。隨著5月歐美國家逐漸複工,外需邊際改善,但海外國家複工所需時間或相對較長,力度不宜高估。
下半年外貿走勢如何
對於出口企業而言,下半年形勢至關重要,中國外貿能否持續向好?中國外貿形勢與全球經濟增長及貿易形勢密切相關,在整體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外貿也必將受到影響。由於美歐疫情暴發晚於中國,後續影響在下半年持續顯現,預計中國二季度貿易仍呈現低迷態勢,下半年將有所恢複。也有樂觀預計二季度外貿溫和複蘇,全年外貿走勢具有較高不確定性。
不少國際機構對2020年全球經濟走勢持消極態度。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新數據,全球貿易2020年一季度比上個季度下降了3%,預計二季度環比下降26.9%。歐盟委員會指出,歐洲正經曆大蕭條以來從未有過的經濟休克,歐盟27國GDP全年將下降7.4%。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綜合24家機構的預測認為,二季度日本GDP將年化收縮11%。
展望全年,海外經濟深陷泥潭或使中國出口有所承壓。美國自3月中下旬才開啟大麵積停工和保持社交隔離,在防控升級的二季度,美國或麵臨更大的經濟考驗。預期整個二季度美國GDP收縮幅度將達到10%以上,失業率也將至少達到15%。而印度、巴西、土耳其、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目前仍無法控製疫情。從全世界的範圍來看,發達國家二季度可能會陷入同比-7%至-10%的大幅衰退,全球經濟至少要經曆兩個季度的負增長。
中國進出口貿易占全球貿易近四分之一,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海外經濟衰退不僅會影響中國外需,還會增加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特別是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以消費品和資本品出口為主,如果海外疫情重挫消費、打擊投資信心,對中國外貿的需求側和產業鏈的衝擊可能會更為深遠。
受疫情影響,中國外貿的國別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東盟已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今年1月-4月,中國對新興市場出口占比較上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至50.9%,對傳統市場出口占比已下降至49.1%。中國外貿未來的機會將主要體現在兩方麵:
一是“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新市場機會;
二是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創新發展的機會,依靠技術、模式、業態和管理創新,“壓出”一批更強的中國外貿企業,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國內經濟循環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經濟發展將更多由出口拉動轉向內需拉動。未來,中國對外部市場,包括對美歐傳統市場的依賴還會進一步降低,對新興市場的依賴將進一步提升。
外貿仍將在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牽引作用,其功能將從過去的“量的帶動”更多轉向“質的引領”,通過充分調動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外貿競爭優勢將由要素驅動的成本、價格優勢向創新驅動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產品的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將成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所必需的競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