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紡織服裝行業生產複工進度如何,製造轉型走勢如何?當下及未來的外貿影響如何?又該如何把脈未來消費趨勢?
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 董事長 吳建華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 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總經理 程偉雄
梵兮谘詢策劃(北京)有限公司 首席谘詢師、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服裝產業專家 白玉生
TA Weekly: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行業的影響將持續較長時間,有人判斷,這次疫情將會提高對所有服裝企業的經營要求,貴企業在疫情期間是否遇到了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吳建華:
首先在資金方麵,通過鼎盛絲綢前幾年的調整轉型,企業目前處於良性循環,資金周轉暫無問題;人員方麵也較為穩定,本地員工都在第一時間返崗,設計研發人員可以在家辦公,所以對公司運營影響不大;在產品方麵,我們利用庫存麵料,開發出了功能性口罩等產品,讓機器轉起來、讓員工有活幹。整體企業運轉平穩,短時間內不會出現較大問題。
TA Weekly:
是的,本次疫情對於服裝企業而言,也是一次內部自查提升的機會,企業通過預判未來走向進行產品調整、營銷調整,那麽您對終端消費的未來走向如何預判?
吳建華:
就鼎盛絲綢現階段的市場發展而言,我們已經逐漸感受到了終端消費的變化。我們的產品以中高端禮品、服飾為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高端消費的速度有所減緩,促使了我們經營思路的變革,未來一段時間將在產品開發上做一些調整,開發更具性價比的中端產品,例如商務型、更年輕化的產品,在該價位上力求再彰顯蘇州特色、中國文化和非遺文化特色。
由於企業資金狀況尚屬穩定,既然渠道拓展有所擱置,那我們就集中精力在疫情期間進行更多設計方麵的探索與積累,當疫情結束後會以更完善、更豐富的企業文化特色進軍市場。
程偉雄:
我認為,國內這次疫情未來大概率按三個階段發展:疫情爆發期(今年年初到2月底)→疫情消退期(3月初-5月底)→疫情過後全麵恢複期(6月初-12月底)。也就是說,這次疫情對中國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影響至少是一年時間,無論企業還是個人,或都應該參考這個時間線,做階段性的應急預案和自救規劃。
在此疫情影響下,2019年冬季、2020年春季產品銷售已受影響,消費信心仍至少需要3-6個月恢複,也就是至少影響了2019冬季、2020年春夏乃至秋季產品銷售。
為了減少庫存,企業除了線上自救外,已生產的產品如春季、部分夏季產品,沒有上市的,需要融入到夏季乃至初冬的上市批次;而對於還沒有生產的產品,需要重新做好商品企劃與產能重置計劃。
目前許多商場、購物中心雖然宣布降租,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以線下渠道為主體的企業急需調整生產計劃,進行成本收縮。
疫情當下,電商渠道將呈現更加分散的多元化發展,而未來更加小眾化、個性化的品牌會借助電商優勢崛起,形式也將不限於淘寶等大渠道,直播、社群等更加多元化的電商渠道也會借此升溫。
TA Weekly:
正如您所說,終端的變革也會帶來線上渠道的波動,甚至促使網上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分裂發展,那麽,直播等新生網絡渠道會成為今後的銷售主流嗎?
白玉生:
我認為,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消費體驗與互動了,KOC(意見領袖)正在引導年輕消費群體的行為,兩者相加,線上直播將成為服裝線上銷售的重要方式。
而隨著5G、VR/AR技術的推廣應用,線上直播會更加讓消費者身臨其境,部分產品不再需要物理展示空間,直播可以帶給消費者完美購物體驗。所以我認為,直播一定會是今後線上的主流渠道,隻不過它一定不等同於現在的“原始”直播而已。
TA Weekly:
那麽,服裝企業在探索直播等新鮮的線上銷售渠道時,有怎樣的體會?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難?
吳建華:
目前,我們還是以線下店為主,對視頻、直播等線上銷售形式還在探索中。現階段的線上渠道對於高端產品的呈現還有一些限製。
舉個例子,對於如何將富有光澤感、質感、細節的中國傳統文化精品在線上完美呈現,這個技術問題仍在困擾我們。拍照片也好,拍視頻也好,有的時候你很難完全的把它的美傳達給消費者,還需要更多技術手段。近期我們一直在嚐試,也在找一些專業公司進行合作。
TA Weekly:
如果直播成為渠道主流之一,您認為,服裝企業應該進行哪些相關調整?
白玉生:
服裝企業在經曆此次疫情之後,一定會產生對線上銷售的衝動和期待,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任何一種方式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所以,我建議企業經營者更多的要靜下心來梳理自己,敢於拋棄繁雜的業務種類,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不追隨不盲從,互聯網的世界本就多彩,找對適合你的,它就是“主流”。
程偉雄:
確實,隱約之中,通過這次疫情,大概率會推動直播、抖音、快手等線上平台比例收入再度攀升,但需要警醒的是,聯縱智達董事長何慕在近期一次直播說過的一席話:“雖然我承認新技術、新工具是催生新商業的核心動力,但我堅決不認同新商業、新零售就是新技術、新工具的疊加。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是用戶要有新價值和新體驗,為了達到這兩個新,有必要借助一些新技術、新工具,才是正理。我看到過的為了創新而創新的案例實在不少,沒有一個做成功的。”
對於何老師的說法我是認同的,雖然大趨勢必然是互聯互通,但單獨切割成某一個端口的體驗,都隻是點的呈現,而不是麵的接受,不能簡單以為在點上的技術突破就可以替代用戶全部的體驗。
回過頭來看,直播的快速普及得益於移動技術的商業成熟度,但企業不能單純跟風,直播盛行的當下,更不能隨意“跨界”讓自己的企業迷失在市場重構的十字路口。
TA Weekly:
感謝各位嘉賓針對終端消費形勢變革以及直播等新渠道的探討與分享,讓我們意識到市場可能發生的轉變,同時也清醒認知到新技術、新工具都隻是手段而不是中心,通過這些手段找到品牌與客戶的核心鏈接還是最終目的。本次疫情放緩了服裝企業發展的腳步,卻也給了大家思考的時間,也許疫情結束後,一批更優質、更成熟的中國服裝品牌即將脫穎而出。
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 董事長 吳建華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 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總經理 程偉雄
梵兮谘詢策劃(北京)有限公司 首席谘詢師、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服裝產業專家 白玉生
TA Weekly: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行業的影響將持續較長時間,有人判斷,這次疫情將會提高對所有服裝企業的經營要求,貴企業在疫情期間是否遇到了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吳建華:
首先在資金方麵,通過鼎盛絲綢前幾年的調整轉型,企業目前處於良性循環,資金周轉暫無問題;人員方麵也較為穩定,本地員工都在第一時間返崗,設計研發人員可以在家辦公,所以對公司運營影響不大;在產品方麵,我們利用庫存麵料,開發出了功能性口罩等產品,讓機器轉起來、讓員工有活幹。整體企業運轉平穩,短時間內不會出現較大問題。
TA Weekly:
是的,本次疫情對於服裝企業而言,也是一次內部自查提升的機會,企業通過預判未來走向進行產品調整、營銷調整,那麽您對終端消費的未來走向如何預判?
吳建華:
就鼎盛絲綢現階段的市場發展而言,我們已經逐漸感受到了終端消費的變化。我們的產品以中高端禮品、服飾為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高端消費的速度有所減緩,促使了我們經營思路的變革,未來一段時間將在產品開發上做一些調整,開發更具性價比的中端產品,例如商務型、更年輕化的產品,在該價位上力求再彰顯蘇州特色、中國文化和非遺文化特色。
由於企業資金狀況尚屬穩定,既然渠道拓展有所擱置,那我們就集中精力在疫情期間進行更多設計方麵的探索與積累,當疫情結束後會以更完善、更豐富的企業文化特色進軍市場。
程偉雄:
我認為,國內這次疫情未來大概率按三個階段發展:疫情爆發期(今年年初到2月底)→疫情消退期(3月初-5月底)→疫情過後全麵恢複期(6月初-12月底)。也就是說,這次疫情對中國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影響至少是一年時間,無論企業還是個人,或都應該參考這個時間線,做階段性的應急預案和自救規劃。
在此疫情影響下,2019年冬季、2020年春季產品銷售已受影響,消費信心仍至少需要3-6個月恢複,也就是至少影響了2019冬季、2020年春夏乃至秋季產品銷售。
為了減少庫存,企業除了線上自救外,已生產的產品如春季、部分夏季產品,沒有上市的,需要融入到夏季乃至初冬的上市批次;而對於還沒有生產的產品,需要重新做好商品企劃與產能重置計劃。
目前許多商場、購物中心雖然宣布降租,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以線下渠道為主體的企業急需調整生產計劃,進行成本收縮。
疫情當下,電商渠道將呈現更加分散的多元化發展,而未來更加小眾化、個性化的品牌會借助電商優勢崛起,形式也將不限於淘寶等大渠道,直播、社群等更加多元化的電商渠道也會借此升溫。
TA Weekly:
正如您所說,終端的變革也會帶來線上渠道的波動,甚至促使網上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分裂發展,那麽,直播等新生網絡渠道會成為今後的銷售主流嗎?
白玉生:
我認為,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消費體驗與互動了,KOC(意見領袖)正在引導年輕消費群體的行為,兩者相加,線上直播將成為服裝線上銷售的重要方式。
而隨著5G、VR/AR技術的推廣應用,線上直播會更加讓消費者身臨其境,部分產品不再需要物理展示空間,直播可以帶給消費者完美購物體驗。所以我認為,直播一定會是今後線上的主流渠道,隻不過它一定不等同於現在的“原始”直播而已。
TA Weekly:
那麽,服裝企業在探索直播等新鮮的線上銷售渠道時,有怎樣的體會?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難?
吳建華:
目前,我們還是以線下店為主,對視頻、直播等線上銷售形式還在探索中。現階段的線上渠道對於高端產品的呈現還有一些限製。
舉個例子,對於如何將富有光澤感、質感、細節的中國傳統文化精品在線上完美呈現,這個技術問題仍在困擾我們。拍照片也好,拍視頻也好,有的時候你很難完全的把它的美傳達給消費者,還需要更多技術手段。近期我們一直在嚐試,也在找一些專業公司進行合作。
TA Weekly:
如果直播成為渠道主流之一,您認為,服裝企業應該進行哪些相關調整?
白玉生:
服裝企業在經曆此次疫情之後,一定會產生對線上銷售的衝動和期待,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任何一種方式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所以,我建議企業經營者更多的要靜下心來梳理自己,敢於拋棄繁雜的業務種類,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不追隨不盲從,互聯網的世界本就多彩,找對適合你的,它就是“主流”。
程偉雄:
確實,隱約之中,通過這次疫情,大概率會推動直播、抖音、快手等線上平台比例收入再度攀升,但需要警醒的是,聯縱智達董事長何慕在近期一次直播說過的一席話:“雖然我承認新技術、新工具是催生新商業的核心動力,但我堅決不認同新商業、新零售就是新技術、新工具的疊加。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是用戶要有新價值和新體驗,為了達到這兩個新,有必要借助一些新技術、新工具,才是正理。我看到過的為了創新而創新的案例實在不少,沒有一個做成功的。”
對於何老師的說法我是認同的,雖然大趨勢必然是互聯互通,但單獨切割成某一個端口的體驗,都隻是點的呈現,而不是麵的接受,不能簡單以為在點上的技術突破就可以替代用戶全部的體驗。
回過頭來看,直播的快速普及得益於移動技術的商業成熟度,但企業不能單純跟風,直播盛行的當下,更不能隨意“跨界”讓自己的企業迷失在市場重構的十字路口。
TA Weekly:
感謝各位嘉賓針對終端消費形勢變革以及直播等新渠道的探討與分享,讓我們意識到市場可能發生的轉變,同時也清醒認知到新技術、新工具都隻是手段而不是中心,通過這些手段找到品牌與客戶的核心鏈接還是最終目的。本次疫情放緩了服裝企業發展的腳步,卻也給了大家思考的時間,也許疫情結束後,一批更優質、更成熟的中國服裝品牌即將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