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頭條

共進共贏求發展!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紡織業合作研討會召開

  9月12日,第十四屆海峽兩(liang) 岸紡織業(ye) 合作研討會(hui) 在台北召開。兩(liang) 岸紡織業(ye) 界人士圍繞兩(liang) 岸紡織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與(yu) 趨勢展望、變革與(yu) 重點發展方向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yu) 充分討論。
  
  


  
  深度合作,攜手走過30年

 
  
  作為(wei) 兩(liang) 岸合作最早、往來最密、成效最實的領域之一,紡織服裝行業(ye) 的發展體(ti) 現著“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理念,是“同胞共氣,家國所憑”的生動實踐。海峽兩(liang) 岸紡織業(ye) 合作研討會(hui) 至今已曆經14屆30餘(yu) 年,通過促進商貿、資本、技術等深度合作,充分驗證了兩(liang) 岸紡織產(chan) 業(ye) 攜手砥礪、共進發展的決(jue) 心,充分表明了和平、溝通、合作、發展是兩(liang) 岸紡織業(ye) 界的共同意願和心聲。紡織行業(ye) 的發展為(wei) 培育發展動能、深化文化認同、增進民生福祉做出巨大貢獻。
  
  


  
  台灣紡織業(ye) 拓展會(hui) 董事長郭紹儀(yi) 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紡織業(ye) 一直是台灣重要的創匯產(chan) 業(ye) ,台灣紡織業(ye) 上、中、下遊的供應鏈原來十分完整,有著從(cong) 原料到成衣的垂直整合供應鏈,曾經是維持台灣經濟穩定發展的支柱產(chan) 業(ye) 。但受到國際競爭(zheng) 影響,台灣紡織業(ye) 特別是棉、毛紡及短纖企業(ye) 受到衝(chong) 擊。之後台灣紡織業(ye) 迎來兩(liang) 次轉型契機,開始實施產(chan) 品差異化策略,投入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積極朝向永續循環的方向發展,減少使用原生材料、開發生物質材料做成環保紡織品。
  
  大陸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強勢崛起,大陸紡織業(ye) 已成為(wei) 支撐世界紡織工業(ye) 體(ti) 係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郭紹儀(yi) 表示,與(yu) 大陸紡織業(ye) 相比較,台灣紡織業(ye) 在一些方麵差距較大。當前,麵對全球紡織供應鏈的重組及海外生產(chan) 基地的轉變,兩(liang) 岸紡織業(ye) 應該攜手麵對全球新挑戰。他認為(wei) 善用自然資源與(yu) 創新科技,尋求與(yu) 自然和諧的相處之道,以再生、再用、再改造的“循環經濟”,是與(yu) 大自然共存共榮、永續發展的關(guan) 鍵。他希望雙方透過充分的經驗分享及交流,發揮智慧,順應循環紡織的綠色趨勢,達到全球紡織業(ye) 永續發展的終極目標。
  
  


  
  絲(si) 縷相連,經緯交錯,固於(yu) 膠漆,堅於(yu) 金石。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會(hui) 長孫瑞哲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回看來路,兩(liang) 岸紡織事業(ye) 的成功,來源於(yu)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務實合作。新時期,麵對時代風潮和百年變局,加強兩(liang) 岸紡織行業(ye) 融合發展更是必由之路、必然選擇。他表示,今年8月,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發布了《建設紡織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行動綱要(2022-2035年)》,提出了對新時代紡織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內(nei) 涵理解和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大陸建設紡織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兩(liang) 岸行業(ye) 開辟出全新的合作路徑與(yu) 空間。
  
  圍繞兩(liang) 岸紡織行業(ye) 融合發展,孫瑞哲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聚焦創新協作。充分發揮兩(liang) 岸紡織產(chan) 業(ye) 鏈各自核心優(you) 勢,推進創新融合和融合創新,發力產(chan) 業(ye) 未來與(yu) 未來產(chan) 業(ye) 。二是聚焦價(jia) 值挖掘。兩(liang) 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共同的文化傳(chuan) 統、價(jia) 值理念、人文精神是我們(men) 事業(ye) 生命力和創造力所在。三是聚焦民生發展。兩(liang) 岸紡織行業(ye) 要在繁榮經濟、創造就業(ye) 、改善民生中創造更大價(jia) 值。
  
  兩(liang) 岸紡織業(ye) 呈現新動態新趨向
  
  在主題發言環節,台灣紡織業(ye) 拓展會(hui) 秘書(shu) 長黃偉(wei) 基、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夏令敏分別介紹了台灣和大陸紡織業(ye) 發展情況,並對未來進行了展望。
  
  


  
  黃偉(wei) 基介紹,台灣以上中遊紡織業(ye) 為(wei) 主力,下遊企業(ye) 多在海外。2022年台灣紡織業(ye) 產(chan) 值達新台幣4009億(yi) 元,預估海外產(chan) 值將近新台幣9400億(yi) 元,以全球產(chan) 值論,台灣紡織業(ye) 可謂兆元產(chan) 業(ye) 。而台灣紡織業(ye) 海外就業(ye) 人數在2022年首次突破四成,是2000年的4倍,也說明台灣紡織業(ye) 海外產(chan) 值有逐漸擴大的趨勢。此外,2022年台灣服飾零售業(ye) 營收再創新高,達新台幣3494億(yi) 元,大幅增長18.8%,實現連續9年正增長。台灣紡織業(ye) 是高度外銷的產(chan) 業(ye) 。受全球終端需求低迷影響,台灣紡織產(chan) 業(ye) 對大陸已連續三年呈貿易逆差,今年1--7月,海峽兩(liang) 岸紡織品貿易為(wei) 13.5億(yi) 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1.6%。
  
  台灣2022年3月發布了“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涵蓋紡織業(ye) 等6大產(chan) 業(ye) 製造部門,推動2050零碳實現,創造淨零轉型競爭(zheng) 力。對於(yu) 台灣紡織業(ye) 未來的發展,黃偉(wei) 基介紹,台灣紡織業(ye) 將朝高值化及永續化發展,將采取改善生產(chan) 過程、技術創新等策略維持在全球的供應鏈角色。
  
  


  
  夏令敏介紹,從(cong) 2020到2022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國際市場明顯波動,國際供應鏈運轉不暢,大陸紡織行業(ye) 也受到較大衝(chong) 擊。但是,大陸完整紡織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穩定運轉優(you) 勢在疫情下得到充分發揮,三年來行業(ye) 產(chan) 銷形勢基本平穩,出口競爭(zheng) 力充分釋放,總體(ti) 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更趨複雜嚴(yan) 峻,需求疲弱情況突出,受此影響,大陸紡織行業(ye) 發展壓力有所增加,大部分運行指標較上年同期下降,雖然二季度以來多項指標出現降幅收窄趨勢,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企穩向好的基礎仍待鞏固,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的任務緊迫艱巨。
  
  近年來,大陸紡織行業(ye) 聚集科技、時尚、綠色,加快轉型升級,在紮實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融合發展延伸產(chan) 業(ye) 空間,暢通雙循環增強發展動力等三方麵開展創新實踐,取得積極成效。
  
  對於(yu) 大陸紡織業(ye) 下一步的發展,夏令敏認為(wei) ,在大陸內(nei) 需市場支持下,到2023年底前大陸紡織行業(ye) 主要運行指標有望結束負增長。但國際形勢仍然錯綜複雜,大陸紡織行業(ye) 仍需提升風險應對和化解能力。麵對複雜的外部形勢,身處時代變革與(yu) 產(chan) 業(ye) 變遷的大勢之下,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成為(wei) 大陸紡織行業(ye) 適應時代要求的新路徑實踐。他表示,大陸紡織業(ye) 界同仁期待以現代化紡織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為(wei) 新起點,促進兩(liang) 岸紡織行業(ye) 加深融合,砥礪共進,共贏未來。

  
  兩(liang) 岸互鑒產(chan) 業(ye) 變革新思路


  
  智能紡織品開發、紡織綠色製造技術和綠色供應鏈是兩(liang) 岸紡織行業(ye) 升級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現階段全球紡織產(chan) 業(ye) 發展變革的重要內(nei) 容。在專(zhuan) 題報告環節,兩(liang) 岸紡織業(ye) 代表圍繞智慧型紡織品和綠色發展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做法。
  
  


  
  台灣智慧型紡織品協會(hui) 理事長林瑞嶽以“智慧型紡織品的創新發展”為(wei) 題做報告。他介紹,台灣構建了包括材料、組成物、應用、市場等在在內(nei) 的智慧型紡織品生態係統,從(cong) 內(nei) 在係統和外在係統兩(liang) 方麵進行智慧化的設計,生產(chan) 的智慧型紡織品可應用在特殊用途、醫療照護、安全防護、運動休閑和生活娛樂(le) 等領域。鑒於(yu) 電子商務的增長、運動服飾需求的增加、5G網絡的普及、人口增長、物聯網盛行,他預計未來十年全球智慧型紡織品將急速成長。台灣積極促進企業(ye) 進行技術和產(chan) 品創新,推廣產(chan) 品檢測標準及產(chan) 業(ye) 規範,舉(ju) 辦相關(guan) 研討會(hui) 、學術和產(chan) 業(ye) 座談會(hui) ,旨在增加國際交流。
  
  


  
  台灣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研發長陳宏恩以“綠色產業鏈的契機與價值創造”為題做報告。台灣紡織業建設了從可持續性循環材料到易循環產品設計、綠色生產製程、可持續性產品,到可持續性產品服務,再到紡織回用體統的永續平台服務,提供永續標準驗證服務。他以聚酯、棉花、再生纖維素纖維為例,介紹了如何從原料源頭開始,建構產品全循環過程,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永續發展的具體做法。
  
  


  
  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社會(hui) 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岩以“協同氣候創新,共推產(chan) 業(ye) 循環發展”為(wei) 題做報告。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於(yu) 2021年6月1日正式啟動了“中國時尚品牌氣候創新碳中和加速計劃”,如今有一大批紡織企業(ye) 參與(yu) 了氣候行動的探索與(yu) 實踐。他們(men) 通過開展雙碳規劃編製工作,將雙碳目標納入企業(ye) 戰略,帶動更多企業(ye) 加入到氣候創新行動中。她提出,後疫情時代需要重新思考人類活動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需要重塑充滿活力、負責任和有韌性的行業(ye) 。她呼籲全球要協調、創新和合作,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科技發展部副主任張傳(chuan) 雄以“綠色紡織技術創新與(yu) 發展”為(wei) 題做報告。他從(cong) 纖維原料、纖維製備、紡織加工、紡織品應用等產(chan) 業(ye) 鏈環節,介紹了綠色紡織技術,即纖維原料綠色化,就是要用生物基纖維取代化石纖維;纖維製備綠色化,就是要高效低耗製備纖維;紡織品應用綠色化,就是要應用於(yu) 環境治理及回收再利用等;紡織加工綠色化,就是在紡紗、織造、染整等環節都要實現綠色加工。
  
  


  
  隨後,在交流討論環節,由黃偉(wei) 基主持,對話四位專(zhuan) 家,圍繞智慧紡織品、綠色發展等進行了討論並回答了提問。


  
  共進共贏求發展仍將延續


  
  在會(hui) 議總結環節,台灣紡織業(ye) 拓展會(hui) 董事長郭紹儀(yi) 、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徐迎新分別代表雙方做總結發言。
  
  


  
  郭紹儀說,兩岸紡織業合作研討會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兩岸紡織業界在多年交流合作中建立起的深厚情誼。麵對當前的各種挑戰,兩岸紡織業要繼續攜手創造新機遇,應對新挑戰。他希望兩岸紡織業下一步能更加充分交流和分享經驗,共同推動紡織行業順應綠色發展趨勢,為全球紡織業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徐迎新說,此次會議讓我們看到了兩岸產業對於加深融合發展的同心所向和共赴美好未來的真誠期待,也增強了大陸紡織行業堅持開放、交流、合作,與台灣紡織業共進共贏求發展的信心、決心。今後,兩岸業界對於紡織產業發展變革的研討還應該繼續,也希望未來有企業、院校、行業協會組織等能在相互研討的基礎上,形成一些可落實、可操作的創新合作項目。
  
  


  
  在台期間,孫瑞哲會長一行與台灣紡織業拓展會名譽董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進行了會麵和交流。
  
  
  
  
  大陸紡織業代表團還參觀調研了儒鴻公司、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力麗化纖廠等企業和機構,與台灣紡織業界人士進行了多方位的探討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