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
企業(ye) “走出去”化解國家風險對策分析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e) 開始進軍(jun) 海外市場,如何盡可能地規避海外風險成為(wei) 海外投資的重要課題。從(cong) 2005年開始,政府有關(guan) 部門、投資企業(ye) 及相關(guan) 學者就開始探討“國家風險”這一重要課題。
近年來,我國企業(ye) “走出去”的領域不斷拓寬,“走出去”的方式日趨多樣,“走出去”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顯著。目前,我國已成為(wei) 建築、紡織和海員勞務的重要輸出國,在緩解國內(nei) 就業(ye) 壓力和生產(chan) 能力過剩的同時,也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國家風險”製約海外拓展“國家風險”是指因為(wei) 國家的某種特定政治、經濟、金融、自然環境和突發事件等因素引致的經濟利益損失的可能性,它是一個(ge) 國家的經濟活動主體(ti) 在國際業(ye) 務中涉及的外國的國家風險。傳(chuan) 統上,國家風險的來源主要有政治與(yu) 社會(hui) 風險、經濟與(yu) 金融風險、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風險。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國際政治關(guan) 係中,國際對立事件、恐怖主義(yi) 、核威脅等政治社會(hui) 風險越來越成為(wei) 國家風險的熱點。許多中小企業(ye) 對國際市場不熟悉,運用東(dong) 道國法律及國際通行規則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不足,難以適應國際競爭(zheng) 的風浪。一些企業(ye) 境外投資決(jue) 策盲目性大、成功率低。拿紡織業(ye) 來說,目前在蒙古、越南、柬埔寨等國就有60多家中資服裝廠處於(yu) 停產(chan) 、半停產(chan) 狀態。
大多數中國出口企業(ye) 對出口信用保險不熟悉,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周紀安透露,當前我國95%的出口均是在沒有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和保障的情況下進行的。商務部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外貿企業(ye) 國際業(ye) 務的壞賬率高達5%,遠遠超過發達國家0.5%的水平,而這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因國家風險而造成的。
商務部還提醒,當前我國企業(ye) “走出去”所麵臨(lin) 的外部風險尤其需要加強防範。當前國際形勢總體(ti) 上和平、穩定,但恐怖主義(yi) 、局部動蕩、宗教和民族衝(chong) 突等各類突發事件不斷。此外,隨著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各種論調的“中國威脅論”不絕於(yu) 耳,一些國家對中國企業(ye) 存在著防範、猜忌等複雜心態,這對我國企業(ye) “走出去”也形成了阻撓和掣肘。
建立風險預測預警機製成當務之急專(zhuan) 家指出,對國家風險的科學態度是,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妥善應對,在周密權衡的前提下,要敢於(yu) 承擔一定的風險,即建立起對國家風險的預測預警機製,以便有效應對。
首先,要認真研究國家風險。企業(ye) 走出國門,首先要對這個(ge) 國家的國別風險進行研究和評估,充分認識相關(guan) 國家風險,規避可能帶來的損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作為(wei) 我國官方惟一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從(cong) 2005年開始向社會(hui) 推出了包括全球19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國家風險分析報告,從(cong) 國家基本情況、政治狀況、經濟形勢、投資狀況、雙邊關(guan) 係等多個(ge) 方麵,介紹了各國的情況,並據此對各國的國家風險進行總體(ti) 評估,揭示一個(ge) 國家或地區的主要風險因素、成因、所處的水平及發展趨勢,國內(nei) 企業(ye) 可以根據報告的結論輔助決(jue) 策。
其次,實行行業(ye) 多元化和國家、地區多元化,通過擴展行業(ye) 和市場分布,使相關(guan) 風險能夠互相抵消,分散並降低單個(ge) 業(ye) 務風險形成的總體(ti) 風險水平。許多跨國公司都在多個(ge) 國家運營,形成了國家風險的組合,這是管理國家風險的一種手段。在關(guan) 聯度低的國家之間進行投資,確實是企業(ye) 分散風險的辦法之一。
第三,設立國家限製和限額,預提風險準備金。對一些極高風險的國家、經常違約或長期拖欠的國家,列入黑名單,不予出口和投資;所謂限額,就是對一些高風險的國家在一定時限內(nei) 在貿易業(ye) 務中給予的賒賬和分期付款的額度。而預提風險準備金也是審慎管理所必需的,一旦發生損失,風險準備金可以保證公司的正常運營。
第四,投保國家風險和擔保。國家風險的保險和擔保是防範和化解貿易、信貸、投資中國家風險的最常見的和較為(wei) 有效的工具。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是我國惟一承辦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業(ye) 務的金融機構,麵向外向型企業(ye) 提供短期險、中長期險、投資保險、擔保等多種產(chan) 品。
中資企業(ye) “走出去”
還需形成多方合力國家風險的防範與(yu) 應對不隻是某一機構的個(ge) 體(ti) 行動,而是一項全民參與(yu) 的係統工程,需要夯實信息積累和理論研究,需要協調政府部門和企業(ye) 、銀行,需要依靠政策力量與(yu) 市場資源,需要發揮相關(guan) 主體(ti) 的基本職能。因此,政府的全麵統籌、企業(ye) 的積極配合、銀行的有效協作,加之信用保險機構深入研究與(yu) 實踐探索,才能適應走出去戰略的內(nei) 在需求,構建全麵有效、持續運作的國家風險防範體(ti) 係。
中資企業(ye) 需要進一步強健筋骨,增強自身“免疫力”。目前國有境外投資主體(ti) 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健全,國際化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許多中小企業(ye) 對國際市場不熟悉,運用東(dong) 道國法律及國際通行規則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不足,難以適應國際競爭(zheng) 的風浪。同時,“走出去”的經營秩序還有待規範,進軍(jun) 海外的很多行業(ye) 和企業(ye) 都在“打亂(luan) 仗”,不僅(jin) 使企業(ye) 利益受到巨大損失,也破壞了國家的整體(ti) 形象。
國家將進一步構建“走出去”的政策促進體(ti) 係。商務部和央行等相關(guan) 部門機構的負責人表示,將積極研究鼓勵和支持“走出去”的財稅政策,進一步發揮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加大對“走出去”企業(ye) 的信貸支持。加強與(yu) 國際組織及國外保險機構的合作,充分發揮政策性保險機構的作用。完善企業(ye) “走出去”的風險保障機製,擴大保險規模,增加險種,拓展擔保範圍,增強抗風險能力。
“走出去”的服務體(ti) 係尚需進一步完善。借助研究機構和中信保等金融服務企業(ye) 的力量,加強對重點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形勢、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義(yi) 活動等信息的收集、評估和發布,建立國家風險預警、防範和應急處理機製,在應急資金支持、交通運輸、醫療救護、保險保障等方麵給予支持。逐步增加展會(hui) 數量,為(wei) 企業(ye) “走出去”搭建更多的平台。擴大“走出去”人才的培訓規模,加快企業(ye) 人才市場的國際化,為(wei) 國內(nei) 企業(ye) 提供人力資源國際交流服務。
政府及相關(guan) 部門將繼續營造良好的投資保護環境。目前,我國已與(yu) 178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經貿聯(混)委會(hui) 磋商機製,對外簽訂了118個(ge) 雙邊投資保護協定、84個(ge) 避免雙重征稅的政府間雙邊協定。商務部定期發布的《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正在成為(wei) 許多企業(ye) 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參考資料。同時,有關(guan) 方麵還將利用多邊和區域合作機製,加強對外交涉,著力維護我國境外企業(ye) 的人員安全及其合法權益,充分發揮駐外機構的作用,幫助國內(nei) 企業(ye) 了解駐在國情況,積極為(wei) 企業(ye) “走出去”牽線搭橋、排憂解難,指導企業(ye) 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