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堅定信心 應對危機

如何應對後危機時代

來源:商務部網站 | 發布日期:2009-12-16
  “從(cong) 2007年2月份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到現在已經兩(liang) 年多,那麽(me) 現在是一個(ge) 什麽(me) 狀況?我比較傾(qing) 向‘後危機時代’的提法。”在近日由中國社科院財貿所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yu) 政策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就全球金融危機出現重要轉機的當下經濟形勢,發表了自己的判斷和闡釋。
  
  如何有效調整經濟結構失衡
  
  李揚提請大家關(guan) 注兩(liang) 個(ge) 問題。他說,第一,造成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的各種因素並沒有在危機中得到有效的解決(jue) 。根據馬克思的經濟理論,經濟危機固然是矛盾的總爆發,同時也是為(wei) 未來成長來尋找新基礎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危機中我們(men) 可能會(hui) 看到很多的行業(ye) 、很多的產(chan) 業(ye) 遭到破壞,而這種破壞對於(yu) 未來成長是有利的,也就是說危機是一個(ge) 消毒劑,可以蕩滌我們(men) 原來不良的經濟基礎而創造新的基礎。反觀這次危機,從(cong) 救助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是非常成功的。所謂成功,就是如此洶洶而來的危機在一年多裏就迅速止住了,並且在這個(ge) 過程當中,我們(men) 還看到前所未有的全球聯合行動。但導致這次危機的很多因素並沒有充分暴露和有效地消除,比如說經濟結構失衡問題。這次危機從(cong) 一個(ge) 層麵上看是全球經濟失衡,在美國那兒(er) 是他的各種產(chan) 業(ye) 都已經衰落,新的競爭(zheng) 力並沒有尋找到,本應通過這次危機把這樣一些因素消除,但是為(wei) 了就業(ye) 問題、為(wei) 了穩定問題沒有消除,把很多事情封凍了。反觀中國,我們(men) 危機之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已經非常嚴(yan) 峻,但是由於(yu) 危機發生我們(men) 不得不遲緩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使得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應當說比以前還要嚴(yan) 重一些。
  
  第二,在這次危機中,美聯儲(chu) 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在危機之前大約9000億(yi) 美元,危機最深重的時候是3萬(wan) 億(yi) 美元,現在是2萬(wan) 多億(yi) 美元,如此大規模向市場投放資金,對於(yu) 解救危機是強心劑,但是對於(yu) 未來恢複增長是一個(ge) 障礙。所以,現在要談所謂通貨膨脹問題、結構失衡的問題,而且現在金融業(ye) 又活躍起來了,老問題沒有解決(jue) ,現在作惡多端的一些機構照樣花更多的錢。總的來說,造成危機的老問題沒有有效解決(jue) ,解決(jue) 危機過程中的很多措施造成新的問題。這兩(liang) 類問題如果不有效解決(jue) 的話,從(cong) 危機中走上複蘇之路是沒有根據的。
  
  在談到如何有效地調整經濟結構失衡問題時,李揚指出,經濟結構失衡表現在很多方麵,比較突出的是中國由於(yu) 有大量貨幣投放,財政有大量赤字,因此投入大量財政資金,經濟中存在潛在通貨膨脹因素。這對於(yu) 資產(chan) 市場,主要是股票市場和房地產(chan) 市場產(chan) 生相當強的影響。很多人預測中國房地產(chan) 市場肯定要漲,5年內(nei) 翻一番是沒有問題的,按照這種情行,中國現在的中產(chan) 階級將完全退出購房者的行列,這表明經濟結構的失衡確實是惡化了。
  
  在分析了中國產(chan) 能過剩的幾種因素後,李揚說,最近中央在讓各個(ge) 部門就產(chan) 能過剩、結構調整問題提供意見,社科院提交了一個(ge) 報告,講了兩(liang) 條,第一依靠市場經濟,第二不要迷信政府自身。
  
  為(wei) 經濟未來成長創造科技基礎
  
  李揚認為(wei)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其實是一次科技周期的危機。上一輪經濟增長的科技基礎產(chan) 生了一個(ge) 以IT為(wei) 代表的新經濟形態,而這個(ge) 新經濟的動力在本世紀初已經消耗殆盡,其明顯表現是發達國家已經不再有新的公司產(chan) 生,不能不斷創造微軟這種新的企業(ye) 了。
  
  他說,科技同經濟關(guan) 係的中間鏈條是企業(ye) ,一項科技成果產(chan) 生,然後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化就是大量創造新的企業(ye) 以及用新的技術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自然伴隨著企業(ye) 不斷成長和不斷被創造的過程,但是在上個(ge) 世紀末本世紀初,發達國家至少從(cong) 上市公司來看數量是絕對減少的,直到2007年危機爆發。我們(men) 看到,從(cong) 本世紀初,美國的投行為(wei) 了尋找生存之路紛紛到亞(ya) 洲來,甚至直接到中國來,因為(wei) 發達國家沒有像樣的企業(ye) 了,像樣的企業(ye) 都在中國,所以把中國的企業(ye) 收了個(ge) 遍,都拿到美國上市。由此我們(men) 發現已經沒有創造新企業(ye) 的科技基礎了。
  
  針對當前全世界都在尋找新的科技基礎,發達國家開始研究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的現實,李揚指出,中國在這次應對危機的過程中顯示出獨特的智慧,就在2008年下半年我們(men) 集中推出一攬子4萬(wan) 億(yi) 元的應對措施,但對於(yu) 一年投資十幾萬(wan) 億(yi) 的中國來說,4萬(wan) 億(yi) 隻是小數目,重要的是中國同時啟動了16項科技專(zhuan) 項。這個(ge) 事實被媒體(ti) 甚至被研究界所忽略,這些科技專(zhuan) 項都屬前沿,哪一個(ge) 成功都會(hui) 給我們(men) 很多創造企業(ye) 的機會(hui) 。11月初,溫總理在首都科技界大會(hui) 上發表講話《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在這個(ge) 講話裏他全麵描述了一個(ge) 中國政府對於(yu) 經濟長期發展、應對危機的重要看法,就是我們(men) 要發展新的科技,他列了五個(ge) 產(chan) 業(ye) (編者注: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傳(chuan) 感網與(yu) 物聯網關(guan) 鍵技術、微電子和光電子、生命科學以及空間、海洋和地球科學),這些產(chan) 業(ye) 中任何一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之後都會(hui) 產(chan) 生非常大的作用,這是我們(men) 最終走出“後危機時代”最根本的措施。

 

免責聲明:伟德国际英国對紡織貿促網上所刊登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請您自行甄別。由於信賴本網任何信息所產生的風險或損失均由您自行承擔,與我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