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美國對華紡織品設限
中美貿易不斷上演變奏插曲 話前增加籌碼
美貿易衝(chong) 突升級
2007年以來,中美貿易關(guan) 係在總體(ti) 發展的同時,不斷上演變奏插曲。除了反傾(qing) 銷等慣用的貿易救濟措施和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策略,美國開始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對中國造成更大的壓力,實現自身的經濟和政治目的。
4月9日,美國政府就中國打擊盜版不力和限製美國電影、音樂(le) 、圖書(shu) 產(chan) 品進入中國市場兩(liang) 項問題,向WTO提起申訴。這是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美方向中國提出的第一起違背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訴訟。
早在2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施瓦布就宣布,美國已向WTO提出申訴,指責中國為(wei) 國內(nei) 製造商提供補貼以刺激某些行業(ye) 的出口。美方明確提到了鋼鐵、木材產(chan) 品和信息技術三大行業(ye) 。3月3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銅版紙征收10.9%-20.4%的初步關(guan) 稅。此舉(ju) 改變了美國堅持23年的不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實施反補貼法的貿易政策。多年以來,美國國會(hui) 曾數次有議員提出修改反補貼相關(guan) 法律的議案,均被國會(hui) 否決(jue) 。而美國商務部僅(jin) 憑美國國際貿易法庭3月29日的判斷,認為(wei) 此屬於(yu) 商務部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範疇,就立即於(yu) 次日做出征收反補貼稅的決(jue) 定,這也反映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適用反補貼法的決(jue) 定並無法律依據。5月2日,美國宣布將於(yu) 8月13日對銅版紙反傾(qing) 銷和反補貼案做出合並終裁。
同時,美國並未放棄傳(chuan) 統的貿易保護方式,美國正在醞釀對中國鋼鐵實施反傾(qing) 銷。此外,美國還做出終裁,即將對中國活性炭產(chan) 品實施反傾(qing) 銷製裁。
貿易戰緣何愈演愈烈
貿易赤字。中美貿易不平衡一直是困擾兩(liang) 國雙邊貿易的最大問題,美國不斷以此為(wei) 借口揮動貿易壁壘的大棒。根據美方統計,2006年,美國貿易赤字創下了7653億(yi) 美元的新紀錄,其中對華貿易赤字高達2325億(yi) 美元,占其赤字總額的1/3左右,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赤字來源國。令人深感意外的是,美國2007年3月份整體(ti) 貿易赤字較2月份暴增10.4%,為(wei) 639億(yi) 美元,而自中國的進口額卻減少6.4%,降至去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與(yu) 此相對應的是中國的貿易數據,中國自美進口從(cong) 2月份的40.9億(yi) 美元升至3月份的66.8億(yi) 美元,而對美出口增減不大,導致3月份對美順差減少27.4億(yi) 美元。按理說,在貿易數字向好的情況下,貿易形勢應該相對緩和,但數據的出台有一定的滯後期。最主要的是,中美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基數太大,僅(jin) 僅(jin) 減少幾十億(yi) 美元無法滿足美國的胃口。但這也同時說明,貿易逆差問題的解決(jue) 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是漸進的過程。
經濟減速。由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大幅降溫,美國經濟顯示衰退跡象。美國商務部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首季,美國經濟折合年率僅(jin) 增長1.3%,增速低於(yu) 分析人士原來預計的1.8%和去年第四季度的2.5%,是過去4年來單季最小增幅。住房投資大幅下降仍是導致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企業(ye) 住房投資下降了17.0%。由於(yu) 房市的不景氣,房價(jia) 不斷下跌,美國房貸風險升高。作為(wei) 美國抵押貸款市場中風險最大的次級抵押貸款,2007年以來市場違約案數量升至四年新高。行業(ye) 信用危機威脅到貸款機構的生存,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於(yu) 4月2日正式提出破產(chan) 保護申請。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下降了1.2%,是2003年第二季度以來的首次下降。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服務業(ye) 開始出現疲弱態勢,美國服務業(ye) 增長的回落,可能意味著住房市場下跌影響正逐步滲透到經濟的各個(ge) 行業(ye) 。曆史經驗表明,貿易保護的強弱和經濟發展狀況有著一定的聯係,美國經濟難以強勁複蘇,這種情況下出口顯得特別重要,這導致了美國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和勞工組織紛紛出麵向政府施加壓力。
政治壓力。民主黨(dang) 掌控美國國會(hui) 之後,中國國內(nei) 曾普遍擔心美國貿易政策風向將逆轉,如今這一預測不斷被應驗。英國《金融時報》就專(zhuan) 門發表文章指出,貿易保護主義(yi) 在美國越來越有市場。文章認為(wei) ,多邊主義(yi) 和自由貿易如今都處於(yu) 風險之中,許多保護主義(yi) 者是新近當選的民主黨(dang) 國會(hui) 議員。從(cong) 實際情況來看,美國部分國會(hui) 議員試圖通過立法對中國施壓,目前國會(hui) 兩(liang) 院已經有8個(ge) 以上的涉華提案。美國於(yu) 4月2日發布《2007年國家貿易評估》報告,指控63個(ge) 貿易夥(huo) 伴,聲稱它們(men) 對美國的出口產(chan) 品設有不公平的貿易障礙,中國、歐盟、日本和俄羅斯受到了格外關(guan) 注。在這個(ge) 篇幅為(wei) 640頁的報告中,與(yu) 中國有關(guan) 的部分占了最大篇幅,共有68頁。此外,布什選擇在美韓貿易協定達成前夕宣布對中國施行反補貼法,未必不是布什政府安撫貿易保護主義(yi) 者的招數,以此換來美韓協定在6月30日“快行道授權”到期之前的最終達成,但若果真如此,美國以犧牲中國的利益為(wei) 代價(jia) 實在是不可取的。
對話籌碼。美國習(xi) 慣於(yu) 打“中國牌”,在每一個(ge) 關(guan) 鍵時期向中方施壓,表現強硬也部分是出於(yu) 政治考慮。眾(zhong) 所周知,第二次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即將於(yu) 5月在華盛頓舉(ju) 行,因此,這似乎是尋找除人民幣升值之外的另一個(ge) 借口,增加對華談判的籌碼,為(wei) 美國爭(zheng) 取更多利益。
合作共贏是正途
實際上,中國已經在為(wei) 解決(jue) 經濟失衡和保護知識產(chan) 權做著不懈而切實的努力:
六字方針。“減順差,促消費”,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用這6個(ge) 字概括了2007年商務部工作的重點。僅(jin) 僅(jin) 6個(ge) 字,卻標誌著中國整個(ge) 貿易政策的重大調整,從(cong) 追求順差擴大出口轉變到追求進出口平衡,內(nei) 外貿協調。“減順差”不是簡單地壓出口,而是主動通過調整出口結構來削減數量,有增有減,增加高技術產(chan) 品和優(you) 勢產(chan) 品、減少高耗能、高汙染、綜合效益差的產(chan) 品的出口。另一方麵,開始研究建立係統的進口機製,增加國家急需的能源資源和技術設備的進口。不久前,商務部發布了《商務發展第十一個(ge) 五年規劃綱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商務部明確,到2010年左右,進出口要實現基本平衡。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為(wei) 進出口平衡製定明確的時間表。商務部已經在出口退稅、出台加工貿易限製和禁止目錄、處罰不正當低價(jia) 出口行為(wei) 等方麵開始了行動,而這些政策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ei) 陸續釋放效應。
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加大。中國已經采取了多種措施打擊盜版、加強執法,並降低了有罪判定的門檻。國家保護知識產(chan) 權工作組組織製定了《2007年中國保護知識產(chan) 權行動計劃》,於(yu) 2007年4月2日發布,共包括10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276項具體(ti) 措施。作為(wei) 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ei) 全麵指導全國知識產(chan) 權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國家知識產(chan) 權戰略的製定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到目前為(wei) 止,該戰略的20個(ge) 專(zhuan) 題的研究工作已全部完成;該戰略的核心部分,即《國家知識產(chan) 權戰略綱要》的研究製定工作正處於(yu) 最後階段,不久也將完成。
中美貿易不斷發展,在各自的雙邊貿易中所占分量舉(ju) 足輕重。對於(yu) 貿易摩擦,雙方都應冷靜處理,通過協商談判解決(jue) ,而不是進行貿易戰或訴諸WTO。貿易戰對中國來說,無疑損失了一個(ge) 巨大的貿易夥(huo) 伴和商機,於(yu) 中國的外貿發展無益。對美國來說,將使其無法進口中國物美價(jia) 廉的產(chan) 品,從(cong) 而無助於(yu) 維持低通脹水平,並使美國零售業(ye) 和IT行業(ye) 無法享受中國產(chan) 品的低廉價(jia) 格而利潤受損。另外,美國應該采取實際行動遏製貿易保護思潮的蔓延,否則,這對全球貿易實踐是很不好的範例。
2007年以來,中美貿易關(guan) 係在總體(ti) 發展的同時,不斷上演變奏插曲。除了反傾(qing) 銷等慣用的貿易救濟措施和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策略,美國開始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對中國造成更大的壓力,實現自身的經濟和政治目的。
4月9日,美國政府就中國打擊盜版不力和限製美國電影、音樂(le) 、圖書(shu) 產(chan) 品進入中國市場兩(liang) 項問題,向WTO提起申訴。這是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美方向中國提出的第一起違背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訴訟。
早在2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施瓦布就宣布,美國已向WTO提出申訴,指責中國為(wei) 國內(nei) 製造商提供補貼以刺激某些行業(ye) 的出口。美方明確提到了鋼鐵、木材產(chan) 品和信息技術三大行業(ye) 。3月3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銅版紙征收10.9%-20.4%的初步關(guan) 稅。此舉(ju) 改變了美國堅持23年的不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實施反補貼法的貿易政策。多年以來,美國國會(hui) 曾數次有議員提出修改反補貼相關(guan) 法律的議案,均被國會(hui) 否決(jue) 。而美國商務部僅(jin) 憑美國國際貿易法庭3月29日的判斷,認為(wei) 此屬於(yu) 商務部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範疇,就立即於(yu) 次日做出征收反補貼稅的決(jue) 定,這也反映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適用反補貼法的決(jue) 定並無法律依據。5月2日,美國宣布將於(yu) 8月13日對銅版紙反傾(qing) 銷和反補貼案做出合並終裁。
同時,美國並未放棄傳(chuan) 統的貿易保護方式,美國正在醞釀對中國鋼鐵實施反傾(qing) 銷。此外,美國還做出終裁,即將對中國活性炭產(chan) 品實施反傾(qing) 銷製裁。
貿易戰緣何愈演愈烈
貿易赤字。中美貿易不平衡一直是困擾兩(liang) 國雙邊貿易的最大問題,美國不斷以此為(wei) 借口揮動貿易壁壘的大棒。根據美方統計,2006年,美國貿易赤字創下了7653億(yi) 美元的新紀錄,其中對華貿易赤字高達2325億(yi) 美元,占其赤字總額的1/3左右,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赤字來源國。令人深感意外的是,美國2007年3月份整體(ti) 貿易赤字較2月份暴增10.4%,為(wei) 639億(yi) 美元,而自中國的進口額卻減少6.4%,降至去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與(yu) 此相對應的是中國的貿易數據,中國自美進口從(cong) 2月份的40.9億(yi) 美元升至3月份的66.8億(yi) 美元,而對美出口增減不大,導致3月份對美順差減少27.4億(yi) 美元。按理說,在貿易數字向好的情況下,貿易形勢應該相對緩和,但數據的出台有一定的滯後期。最主要的是,中美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基數太大,僅(jin) 僅(jin) 減少幾十億(yi) 美元無法滿足美國的胃口。但這也同時說明,貿易逆差問題的解決(jue) 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是漸進的過程。
經濟減速。由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大幅降溫,美國經濟顯示衰退跡象。美國商務部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首季,美國經濟折合年率僅(jin) 增長1.3%,增速低於(yu) 分析人士原來預計的1.8%和去年第四季度的2.5%,是過去4年來單季最小增幅。住房投資大幅下降仍是導致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企業(ye) 住房投資下降了17.0%。由於(yu) 房市的不景氣,房價(jia) 不斷下跌,美國房貸風險升高。作為(wei) 美國抵押貸款市場中風險最大的次級抵押貸款,2007年以來市場違約案數量升至四年新高。行業(ye) 信用危機威脅到貸款機構的生存,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於(yu) 4月2日正式提出破產(chan) 保護申請。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下降了1.2%,是2003年第二季度以來的首次下降。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服務業(ye) 開始出現疲弱態勢,美國服務業(ye) 增長的回落,可能意味著住房市場下跌影響正逐步滲透到經濟的各個(ge) 行業(ye) 。曆史經驗表明,貿易保護的強弱和經濟發展狀況有著一定的聯係,美國經濟難以強勁複蘇,這種情況下出口顯得特別重要,這導致了美國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和勞工組織紛紛出麵向政府施加壓力。
政治壓力。民主黨(dang) 掌控美國國會(hui) 之後,中國國內(nei) 曾普遍擔心美國貿易政策風向將逆轉,如今這一預測不斷被應驗。英國《金融時報》就專(zhuan) 門發表文章指出,貿易保護主義(yi) 在美國越來越有市場。文章認為(wei) ,多邊主義(yi) 和自由貿易如今都處於(yu) 風險之中,許多保護主義(yi) 者是新近當選的民主黨(dang) 國會(hui) 議員。從(cong) 實際情況來看,美國部分國會(hui) 議員試圖通過立法對中國施壓,目前國會(hui) 兩(liang) 院已經有8個(ge) 以上的涉華提案。美國於(yu) 4月2日發布《2007年國家貿易評估》報告,指控63個(ge) 貿易夥(huo) 伴,聲稱它們(men) 對美國的出口產(chan) 品設有不公平的貿易障礙,中國、歐盟、日本和俄羅斯受到了格外關(guan) 注。在這個(ge) 篇幅為(wei) 640頁的報告中,與(yu) 中國有關(guan) 的部分占了最大篇幅,共有68頁。此外,布什選擇在美韓貿易協定達成前夕宣布對中國施行反補貼法,未必不是布什政府安撫貿易保護主義(yi) 者的招數,以此換來美韓協定在6月30日“快行道授權”到期之前的最終達成,但若果真如此,美國以犧牲中國的利益為(wei) 代價(jia) 實在是不可取的。
對話籌碼。美國習(xi) 慣於(yu) 打“中國牌”,在每一個(ge) 關(guan) 鍵時期向中方施壓,表現強硬也部分是出於(yu) 政治考慮。眾(zhong) 所周知,第二次中美經濟戰略對話即將於(yu) 5月在華盛頓舉(ju) 行,因此,這似乎是尋找除人民幣升值之外的另一個(ge) 借口,增加對華談判的籌碼,為(wei) 美國爭(zheng) 取更多利益。
合作共贏是正途
實際上,中國已經在為(wei) 解決(jue) 經濟失衡和保護知識產(chan) 權做著不懈而切實的努力:
六字方針。“減順差,促消費”,商務部部長薄熙來用這6個(ge) 字概括了2007年商務部工作的重點。僅(jin) 僅(jin) 6個(ge) 字,卻標誌著中國整個(ge) 貿易政策的重大調整,從(cong) 追求順差擴大出口轉變到追求進出口平衡,內(nei) 外貿協調。“減順差”不是簡單地壓出口,而是主動通過調整出口結構來削減數量,有增有減,增加高技術產(chan) 品和優(you) 勢產(chan) 品、減少高耗能、高汙染、綜合效益差的產(chan) 品的出口。另一方麵,開始研究建立係統的進口機製,增加國家急需的能源資源和技術設備的進口。不久前,商務部發布了《商務發展第十一個(ge) 五年規劃綱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商務部明確,到2010年左右,進出口要實現基本平衡。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為(wei) 進出口平衡製定明確的時間表。商務部已經在出口退稅、出台加工貿易限製和禁止目錄、處罰不正當低價(jia) 出口行為(wei) 等方麵開始了行動,而這些政策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ei) 陸續釋放效應。
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加大。中國已經采取了多種措施打擊盜版、加強執法,並降低了有罪判定的門檻。國家保護知識產(chan) 權工作組組織製定了《2007年中國保護知識產(chan) 權行動計劃》,於(yu) 2007年4月2日發布,共包括10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276項具體(ti) 措施。作為(wei) 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ei) 全麵指導全國知識產(chan) 權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國家知識產(chan) 權戰略的製定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到目前為(wei) 止,該戰略的20個(ge) 專(zhuan) 題的研究工作已全部完成;該戰略的核心部分,即《國家知識產(chan) 權戰略綱要》的研究製定工作正處於(yu) 最後階段,不久也將完成。
中美貿易不斷發展,在各自的雙邊貿易中所占分量舉(ju) 足輕重。對於(yu) 貿易摩擦,雙方都應冷靜處理,通過協商談判解決(jue) ,而不是進行貿易戰或訴諸WTO。貿易戰對中國來說,無疑損失了一個(ge) 巨大的貿易夥(huo) 伴和商機,於(yu) 中國的外貿發展無益。對美國來說,將使其無法進口中國物美價(jia) 廉的產(chan) 品,從(cong) 而無助於(yu) 維持低通脹水平,並使美國零售業(ye) 和IT行業(ye) 無法享受中國產(chan) 品的低廉價(jia) 格而利潤受損。另外,美國應該采取實際行動遏製貿易保護思潮的蔓延,否則,這對全球貿易實踐是很不好的範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