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行業(ye) 領導縱談

孫瑞哲:回歸紡織產(chan) 品開發之本

來源:CTEI | 發布日期:2015-12-01
  非常高興(xing) 參加全國紡織新產(chan) 品開發研討會(hui) 。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ye) 聯合會(hui) 對會(hui) 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對各位專(zhuan) 家、企業(ye) 家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今天會(hui) 議的主題是“回歸產(chan) 品本質,塑造商業(ye) 價(jia) 值”。有一句俗語: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則形必散。
  
  讓中國人民站起來、讓中國人民有盼頭、讓中國人民有勁頭、讓中國人民有感覺是幾代領導集體(ti) 在不同曆史發展階段的成績與(yu) 貢獻。新的時期黨(dang) 的領導集體(ti) 所要做的是讓中國人民幸福起來,這是國家之本,是執政黨(dang) 之本。有了這一根本,則社會(hui) 層麵、經濟層麵各種工作都有了靈魂,各種力量也自然積聚起來。目前開展三嚴(yan) 三實專(zhuan) 題教育,對於(yu) 共產(chan) 黨(dang) 的幹部隊伍來說,信念是本,作風是形。
  
  做人之本是什麽(me) ?是仁義(yi) 禮智信。企業(ye) 家之本是什麽(me) ?是創造價(jia) 值,包括兩(liang) 方麵:既通過產(chan) 品造福消費者,也通過以人為(wei) 本、保護環境和公平競爭(zheng) 的行為(wei) 踐行社會(hui) 責任。
  
  企業(ye) 層麵,產(chan) 品開發之本是什麽(me) ?是圍繞有效需求和創造需求的創新。產(chan) 品開發的最高境界是產(chan) 生顛覆性技術並擁有核心知識產(chan) 權,次之是成本優(you) 勢即有整合資源的能力和管控成本的能力,再次之是對需求的快速反應。在不斷變化的時代,我們(men) 發現,產(chan) 品依然為(wei) 本,堅持如此寶貴,而堅持創新在這個(ge) 世界上更顯珍貴。
  
  需求導向就是圍繞行業(ye) 需求來設定創新目標。
  
  自拍神器,看似不起眼的小創新,但體(ti) 現著設計者對需求的敏銳撲捉。手機已成為(wei) 人體(ti) 不可缺少的一個(ge) 外在器官,一個(ge) “延長的手臂”找到了消費者真正的心裏訴求,創造了一個(ge) 剛性需求市場,造就一款成功的產(chan) 品。
  
  無論外貿和內(nei) 銷都麵臨(lin) 一個(ge) 不可回避的矛盾,即訂單碎片化與(yu) 生產(chan) 規模化之間的矛盾。多品種、小批量、快翻新成為(wei) 趨勢,而大部分企業(ye) 生產(chan) 端的設備、工藝、流程、製度、理念,都為(wei) 大生產(chan) 而準備,個(ge) 性化定製將給企業(ye) 帶來很多挑戰:品質保障難,對工人的要求更高;工期控製難,客戶下單相對更零散、無計劃性,給供應鏈備貨、工期節奏安排帶來新挑戰;成本控製難,個(ge) 性化定製要求品種多,但單批的量不多,很難形成采購規模化效益,導致成本攀升。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為(wei) 取得更多利潤,可以有三條途徑:增加產(chan) 銷率,減少庫存,減少運營費用。這三條途徑中,減少庫存和減少運營費用是有極限的,而提高產(chan) 銷率來取得更多利潤則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對於(yu) 企業(ye) 運營管理來說,改造傳(chuan) 統供應鏈,最終實現柔性化供應鏈是關(guan) 鍵。數據全流程打通共享是基礎。
  
  原有產(chan) 業(ye) 邊界的打破,意味著必須轉變發展理念。目前的棉紡織企業(ye) 非棉纖維使用已達到64%,化纖企業(ye) 針對終端需求如何改變傳(chuan) 統的規模化連續生產(chan) 模式、建立柔性化的生產(chan) 機製,智能紡織品是劃在服裝還是算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領域。如同我們(men) 在審視目前的學科教育一樣,當不斷的將知識劃分科目的時候,其實我們(men) 已經把自己束縛了。能否跳出原有領域按照終端需求來定位產(chan) 品開發,已成為(wei) 今天大家不可回避的課題。所以必須堅持協同發展,協同發展是要在三個(ge) 層麵形成協同創新機製,即知識創新聯盟、技術創新聯盟、產(chan) 品創新聯盟。
  
  行業(ye) 層麵,什麽(me) 是紡織產(chan) 品開發工作之本?從(cong) 1998年至今,圍繞著突破國產(chan) 麵料這一薄弱環節,我們(men) 開創了中國流行麵料工程。
  
  最先啟動的是中國紡織麵料流行趨勢研究與(yu) 發布,目前流行趨勢已覆蓋色彩、化纖、紗線、麵料、家紡、服裝全產(chan) 業(ye) 鏈,既是優(you) 秀企業(ye) 開發產(chan) 品的操作模式,也是每個(ge) 行業(ye) 展會(hui) 的金字招牌,成為(wei) 一種公共營銷模式;
  
  接下來啟動的國家紡織產(chan) 品開發基地,是將最優(you) 秀的企業(ye) 聯合起來,不是按照資本的紐帶和利益的模式,而是創建共同價(jia) 值聯合體(ti) ,各自開發、聯合展示,將產(chan) 品開發成果展現在行業(ye) 的平台上,來迎接買(mai) 家的檢驗和同行的羨慕;
  
  質量檢測初衷是建立行業(ye) 的質量公信力與(yu) 企業(ye) 的自我質量管控機製,這些都比原來預想的快的多而實現了,目前的缺憾是中國流行麵料吊牌離當初的深入消費者人心的設計仍有差距;
  
  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提升了全行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意識,CSC9000T建立了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ye) 的尊重,但從(cong) 根本上改變驗廠的現實和資本市場單純逐利的行為(wei) 方式還需要更多創造性的工作和政策上的支持;
  
  貿易推廣目前依然是展會(hui) 一枝獨秀,還沒有其他推廣形式能夠顛覆傳(chuan) 統展會(hui) ,互聯網在B2C、C2C方麵有很多突破,但B2B依然乏善可陳。
  
  從(cong) 這些回顧來看,流行趨勢利己利人,必須發揚光大;產(chan) 品開發基地有沒有變成利益共同體(ti) 的機會(hui) ,值得探討;質量檢測如何跨入消費信用領域應該更多嚐試;社會(hui) 責任應該圍繞建立優(you) 秀企業(ye) 在資本市場和全社會(hui) 的地位而去延伸;貿易推廣應該在傳(chuan) 統展會(hui) 以外的形式上去有所作為(wei) 。
  
  行業(ye) 紡織產(chan) 品開發工作之本,從(cong) 根本上來說是圍繞企業(ye) 的需求和行業(ye) 發展需要。目前正在進行“十三五”規劃的研究,其中一個(ge) 重要的議題是行業(ye) 的定位。“十二五”時的三句話高度概括了紡織工業(ye) 的傳(chuan) 統貢獻:國民經濟傳(chuan) 統支柱產(chan) 業(ye) 、重要的民生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十三五”如何描述?我認為(wei) 也可以用三句話: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民生與(yu) 支柱產(chan) 業(ye) ,推動文化創意、引領生活方式的時尚與(yu) 消費產(chan) 業(ye) ,國際化發展、高新技術應用、商業(ye) 模式創新的先導與(yu) 基礎產(chan) 業(ye) 。
  
  對紡織行業(ye) 來說,需要從(cong) 提升資源控製力、環境友好度、勞動生產(chan) 率、時尚導向力四個(ge) 維度入手,提高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
  
  當前形勢下,紡織產(chan) 品開發應展開以下幾個(ge) 方麵的技術創新:
  
  一是加快紡織業(ye) 智能製造的進程。“中國製造2025”提出智能製造是兩(liang) 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紡織工業(ye) 智能製造包括智能化裝備、智能化運營和智能化產(chan) 品三方麵內(nei) 容。智能化裝備主要包括產(chan) 品自動轉運係統,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控製、實時在線監測和自適應控製的關(guan) 鍵裝備,實現機器代人,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和實現柔性製造。智能化運營包括智能化生產(chan) 和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生產(chan) 是紡織業(ye) 分步驟建設智能製造示範生產(chan) 線和數字化工廠;智能化管理是整合供應鏈、設計、生產(chan) 、銷售相關(guan) 的全部環節,建立雲(yun) 工廠與(yu) 實現電子商務,通過遠程定製、異地設計、協同生產(chan) 、遠程監測等信息技術,將用戶需求充分體(ti) 現在產(chan) 品的設計、生產(chan) 和服務的各個(ge) 環節,形成全新的產(chan) 品開發模式。智能化紡織產(chan) 品是信息化技術在紡織終端產(chan) 品上的直接應用,傳(chuan) 感、通訊、人工智能技術與(yu) 紡織技術結合開發智能化的紡織品服裝。
  
  二是推進紡織新材料的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新材料是“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十項大力推進的重點領域之一,高新技術纖維和複合材料又是新材料的重要內(nei) 容。紡織新材料發展重點,一是發展滿足航天、國防、安全防護、能源等高端領域需求的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二是開發替代石油資源的新型生物基纖維材料,推進海洋生物基纖維產(chan) 業(ye) 化解決(jue) 原料的多元化。三是大力發展各種差別化、功能性纖維,發展高效率、低能耗、柔性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及裝備,滿足個(ge) 性化、時尚化和功能化的紡織終端產(chan) 品消費需求。
  
  三是強化紡織工業(ye) 基礎能力。針對受製約程度嚴(yan) 重、對行業(ye) 發展影響麵廣、提高生產(chan) 效率明顯、節約資源減少排放效果顯著的紡織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分階段突破,並搭建合理的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平台。重點突破高性能纖維材料、生物基纖維以及差別化、多功能纖維等紡織基礎材料,新型多功能高速錠子等紡織基礎零附件,對紡織工藝轉型升級影響大的紡絲(si) 、紡紗、織造、印染及非織造等紡織先進基礎工藝,並加強科技創新平台、檢驗檢測平台及技術公共服務平台等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建設。
  
  四是提升產(chan) 品質量和加快品牌建設。通過科技進步、設計創新、工藝可靠、標準嚴(yan) 格、控製嚴(yan) 謹、裝備先進等方麵提升紡織產(chan) 品質量品質,並為(wei) 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最終產(chan) 品的開發提供積極支持,確立質量品質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在產(chan) 品設計方麵,通過對紡織產(chan) 品高端化、個(ge) 性化、休閑化、智能化及低碳環保等方麵的研發,提供具有差異化和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chan) 品。創造良好的品牌環境,包括產(chan) 業(ye) 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和政策環境等。推動紡織行業(ye) 知名產(chan) 品品牌、知名企業(ye) 品牌、知名區域品牌和知名國際品牌的成長,尤其是加快紡織品服裝國際品牌地位的提升。
  
  五是提高綠色製造水平。在紡織工業(ye) 的各環節采用先進的節能裝備和節能技術,提升全行業(ye) 的節能水平。突破一批關(guan) 鍵共性技術,發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汙染物排放的生態染整加工技術。建立物理法、化學法兼濟的廢舊聚酯纖維高效連續再生纖維關(guan) 鍵技術體(ti) 係,循環再生纖維產(chan) 品應用範圍擴大到服裝、家紡和產(chan) 業(ye) 用等領域。
  
  “十三五”時期是建設紡織強國的關(guan) 鍵階段,紡織行業(ye) 應抓住這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打造以材料智能為(wei) 突破的創新力,建設紡織科技強國;以時尚導向為(wei) 目標的消費力,建設紡織品牌強國;以環境倒逼為(wei) 動力的責任力,建設紡織可持續發展強國;以及以社會(hui) 青睞為(wei) 基礎的凝聚力,建設紡織人才強國,多方麵、全方位提升紡織業(ye) 創新能力。

 

免責聲明:伟德国际英国對紡織貿促網上所刊登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請您自行甄別。由於信賴本網任何信息所產生的風險或損失均由您自行承擔,與我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