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行業(ye) 領導縱談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行業(ye) 領導縱談»
發改委產(chan) 業(ye) 協調司副司長賀燕麗(li) 解讀《紡織工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
發改委產(chan) 業(ye) 協調司副司長賀燕麗(li) 解讀《紡織工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
《紡織工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終於(yu) 在社會(hui) 各界的期盼中正式公布。與(yu) 之前業(ye) 界所了解規劃綱要不同的是,《規劃》呈現了一個(ge) 更加具體(ti) 、振奮人心的紡織工業(ye) 3年調整振興(xing) 的前景。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規劃》的貫徹落實必將有助於(yu) 紡織工業(ye) 堅定信心,加快結構調整,加強自主創新,努力開拓市場,保持行業(ye) 平穩較快發展。日前,該規劃製定的主要負責人——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協調司副司長賀燕麗(li) 在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對《規劃》重點內(nei) 容進行了權威解讀。
《規劃》編製過程是對紡織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再認識
記者:一段時間以來,紡織行業(ye) 被很多人認為(wei) 是應該限製發展的行業(ye) ,為(wei) 什麽(me) 國家這次將紡織列入調整振興(xing) 的重點產(chan) 業(ye) ?
賀燕麗(li)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並嚴(yan) 重衝(chong) 擊實體(ti) 經濟,受此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黨(dang) 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將保增長、擴內(nei) 需、調結構作為(wei) 經濟工作的重點,做出了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和部署。2008年11月,國務院第37次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製定和組織實施紡織等重點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作為(wei) 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的重大措施。
國家之所以選擇紡織工業(ye) 作為(wei) 調整振興(xing) 的重點產(chan) 業(ye) ,主要原因在於(yu) 紡織工業(ye) 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chong) 擊相當嚴(yan) 重,加劇了行業(ye) 的困難形勢,已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與(yu) 和諧社會(hui) 的建設。
《規劃》在對我國紡織工業(ye) 近幾年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紡織工業(ye) 明確定位為(wei) :“國民經濟的傳(chuan) 統支柱產(chan) 業(ye) 和重要的民生產(chan) 業(ye) ,也是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明顯的產(chan) 業(ye) ”。
記者:編製《規劃》的過程其實是對這一傳(chuan) 統行業(ye) 再認識的過程,這對科學確定紡織工業(ye) 的地位有何作用?
賀燕麗(li) :可以這樣說,隻有對一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曆史和現實都作了充分了解和科學、準確的判斷之後,才能準確把握行業(ye) 發展的脈絡,製定出符合行業(ye) 實際、切實解決(jue) 問題的政策和措施。
紡織工業(ye) 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紡織工業(ye) 按照走新型工業(ye) 化道路的要求,堅持推進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升級,從(cong) 上遊纖維原料加工到服裝、家用、產(chan) 業(ye) 用終端產(chan) 品製造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不斷完善,在持續較快發展的同時,國際競爭(zheng) 力也不斷提高,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從(cong) 產(chan) 業(ye) 規模看,在國內(nei) 外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紡織工業(ye) 產(chan) 銷保持了穩定較快增長。2000~200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工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長20.4%。2007年,紡織工業(ye) 實現工業(ye) 增加值8126億(yi) 元,占全國工業(ye) 增加值的6.9%,占全國GDP的3.3%;化纖、紗、布、呢絨、絲(si) 織品、服裝等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位,為(wei) 滿足全國乃至世界人民不斷提升的物質生活水平作出了貢獻。
從(cong) 出口貿易看,產(chan) 品出口大幅增加,紡織工業(ye) 約30%的產(chan) 品銷往國際市場,國際市場占有率連續10餘(yu) 年位居首位。
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看,紡織工業(ye) 已突破傳(chuan) 統工業(ye) 的範圍,向高科技領域發展,服裝、家用、產(chan) 業(ye) 用三大終端產(chan) 業(ye) 纖維消耗比例由2000年的68:19:13調整至2007年的52:33:15,家用、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增長點,應用範圍已擴大到航空、航天、水利、農(nong) 業(ye) 、交通、醫療等眾(zhong) 多領域。
從(cong) 裝備水平看,約三分之一左右的紡織企業(ye) 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棉紡織裝備中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和清梳聯比重分別達到51.4%、47.5%和41.1%;部分高新技術纖維實現產(chan) 業(ye) 化,T300水平的碳纖維、高強聚乙烯纖維、芳綸1313等高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已取得突破。
從(cong) 拉動就業(ye) 看,200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數達1100萬(wan) 人,占全國工業(ye) 的14%。加上規模以下企業(ye) ,全行業(ye) 吸納就業(ye) 人口超過2000萬(wan) 人,其中80%為(wei) 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每年約從(cong) 紡織產(chan) 業(ye) 獲得2500億(yi) 元的現金收入,可提高1000多萬(wan) 戶農(nong) 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出的棉、麻、絲(si) 、毛等天然纖維基本上都由紡織業(ye) 消化,直接關(guan) 係到1億(yi) 農(nong) 民的生計,紡織工業(ye) 對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規劃》在對我國紡織工業(ye) 近幾年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紡織工業(ye) 明確定位為(wei) :“國民經濟的傳(chuan) 統支柱產(chan) 業(ye) 和重要的民生產(chan) 業(ye) ,也是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明顯的產(chan) 業(ye) ”。
八項重點任務 揭示紡織行業(ye) 結構性矛盾
記者: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紡織行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哪裏?確定這些重點工作的依據是什麽(me) ?
賀燕麗(li) :按照《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紡織行業(ye) 要著力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一是穩定國內(nei) 外市場,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加快實施技術改造,四是淘汰落後產(chan) 能,五是優(you) 化區域布局,六是完善公共服務體(ti) 係,七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八是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能力。
這八項重點工作是針對紡織行業(ye) 當前及今後發展中出現或已出現的問題提出來的,主要目的在於(yu) 解決(jue) 行業(ye) 自身的結構性矛盾並有效減小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
按照《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紡織行業(ye) 要著力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一是穩定國內(nei) 外市場,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加快實施技術改造,四是淘汰落後產(chan) 能,五是優(you) 化區域布局,六是完善公共服務體(ti) 係,七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八是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能力。
紡織工業(ye) 在長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矛盾與(yu) 問題,首先體(ti) 現在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多年來行業(ye) 研發投入嚴(yan) 重不足,其投入力度僅(jin) 為(wei) 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阻礙了新產(chan) 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提升,同時,紡織服裝產(chan) 品出口仍以貼牌加工為(wei) 主,僅(jin) 僅(jin) 是靠量的擴張賺取低廉的加工費;高技術、功能性纖維開發滯後,產(chan) 業(ye) 鏈條尚未形成;高性能的紡機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等仍為(wei) 行業(ye) 現狀。
其次,產(chan) 業(ye) 布局不盡合理。我國紡織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後;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比例低於(yu) 發達國家10個(ge) 百分點以上;出口產(chan) 品高附加值比重低,處於(yu) 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的低端;出口市場近50%集中在發達國家,多元化市場格局有待進一步推進。
第三,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紡織工業(ye) 占全國工業(ye) 總能耗的4.3%,用水量的8.5%,廢水排放量的10%,其中大部分為(wei) 印染廢水,且平均回用率僅(jin) 為(wei) 10%。隨著節能減排標準的提高和執行力度的加大,紡織企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任務更加緊迫。
第四,產(chan) 能規模擴張過快。近年來,紡織工業(ye) 規模擴張速度過快,2007年底紡紗能力比2000年增長了2倍,年均增長16.6%;化纖產(chan) 能增長2.5倍,年均增長21.6%。在偏重規模的同時,也出現了低水平重複建設和中高水平同質化發展的傾(qing) 向,部分產(chan) 品產(chan) 能過剩。目前,我國紡紗能力已超過1億(yi) 錠,化纖行業(ye) 一般產(chan) 品產(chan) 能過剩,而差別化纖維品種少,仍需進口;一批效率低、工藝落後的間歇式小聚酯、常規滌綸裝置和汙染嚴(yan) 重的粘膠設備仍時開時停,尚未淘汰;占印染能力近30%的高耗能、高耗水印染設備仍在運行。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看到金融危機對產(chan) 業(ye) 已形成嚴(yan) 重衝(chong) 擊。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對我國紡織工業(ye) 造成嚴(yan) 重影響。出現了外需大幅下滑、內(nei) 需競爭(zheng) 加劇、企業(ye) 經營困難、虧(kui) 損增加、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的局麵,我國紡織工業(ye) 陷入多年未遇的困境。
2008年8月份以來,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持續回落,全年出口總額增長8.2%,增速比上年回落10.8個(ge) 百分點;2008年秋季廣交會(hui) 訂單成交量同比下降30%以上。
受外需不振影響,相當部分紡織企業(ye) 將出口產(chan) 品轉為(wei) 內(nei) 銷,加大了國內(nei) 市場壓力;與(yu) 此同時,紡織原料價(jia) 格全球性大幅下跌,國內(nei) 棉花價(jia) 格由2008年上半年的1.4萬(wan) 元/噸降至年底的1.1萬(wan) 元/噸,廠絲(si) 價(jia) 格也由23萬(wan) 元/噸降到最低的13.6萬(wan) 元/噸,跌至20年來最低水平;紡織生產(chan) 企業(ye) 上半年高價(jia) 購入的原料嚴(yan) 重壓庫,無法順利銷售,占壓大量資金,難以正常周轉;農(nong) 民遭遇賣棉難、賣繭難,甚至在中西部一些地區的農(nong) 村發生了大麵積毀桑現象。
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8%,是 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規模以上企業(ye) 虧(kui) 損麵達到20%,虧(kui) 損總額達227億(yi) 元,同比增長近1倍,規模以下小企業(ye) 虧(kui) 損更加嚴(yan) 重。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就業(ye) 人數同比下降1.2%,比上年同期少增加就業(ye) 50萬(wan) 人,規模以下小企業(ye) 減員現象更為(wei) 普遍,三分之一小企業(ye) 停產(chan) 或倒閉,造成大量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
另外,由於(yu) 紡織企業(ye) 平均利潤率低,貸款難度大,很多中小企業(ye) 流動資金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生產(chan) 經營,一些企業(ye) 為(wei) 防止資金鏈斷裂,被迫通過民間借貸以高於(yu) 銀行貸款3~5倍的利息獲得資金,導致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惡性循環。
綜合考慮行業(ye) 發展實際以及危機對行業(ye) 所造成的影響,規劃提出從(cong) 這八方麵進行重點突破,以保持行業(ye) 平穩增長。
記者:為(wei) 了保證政策重點任務的完成,《規劃》明確提出了10項政策措施及保障條件,其宗旨是什麽(me) ?
賀燕麗(li) :規劃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緊緊圍繞“保增長、擴內(nei) 需、調結構”的要求,在已經落實的政策措施的基礎上,結合行業(ye) 麵臨(lin) 的新形勢和重點任務提出了10項政策措施及保障條件:一是繼續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二是加大棉花、廠絲(si) 收購力度;三是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四是進一步擴大國內(nei) 消費;五是鼓勵企業(ye) 實施兼並重組;六是加大對紡織企業(ye) 的金融支持;七是減輕紡織企業(ye) 負擔;八是加大對中小紡織企業(ye) 扶持力度;九是加強產(chan) 業(ye) 政策引導;十是發揮行業(ye) 協(商)會(hui) 作用。
這10項措施及保障條件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充分體(ti) 現了“應急性”和“長遠性”相結合的宗旨。既有應對當前需求萎縮、企業(ye) 虧(kui) 損增加、資金短缺等突出困難的“應急性”政策措施,也有著眼長遠,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升級的“長遠性”政策保障。
穩定國際市場份額與(yu) 擴大內(nei) 需並重
記者:《規劃》將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作為(wei) 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您認為(wei) 其中的重點在哪兒(er) ?
賀燕麗(li) :紡織產(chan) 業(ye) 目前麵臨(lin) 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內(nei) 市場壓力加大。今年1~2月,紡織品服裝出口224.5億(yi) 美元,同比下降14.78%,是多年來的最大降幅。盡管 我國內(nei) 需市場有很大潛力,但一時難以消化出口市場產(chan) 能的轉移壓力,要保持產(chan) 業(ye) 穩定發展,必須保證出口市場份額的穩定,因此,規劃把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作為(wei) 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規劃提出: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穩定紡織品國際市場份額。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xing) 市場,培育新的增長點。
《規劃》從(cong) 兩(liang) 方麵明確了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的著力點,一方麵通過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提高出口退稅率,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實力;另一方麵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化解發達國家市場萎縮的壓力。
去年8~11月,國家已兩(liang) 次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今年又進行了兩(liang) 次調整,退稅率也從(cong) 11%提高到16%,在半年多時間內(nei) 4次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充分體(ti) 現了國家對這一產(chan) 業(ye) 的高度重視。按照2008年出口額來計算,出口退稅提高1個(ge) 點,將為(wei) 紡織產(chan) 業(ye) 帶來100億(yi) 元左右的效益,這對提振出口企業(ye) 信心,幫助企業(ye) 擺脫困境,維護我國出口市場穩定具有積極意義(yi) 。提高紡織產(chan) 業(ye) 出口退稅率,也是規劃中一項普惠製的措施。
應該看到,多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占到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50%以上。出口市場的過於(yu) 集中,也使得競爭(zheng) 更加激烈,同時更容易引起貿易磨擦。近年來,我國對俄羅斯、東(dong) 南亞(ya) 、中亞(ya) 、西亞(ya) 、中東(dong) 、拉美、非洲等新興(xing) 市場的紡織品出口不斷增長。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繼續加大對這些新興(xing) 市場的開拓力度,是我國應對發達國家市場萎縮、應對貿易保護和穩定出口市場份額的重要選擇。
《規劃》還提出,鼓勵有實力的企業(ye) “走出去”, 在具有相對優(you) 勢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設廠,在主銷市場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打造自主國際品牌。
我國紡織工業(ye) 具有產(chan) 業(ye) 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zhuan) 業(ye) 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國際比較優(you) 勢,但是多年來產(chan) 能的快速發展,造成了資源短缺、產(chan) 能相對過剩、市場惡性競爭(zheng) 等。在當前國際市場萎縮的形勢下,雖然給穩定外需帶來了巨大困難,但也蘊藏著機遇,發達國家由於(yu) 自身原因正失去或退出一部分市場,發展中國家也非常歡迎中國紡織企業(ye) 對外投資。如果能及時抓住機遇,因勢利導,發揮我國紡織工業(ye) 多年積累的優(you) 勢,在國外投資設廠,必將使我國紡織工業(ye) 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其次,通過在國外收購或建立物流中心、銷售中心,實施自主品牌走出去戰略,可使我國紡織產(chan) 業(ye) 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低端向高端延伸,從(cong) 單純製造型向製造服務型轉變,從(cong) 生產(chan) 效益型向品牌效益型轉變,同時實現在全球範圍內(nei) 銷售、研發、生產(chan) 各個(ge) 環節的優(you) 化配置,提高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
《規劃》從(cong) 兩(liang) 方麵明確了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的著力點,一方麵通過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提高出口退稅率,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實力;另一方麵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化解發達國家市場萎縮的壓力。
記者:規劃在開拓國內(nei) 市場方麵提出了哪些有力措施?
賀燕麗(li) :針對國內(nei) 市場,《規劃》提出,要引導紡織企業(ye) 大力開發新產(chan) 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優(you) 化和創新商業(ye) 模式,加強營銷網絡建設,減少流通環節;積極開拓農(nong) 村市場,增加對邊遠鄉(xiang) 村的銷售,便利農(nong) 民消費。
中國13億(yi) 人口的穿衣問題,本身就決(jue) 定了內(nei) 需市場是我國紡織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基礎。從(cong) 統計數據看,2000年我國紡織服裝產(chan) 品內(nei) 銷比重為(wei) 67%,2008年這一比重已經提高到77%。去年,全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額增長了21.6%,而衣著類消費增長了22%。從(cong) 長遠發展看,立足內(nei) 需,開發適銷對路的產(chan) 品,滿足人們(men) 不斷增長的衣著文化需求,將是我國紡織產(chan) 業(ye) 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特別是當前在外部需求降低的情況下,大力開拓國內(nei) 市場,對紡織工業(ye) 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國內(nei) 市場尤其是廣大的農(nong) 村市場有著尚待開發的巨大潛力,以服裝業(ye) 為(wei) 例,2008年城鎮居民年平均衣著消費支出在1000元以上,而農(nong) 村尚不足200元,僅(jin) 相當於(yu) 城鎮的1/5;就纖維消費量來看,發達國家的年人均纖維消費量在30公斤左右,而我國平均為(wei) 17公斤,農(nong) 村消費量更少。當前,農(nong) 村市場正處於(yu) 消費環境加快改善、需求結構逐步升級的關(guan) 鍵時期,農(nong) 村的消費潛力正逐步釋放,這是擴大內(nei) 需的難得機遇。當然,我國農(nong) 民人均收入還較低,農(nong) 村市場的開拓需要一個(ge) 過程,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農(nong) 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再加上農(nong) 村商業(ye) 網點建設的不斷完善,農(nong) 村市場的部分潛在需求將轉化為(wei) 現實需求,開拓農(nong) 村市場將大有可為(wei) 。
《規劃》還特別強調了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開發和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是紡織工業(ye) 中最具潛力和高附加值的產(chan) 品,涵蓋過濾用、醫衛用、土工布及合成材料、特殊裝飾用等幾十個(ge) 領域,其開發應用的程度也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紡織工業(ye) 是否強大的重要標誌。發達國家的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比重一般占到紡織產(chan) 業(ye) 的30%左右,而我國僅(jin) 為(wei) 15%,高端產(chan) 品仍需要進口,因此這一產(chan) 業(ye) 的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擴大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應用順應了市場需求,為(wei) 應對金融危機,國家4萬(wan) 億(yi) 投資拉動內(nei) 需,重點用於(yu) 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療衛生事業(ye) 發展和地震災區重建工作,這些領域都會(hui) 加大對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需求。所以說,未來3年是我國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發展的良好時機。規劃明確了今後3年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發展重點,集中在水利、交通、建築、新能源、農(nong) 業(ye) 環保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並強調通過3年的引導和發展,使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在全國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19%。可以預料,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以滿足國內(nei) 經濟發展、配套工業(ye) 應用需要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將成為(wei) 中國紡織工業(ye) 發展的一個(ge) 新的經濟增長點。
解決(jue) 99.4%中小企業(ye) 的問題意義(yi) 重大
記者:切實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困難對紡織行業(ye) 調整振興(xing) 有何意義(yi) ?
賀燕麗(li) :紡織工業(ye) 99.4%是中小企業(ye) ,行業(ye) 平均利潤率低,對外依存度較高,也是受金融危機衝(chong) 擊最大的產(chan) 業(ye) 之一,同時紡織又是解決(jue) 民生問題的重要產(chan) 業(ye) ,中小紡織企業(ye) 的穩定對於(yu) 拉動就業(ye) 和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具有重要意義(yi) 。
紡織工業(ye) 調整振興(xing) 規劃所堅持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把扶持骨幹企業(ye) 與(yu) 帶動中小企業(ye) 、帶動就業(ye) 結合起來,發揮重點行業(ye) 和重點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中的帶動作用,支持優(you) 勢企業(ye) 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同時引導中小企業(ye) 應對危機,增強中小企業(ye) 的抗風險能力。
《規劃》提出了一係列扶持中小企業(ye) 的政策措施。針對企業(ye) 反映突出的流動資金短缺、貸款難度大、利率高等問題,規劃提出: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企業(ye) 的信貸支持力度,允許將到期貸款適當展期。放寬中小企業(ye) 貸款呆賬核銷條件,對中小企業(ye) 貸款實行稅前全額撥備和提供風險補償(chang) 。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發行公司債(zhai) 等融資債(zhai) 券。規劃還要求中央和地方加大對資質好、管理規範的中小企業(ye) 信用擔保機構的支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為(wei) 紡織企業(ye) 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等。這項工作由銀監會(hui) 、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牽頭,將製定具體(ti) 的實施意見。
針對中小企業(ye) 負擔重的問題,《規劃》提出了切實減輕企業(ye) 負擔的具體(ti) 措施。如對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暫時遇到經營困難的企業(ye) ,可根據有關(guan) 規定實施緩繳社會(hui) 保險費或降低相關(guan) 社會(hui) 保險費率等政策。對采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協商薪酬等辦法穩定員工隊伍,並保證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困難企業(ye) ,允許使用失業(ye) 保險基金支付社會(hui) 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地方政府製定的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要適當向紡織企業(ye) 傾(qing) 斜,加快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等。
紡織工業(ye) 調整振興(xing) 規劃所堅持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把扶持骨幹企業(ye) 與(yu) 帶動中小企業(ye) 、帶動就業(ye) 結合起來,發揮重點行業(ye) 和重點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中的帶動作用,支持優(you) 勢企業(ye) 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同時引導中小企業(ye) 應對危機,增強中小企業(ye) 的抗風險能力。
《規劃》還提出,國家現有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的專(zhuan) 項資金(基金)等向紡織企業(ye) 適當傾(qing) 斜;加大對符合條件的紡織企業(ye) 鞏固和開拓國內(nei) 外市場的支持力度;支持麵向中小企業(ye) 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環保、檢測、信息等公共服務體(ti) 係,推進紡織企業(ye) 園區化、集群化發展;加大對紡織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及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等。這些措施的實施將為(wei) 紡織產(chan) 業(ye) 擺脫當前麵臨(lin) 的困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技術創新發力點就是行業(ye) 新的經濟增長點
記者:《規劃》更加強調了明確提出行業(ye)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實施技術改造的重要性,您認為(wei) ,為(wei) 什麽(me) 要把高新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及應用、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開發應用等作為(wei) 技術創新的發力點?
賀燕麗(li) :《規劃》指出,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支持企業(ye) 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及應用、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開發應用、新型紡織裝備自主化,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ye) 的技術改造,以及自主品牌建設等。
規劃明確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yu) 淘汰落後相結合,抓住對行業(ye) 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關(guan) 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步伐。高新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和應用是紡織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是紡織大國,但高性能碳纖維、芳綸、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等高技術纖維技術和裝備尚未實現產(chan) 業(ye) 化,並受製於(yu) 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多方麵限製,影響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jun) 工、建築、基礎設施、環保等領域的技術升級;同時作為(wei) 應對石油資源日趨枯竭、實現紡織工業(ye) 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物質纖維也是剛剛起步。近兩(liang) 年,我國高性能碳纖維、芳綸、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纖維產(chan) 業(ye) 化步伐加快,下一步的重點將是支持高新技術纖維質量性能的提升、加快下遊複合材料產(chan) 業(ye) 化以及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開發。
規劃明確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yu) 淘汰落後相結合,抓住對行業(ye) 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關(guan) 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步伐。高新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和應用是紡織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之一。
紡織工業(ye) 實現做大做強,裝備國產(chan) 化是基礎。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纖維關(guan) 鍵裝備,以及無梭織機、伟德国际英国機、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製造裝備、高性能經編織機等傳(chuan) 統紡織機械仍需要進口。因此,新型紡織機械裝備國產(chan) 化,應是推動我國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的基礎,這也是3年調整振興(xing) 期間紡織產(chan) 業(ye) 技術進步的重點之一。
在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方麵,以加快傳(chuan) 統紡紗織造及染整、化纖行業(ye) 的技術改造為(wei) 重點。傳(chuan) 統紡紗織造行業(ye) 是上遊纖維初加工產(chan) 業(ye) 中最主要的行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戶數占全行業(ye) 的65%,這些行業(ye) 的技術升級也關(guan) 係到紡織工業(ye) 整體(ti) 產(chan) 品水平的提高;印染後整理是紡織產(chan) 業(ye) 急需升級的關(guan) 鍵環節,特別是麵臨(lin) 節能減排的重要任務;化纖行業(ye) 則存在產(chan) 品同質化競爭(zheng) 激烈、差別化水平偏低、高技術產(chan) 品產(chan) 量少等問題。目前,這些行業(ye) 整體(ti) 工藝技術和生產(chan) 設備與(yu) 國際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需要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促進先進工藝、技術、裝備的應用,淘汰和改造落後生產(chan) 能力,提高生產(chan) 效率、產(chan) 品檔次和清潔生產(chan) 水平。在當前紡織行業(ye) 麵臨(lin) 較大發展困境和調整升級的關(guan) 鍵時期,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專(zhuan) 項,對於(yu) 加快紡織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升級,保持紡織產(chan) 業(ye) 平穩發展和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加快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必將產(chan) 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原料問題直接關(guan) 係到 紡織工業(ye) 發展的基礎
記者:規劃為(wei) 什麽(me) 對棉花和廠絲(si) 的收購問題特別關(guan) 注?
賀燕麗(li) :2008年8月份以來,紡織原料價(jia) 格開始大幅回落,到去年底國內(nei) 棉花價(jia) 格已跌至11000元/噸左右,相對上半年下跌了3000多元/噸。繭絲(si) 綢行業(ye) 形勢更是急劇下滑,蠶繭收購價(jia) 格從(cong) 2007年秋季的1600元/擔,2008年秋季跌至最低450元/擔;廠絲(si) 價(jia) 格從(cong) 2007年最高36萬(wan) 元/噸下跌至2008年最低價(jia) 13.6萬(wan) 元/噸,為(wei) 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繅絲(si) 企業(ye) 虧(kui) 損麵高達70%以上,部分企業(ye) 已關(guan) 停,農(nong) 村個(ge) 別地方出現砍桑毀桑現象,行業(ye) 發展的基礎受到了直接而嚴(yan) 重的影響。
原料價(jia) 格大幅波動不僅(jin) 影響到紡織企業(ye) 效益也影響到農(nong) 民的增產(chan) 增收。針對這一現狀,規劃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增加中央儲(chu) 備或其他辦法,加大棉花、廠絲(si) 的收購力度。這裏所說的其他辦法,包含在必要的時候由企業(ye) 參與(yu) 收儲(chu) ,以利用企業(ye) 庫容,穩定市場價(jia) 格和信心,迅速激活市場,這將有效解決(jue) 農(nong) 民賣棉難、賣繭難的問題。
原料價(jia) 格大幅波動不僅(jin) 影響到紡織企業(ye) 效益也影響到農(nong) 民的增產(chan) 增收。針對這一現狀,規劃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增加中央儲(chu) 備或其他辦法,加大棉花、廠絲(si) 的收購力度。這裏所說的其他辦法,包含在必要的時候由企業(ye) 參與(yu) 收儲(chu) ,以利用企業(ye) 庫容,穩定市場價(jia) 格和信心,迅速激活市場,這將有效解決(jue) 農(nong) 民賣棉難、賣繭難的問題。同時,由國家支持企業(ye) 在價(jia) 格較低時收購原料,可以幫助解決(jue) 企業(ye) 流動資金“腸梗阻”,在市場複蘇時原料可適時轉化為(wei) 商品,銀行貸款也能得到及時回收,國家僅(jin) 提供貼息,成本不高,也不用考慮國儲(chu) 出庫問題。以上措施同時可穩定棉紡和繅絲(si) 企業(ye) 就業(ye) ,防止棉花種植麵積下降,製止大麵積砍桑毀桑,從(cong) 而保持紡織原料供應穩定。
東(dong) 西部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不同定位
記者:目前,紡織行業(ye) 麵臨(lin) 優(you) 化區域布局和加快產(chan) 業(ye) 轉移的緊迫任務,對此,規劃提出了哪些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具體(ti) 措施?
賀燕麗(li) :我國紡織產(chan) 業(ye) 在區域布局上存在著明顯不平衡,東(dong) 部沿海地區集中了紡織行業(ye) 80%的企業(ye) 。但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各種生產(chan) 要素成本快速上漲,中西部地區臨(lin) 近原材料產(chan) 地、勞動力供應豐(feng) 富等優(you) 勢逐漸顯現,紡織產(chan) 業(ye) 特別是服裝及紡織初加工產(chan) 業(ye) 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日漸明顯。
針對這種形勢,規劃明確了東(dong) 西部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不同定位:東(dong) 部沿海地區要充分利用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的優(you) 勢,跟蹤國際最新技術和產(chan) 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you) 勢,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形成東(dong) 中西部優(you) 勢互補的區域格局,同時強調要嚴(yan) 防低水平產(chan) 能的轉移擴張。
引導紡織產(chan) 業(ye) 向原料產(chan) 區轉移,這是規劃中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的一項重點。規劃強調,加強內(nei) 地與(yu) 新疆的合作,建設新疆優(you) 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chan) 基地。支持大企業(ye) 集團將其產(chan) 業(ye) 鏈的一端移入新疆發展,構建跨區域上下遊緊密聯係、協同發展的產(chan) 業(ye) 鏈,把新疆建成依托內(nei) 地麵向中亞(ya) 乃至歐洲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
東(dong) 部沿海地區要充分利用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的優(you) 勢,跟蹤國際最新技術和產(chan) 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you) 勢,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形成東(dong) 中西部優(you) 勢互補的區域格局,同時強調要嚴(yan) 防低水平產(chan) 能的轉移擴張。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產(chan) 區,但當地棉紡產(chan) 業(ye) 發展卻相對滯後,不能充分發揮棉花優(you) 勢。2004年以來,浙江雅戈爾集團、巨鷹集團、山東(dong) 魯泰集團、海龍集團、江蘇華芳集團、香港溢達集團都紛紛在新疆投資設廠,形成了穩定的市場,這對新疆今後的紡織工業(ye) 發展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從(cong) 貿易角度看,新疆近年來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特別是去年在東(dong) 部出口貿易增幅不斷回落的形勢下,新疆保持了大幅增長。因此,加大棉紡織產(chan) 業(ye) 向新疆轉移,將可改變東(dong) 部原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不利因素。
在優(you) 化區域布局任務中的另一重點是繼續推進和深化“東(dong) 桑西移”。之所以如此重視繭絲(si) 綢這一產(chan) 業(ye) ,是因為(wei)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繭絲(si) 綢資源供應和貿易大國,繭絲(si) 綢產(chan) 業(ye) 也是農(nong) 工商緊密聯係的產(chan) 業(ye) 。“十五”以來,我國桑蠶產(chan) 業(ye) 區域結構調整明顯加快,東(dong) 部增長緩慢或出現負增長,中西部地區有了較快發展。2006年,國家開始實施“東(dong) 桑西移”工程,先後安排資金3億(yi) 元,用於(yu) 農(nong) 業(ye) 蠶桑投入,補貼桑蠶基地建設和冰雪、地震災區恢複生產(chan) 。“東(dong) 桑西移”工程在中西部偏遠貧困地區產(chan) 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被譽為(wei) “農(nong) 民得實惠、企業(ye) 得效益、產(chan) 業(ye) 得發展、財政得收入、政府得人心、生態得保護”工程。
“東(dong) 桑西移”是產(chan) 業(ye) 轉移的成功案例,規劃再次強調繼續推進和深化“東(dong) 桑西移”,並提出重點鞏固和發展現有200個(ge) 中西部地區蠶桑生產(chan) 基地,並要在全國發展50家以“公司+農(nong) 戶”為(wei) 主要形式、具備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絲(si) 綢企業(ye) 。
積極推動和引導紡織產(chan) 業(ye) 轉移,不但有利於(yu) 東(dong) 部地區產(chan) 業(ye) 升級,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區域布局,而且對提高中西部地區工業(ye) 化水平、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效益提升、解決(jue) 當地富裕勞動力就業(ye) 問題都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對當地經濟發展將產(chan) 生深遠的影響。
記者:《規劃》已正式公布,行業(ye) 和企業(ye) 最關(guan) 心的是如何落實的問題。為(wei) 了保證政策有效落實,國家將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賀燕麗(li) :目前,國務院已向社會(hui) 正式公布了紡織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並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切實按照規劃要求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紡織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3年目標的實現。
根據規劃內(nei) 容和重點任務,規劃確定了13項工作任務,並明確了牽頭單位、參加單位和實施時間。針對這一工作分工,國務院要求各有關(guan) 部門盡快製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措施,並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各地區也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製定具體(ti) 落實方案,確保取得成效。相信在規劃的指引和全行業(ye) 共同努力下,紡織產(chan) 業(ye) 一定能渡過難關(guan) ,實現3年振興(xing) 目標。
《規劃》編製過程是對紡織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再認識
記者:一段時間以來,紡織行業(ye) 被很多人認為(wei) 是應該限製發展的行業(ye) ,為(wei) 什麽(me) 國家這次將紡織列入調整振興(xing) 的重點產(chan) 業(ye) ?
賀燕麗(li)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並嚴(yan) 重衝(chong) 擊實體(ti) 經濟,受此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黨(dang) 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將保增長、擴內(nei) 需、調結構作為(wei) 經濟工作的重點,做出了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和部署。2008年11月,國務院第37次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製定和組織實施紡織等重點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作為(wei) 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的重大措施。
國家之所以選擇紡織工業(ye) 作為(wei) 調整振興(xing) 的重點產(chan) 業(ye) ,主要原因在於(yu) 紡織工業(ye) 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chong) 擊相當嚴(yan) 重,加劇了行業(ye) 的困難形勢,已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與(yu) 和諧社會(hui) 的建設。
《規劃》在對我國紡織工業(ye) 近幾年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紡織工業(ye) 明確定位為(wei) :“國民經濟的傳(chuan) 統支柱產(chan) 業(ye) 和重要的民生產(chan) 業(ye) ,也是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明顯的產(chan) 業(ye) ”。
記者:編製《規劃》的過程其實是對這一傳(chuan) 統行業(ye) 再認識的過程,這對科學確定紡織工業(ye) 的地位有何作用?
賀燕麗(li) :可以這樣說,隻有對一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曆史和現實都作了充分了解和科學、準確的判斷之後,才能準確把握行業(ye) 發展的脈絡,製定出符合行業(ye) 實際、切實解決(jue) 問題的政策和措施。
紡織工業(ye) 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紡織工業(ye) 按照走新型工業(ye) 化道路的要求,堅持推進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升級,從(cong) 上遊纖維原料加工到服裝、家用、產(chan) 業(ye) 用終端產(chan) 品製造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不斷完善,在持續較快發展的同時,國際競爭(zheng) 力也不斷提高,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從(cong) 產(chan) 業(ye) 規模看,在國內(nei) 外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紡織工業(ye) 產(chan) 銷保持了穩定較快增長。2000~200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工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長20.4%。2007年,紡織工業(ye) 實現工業(ye) 增加值8126億(yi) 元,占全國工業(ye) 增加值的6.9%,占全國GDP的3.3%;化纖、紗、布、呢絨、絲(si) 織品、服裝等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位,為(wei) 滿足全國乃至世界人民不斷提升的物質生活水平作出了貢獻。
從(cong) 出口貿易看,產(chan) 品出口大幅增加,紡織工業(ye) 約30%的產(chan) 品銷往國際市場,國際市場占有率連續10餘(yu) 年位居首位。
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看,紡織工業(ye) 已突破傳(chuan) 統工業(ye) 的範圍,向高科技領域發展,服裝、家用、產(chan) 業(ye) 用三大終端產(chan) 業(ye) 纖維消耗比例由2000年的68:19:13調整至2007年的52:33:15,家用、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增長點,應用範圍已擴大到航空、航天、水利、農(nong) 業(ye) 、交通、醫療等眾(zhong) 多領域。
從(cong) 裝備水平看,約三分之一左右的紡織企業(ye) 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棉紡織裝備中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和清梳聯比重分別達到51.4%、47.5%和41.1%;部分高新技術纖維實現產(chan) 業(ye) 化,T300水平的碳纖維、高強聚乙烯纖維、芳綸1313等高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已取得突破。
從(cong) 拉動就業(ye) 看,200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從(cong) 業(ye) 人數達1100萬(wan) 人,占全國工業(ye) 的14%。加上規模以下企業(ye) ,全行業(ye) 吸納就業(ye) 人口超過2000萬(wan) 人,其中80%為(wei) 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每年約從(cong) 紡織產(chan) 業(ye) 獲得2500億(yi) 元的現金收入,可提高1000多萬(wan) 戶農(nong) 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出的棉、麻、絲(si) 、毛等天然纖維基本上都由紡織業(ye) 消化,直接關(guan) 係到1億(yi) 農(nong) 民的生計,紡織工業(ye) 對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規劃》在對我國紡織工業(ye) 近幾年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紡織工業(ye) 明確定位為(wei) :“國民經濟的傳(chuan) 統支柱產(chan) 業(ye) 和重要的民生產(chan) 業(ye) ,也是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明顯的產(chan) 業(ye) ”。
八項重點任務 揭示紡織行業(ye) 結構性矛盾
記者: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紡織行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哪裏?確定這些重點工作的依據是什麽(me) ?
賀燕麗(li) :按照《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紡織行業(ye) 要著力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一是穩定國內(nei) 外市場,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加快實施技術改造,四是淘汰落後產(chan) 能,五是優(you) 化區域布局,六是完善公共服務體(ti) 係,七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八是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能力。
這八項重點工作是針對紡織行業(ye) 當前及今後發展中出現或已出現的問題提出來的,主要目的在於(yu) 解決(jue) 行業(ye) 自身的結構性矛盾並有效減小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
按照《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紡織行業(ye) 要著力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一是穩定國內(nei) 外市場,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加快實施技術改造,四是淘汰落後產(chan) 能,五是優(you) 化區域布局,六是完善公共服務體(ti) 係,七是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八是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能力。
紡織工業(ye) 在長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矛盾與(yu) 問題,首先體(ti) 現在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多年來行業(ye) 研發投入嚴(yan) 重不足,其投入力度僅(jin) 為(wei) 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阻礙了新產(chan) 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提升,同時,紡織服裝產(chan) 品出口仍以貼牌加工為(wei) 主,僅(jin) 僅(jin) 是靠量的擴張賺取低廉的加工費;高技術、功能性纖維開發滯後,產(chan) 業(ye) 鏈條尚未形成;高性能的紡機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等仍為(wei) 行業(ye) 現狀。
其次,產(chan) 業(ye) 布局不盡合理。我國紡織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後;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比例低於(yu) 發達國家10個(ge) 百分點以上;出口產(chan) 品高附加值比重低,處於(yu) 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的低端;出口市場近50%集中在發達國家,多元化市場格局有待進一步推進。
第三,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紡織工業(ye) 占全國工業(ye) 總能耗的4.3%,用水量的8.5%,廢水排放量的10%,其中大部分為(wei) 印染廢水,且平均回用率僅(jin) 為(wei) 10%。隨著節能減排標準的提高和執行力度的加大,紡織企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任務更加緊迫。
第四,產(chan) 能規模擴張過快。近年來,紡織工業(ye) 規模擴張速度過快,2007年底紡紗能力比2000年增長了2倍,年均增長16.6%;化纖產(chan) 能增長2.5倍,年均增長21.6%。在偏重規模的同時,也出現了低水平重複建設和中高水平同質化發展的傾(qing) 向,部分產(chan) 品產(chan) 能過剩。目前,我國紡紗能力已超過1億(yi) 錠,化纖行業(ye) 一般產(chan) 品產(chan) 能過剩,而差別化纖維品種少,仍需進口;一批效率低、工藝落後的間歇式小聚酯、常規滌綸裝置和汙染嚴(yan) 重的粘膠設備仍時開時停,尚未淘汰;占印染能力近30%的高耗能、高耗水印染設備仍在運行。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看到金融危機對產(chan) 業(ye) 已形成嚴(yan) 重衝(chong) 擊。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對我國紡織工業(ye) 造成嚴(yan) 重影響。出現了外需大幅下滑、內(nei) 需競爭(zheng) 加劇、企業(ye) 經營困難、虧(kui) 損增加、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的局麵,我國紡織工業(ye) 陷入多年未遇的困境。
2008年8月份以來,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持續回落,全年出口總額增長8.2%,增速比上年回落10.8個(ge) 百分點;2008年秋季廣交會(hui) 訂單成交量同比下降30%以上。
受外需不振影響,相當部分紡織企業(ye) 將出口產(chan) 品轉為(wei) 內(nei) 銷,加大了國內(nei) 市場壓力;與(yu) 此同時,紡織原料價(jia) 格全球性大幅下跌,國內(nei) 棉花價(jia) 格由2008年上半年的1.4萬(wan) 元/噸降至年底的1.1萬(wan) 元/噸,廠絲(si) 價(jia) 格也由23萬(wan) 元/噸降到最低的13.6萬(wan) 元/噸,跌至20年來最低水平;紡織生產(chan) 企業(ye) 上半年高價(jia) 購入的原料嚴(yan) 重壓庫,無法順利銷售,占壓大量資金,難以正常周轉;農(nong) 民遭遇賣棉難、賣繭難,甚至在中西部一些地區的農(nong) 村發生了大麵積毀桑現象。
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8%,是 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規模以上企業(ye) 虧(kui) 損麵達到20%,虧(kui) 損總額達227億(yi) 元,同比增長近1倍,規模以下小企業(ye) 虧(kui) 損更加嚴(yan) 重。規模以上紡織企業(ye) 就業(ye) 人數同比下降1.2%,比上年同期少增加就業(ye) 50萬(wan) 人,規模以下小企業(ye) 減員現象更為(wei) 普遍,三分之一小企業(ye) 停產(chan) 或倒閉,造成大量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
另外,由於(yu) 紡織企業(ye) 平均利潤率低,貸款難度大,很多中小企業(ye) 流動資金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生產(chan) 經營,一些企業(ye) 為(wei) 防止資金鏈斷裂,被迫通過民間借貸以高於(yu) 銀行貸款3~5倍的利息獲得資金,導致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惡性循環。
綜合考慮行業(ye) 發展實際以及危機對行業(ye) 所造成的影響,規劃提出從(cong) 這八方麵進行重點突破,以保持行業(ye) 平穩增長。
記者:為(wei) 了保證政策重點任務的完成,《規劃》明確提出了10項政策措施及保障條件,其宗旨是什麽(me) ?
賀燕麗(li) :規劃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緊緊圍繞“保增長、擴內(nei) 需、調結構”的要求,在已經落實的政策措施的基礎上,結合行業(ye) 麵臨(lin) 的新形勢和重點任務提出了10項政策措施及保障條件:一是繼續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二是加大棉花、廠絲(si) 收購力度;三是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四是進一步擴大國內(nei) 消費;五是鼓勵企業(ye) 實施兼並重組;六是加大對紡織企業(ye) 的金融支持;七是減輕紡織企業(ye) 負擔;八是加大對中小紡織企業(ye) 扶持力度;九是加強產(chan) 業(ye) 政策引導;十是發揮行業(ye) 協(商)會(hui) 作用。
這10項措施及保障條件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充分體(ti) 現了“應急性”和“長遠性”相結合的宗旨。既有應對當前需求萎縮、企業(ye) 虧(kui) 損增加、資金短缺等突出困難的“應急性”政策措施,也有著眼長遠,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升級的“長遠性”政策保障。
穩定國際市場份額與(yu) 擴大內(nei) 需並重
記者:《規劃》將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作為(wei) 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您認為(wei) 其中的重點在哪兒(er) ?
賀燕麗(li) :紡織產(chan) 業(ye) 目前麵臨(lin) 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內(nei) 市場壓力加大。今年1~2月,紡織品服裝出口224.5億(yi) 美元,同比下降14.78%,是多年來的最大降幅。盡管 我國內(nei) 需市場有很大潛力,但一時難以消化出口市場產(chan) 能的轉移壓力,要保持產(chan) 業(ye) 穩定發展,必須保證出口市場份額的穩定,因此,規劃把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作為(wei) 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規劃提出: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穩定紡織品國際市場份額。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xing) 市場,培育新的增長點。
《規劃》從(cong) 兩(liang) 方麵明確了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的著力點,一方麵通過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提高出口退稅率,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實力;另一方麵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化解發達國家市場萎縮的壓力。
去年8~11月,國家已兩(liang) 次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今年又進行了兩(liang) 次調整,退稅率也從(cong) 11%提高到16%,在半年多時間內(nei) 4次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充分體(ti) 現了國家對這一產(chan) 業(ye) 的高度重視。按照2008年出口額來計算,出口退稅提高1個(ge) 點,將為(wei) 紡織產(chan) 業(ye) 帶來100億(yi) 元左右的效益,這對提振出口企業(ye) 信心,幫助企業(ye) 擺脫困境,維護我國出口市場穩定具有積極意義(yi) 。提高紡織產(chan) 業(ye) 出口退稅率,也是規劃中一項普惠製的措施。
應該看到,多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占到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50%以上。出口市場的過於(yu) 集中,也使得競爭(zheng) 更加激烈,同時更容易引起貿易磨擦。近年來,我國對俄羅斯、東(dong) 南亞(ya) 、中亞(ya) 、西亞(ya) 、中東(dong) 、拉美、非洲等新興(xing) 市場的紡織品出口不斷增長。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繼續加大對這些新興(xing) 市場的開拓力度,是我國應對發達國家市場萎縮、應對貿易保護和穩定出口市場份額的重要選擇。
《規劃》還提出,鼓勵有實力的企業(ye) “走出去”, 在具有相對優(you) 勢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設廠,在主銷市場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打造自主國際品牌。
我國紡織工業(ye) 具有產(chan) 業(ye) 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zhuan) 業(ye) 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國際比較優(you) 勢,但是多年來產(chan) 能的快速發展,造成了資源短缺、產(chan) 能相對過剩、市場惡性競爭(zheng) 等。在當前國際市場萎縮的形勢下,雖然給穩定外需帶來了巨大困難,但也蘊藏著機遇,發達國家由於(yu) 自身原因正失去或退出一部分市場,發展中國家也非常歡迎中國紡織企業(ye) 對外投資。如果能及時抓住機遇,因勢利導,發揮我國紡織工業(ye) 多年積累的優(you) 勢,在國外投資設廠,必將使我國紡織工業(ye) 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其次,通過在國外收購或建立物流中心、銷售中心,實施自主品牌走出去戰略,可使我國紡織產(chan) 業(ye) 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低端向高端延伸,從(cong) 單純製造型向製造服務型轉變,從(cong) 生產(chan) 效益型向品牌效益型轉變,同時實現在全球範圍內(nei) 銷售、研發、生產(chan) 各個(ge) 環節的優(you) 化配置,提高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
《規劃》從(cong) 兩(liang) 方麵明確了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的著力點,一方麵通過實施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提高出口退稅率,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實力;另一方麵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化解發達國家市場萎縮的壓力。
記者:規劃在開拓國內(nei) 市場方麵提出了哪些有力措施?
賀燕麗(li) :針對國內(nei) 市場,《規劃》提出,要引導紡織企業(ye) 大力開發新產(chan) 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優(you) 化和創新商業(ye) 模式,加強營銷網絡建設,減少流通環節;積極開拓農(nong) 村市場,增加對邊遠鄉(xiang) 村的銷售,便利農(nong) 民消費。
中國13億(yi) 人口的穿衣問題,本身就決(jue) 定了內(nei) 需市場是我國紡織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基礎。從(cong) 統計數據看,2000年我國紡織服裝產(chan) 品內(nei) 銷比重為(wei) 67%,2008年這一比重已經提高到77%。去年,全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額增長了21.6%,而衣著類消費增長了22%。從(cong) 長遠發展看,立足內(nei) 需,開發適銷對路的產(chan) 品,滿足人們(men) 不斷增長的衣著文化需求,將是我國紡織產(chan) 業(ye) 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特別是當前在外部需求降低的情況下,大力開拓國內(nei) 市場,對紡織工業(ye) 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國內(nei) 市場尤其是廣大的農(nong) 村市場有著尚待開發的巨大潛力,以服裝業(ye) 為(wei) 例,2008年城鎮居民年平均衣著消費支出在1000元以上,而農(nong) 村尚不足200元,僅(jin) 相當於(yu) 城鎮的1/5;就纖維消費量來看,發達國家的年人均纖維消費量在30公斤左右,而我國平均為(wei) 17公斤,農(nong) 村消費量更少。當前,農(nong) 村市場正處於(yu) 消費環境加快改善、需求結構逐步升級的關(guan) 鍵時期,農(nong) 村的消費潛力正逐步釋放,這是擴大內(nei) 需的難得機遇。當然,我國農(nong) 民人均收入還較低,農(nong) 村市場的開拓需要一個(ge) 過程,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農(nong) 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再加上農(nong) 村商業(ye) 網點建設的不斷完善,農(nong) 村市場的部分潛在需求將轉化為(wei) 現實需求,開拓農(nong) 村市場將大有可為(wei) 。
《規劃》還特別強調了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開發和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是紡織工業(ye) 中最具潛力和高附加值的產(chan) 品,涵蓋過濾用、醫衛用、土工布及合成材料、特殊裝飾用等幾十個(ge) 領域,其開發應用的程度也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紡織工業(ye) 是否強大的重要標誌。發達國家的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比重一般占到紡織產(chan) 業(ye) 的30%左右,而我國僅(jin) 為(wei) 15%,高端產(chan) 品仍需要進口,因此這一產(chan) 業(ye) 的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擴大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應用順應了市場需求,為(wei) 應對金融危機,國家4萬(wan) 億(yi) 投資拉動內(nei) 需,重點用於(yu) 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療衛生事業(ye) 發展和地震災區重建工作,這些領域都會(hui) 加大對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需求。所以說,未來3年是我國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發展的良好時機。規劃明確了今後3年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發展重點,集中在水利、交通、建築、新能源、農(nong) 業(ye) 環保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並強調通過3年的引導和發展,使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在全國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19%。可以預料,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以滿足國內(nei) 經濟發展、配套工業(ye) 應用需要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將成為(wei) 中國紡織工業(ye) 發展的一個(ge) 新的經濟增長點。
解決(jue) 99.4%中小企業(ye) 的問題意義(yi) 重大
記者:切實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困難對紡織行業(ye) 調整振興(xing) 有何意義(yi) ?
賀燕麗(li) :紡織工業(ye) 99.4%是中小企業(ye) ,行業(ye) 平均利潤率低,對外依存度較高,也是受金融危機衝(chong) 擊最大的產(chan) 業(ye) 之一,同時紡織又是解決(jue) 民生問題的重要產(chan) 業(ye) ,中小紡織企業(ye) 的穩定對於(yu) 拉動就業(ye) 和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具有重要意義(yi) 。
紡織工業(ye) 調整振興(xing) 規劃所堅持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把扶持骨幹企業(ye) 與(yu) 帶動中小企業(ye) 、帶動就業(ye) 結合起來,發揮重點行業(ye) 和重點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中的帶動作用,支持優(you) 勢企業(ye) 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同時引導中小企業(ye) 應對危機,增強中小企業(ye) 的抗風險能力。
《規劃》提出了一係列扶持中小企業(ye) 的政策措施。針對企業(ye) 反映突出的流動資金短缺、貸款難度大、利率高等問題,規劃提出: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企業(ye) 的信貸支持力度,允許將到期貸款適當展期。放寬中小企業(ye) 貸款呆賬核銷條件,對中小企業(ye) 貸款實行稅前全額撥備和提供風險補償(chang) 。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發行公司債(zhai) 等融資債(zhai) 券。規劃還要求中央和地方加大對資質好、管理規範的中小企業(ye) 信用擔保機構的支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為(wei) 紡織企業(ye) 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等。這項工作由銀監會(hui) 、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牽頭,將製定具體(ti) 的實施意見。
針對中小企業(ye) 負擔重的問題,《規劃》提出了切實減輕企業(ye) 負擔的具體(ti) 措施。如對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暫時遇到經營困難的企業(ye) ,可根據有關(guan) 規定實施緩繳社會(hui) 保險費或降低相關(guan) 社會(hui) 保險費率等政策。對采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協商薪酬等辦法穩定員工隊伍,並保證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困難企業(ye) ,允許使用失業(ye) 保險基金支付社會(hui) 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地方政府製定的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要適當向紡織企業(ye) 傾(qing) 斜,加快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等。
紡織工業(ye) 調整振興(xing) 規劃所堅持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把扶持骨幹企業(ye) 與(yu) 帶動中小企業(ye) 、帶動就業(ye) 結合起來,發揮重點行業(ye) 和重點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中的帶動作用,支持優(you) 勢企業(ye) 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同時引導中小企業(ye) 應對危機,增強中小企業(ye) 的抗風險能力。
《規劃》還提出,國家現有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的專(zhuan) 項資金(基金)等向紡織企業(ye) 適當傾(qing) 斜;加大對符合條件的紡織企業(ye) 鞏固和開拓國內(nei) 外市場的支持力度;支持麵向中小企業(ye) 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環保、檢測、信息等公共服務體(ti) 係,推進紡織企業(ye) 園區化、集群化發展;加大對紡織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及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等。這些措施的實施將為(wei) 紡織產(chan) 業(ye) 擺脫當前麵臨(lin) 的困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技術創新發力點就是行業(ye) 新的經濟增長點
記者:《規劃》更加強調了明確提出行業(ye)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實施技術改造的重要性,您認為(wei) ,為(wei) 什麽(me) 要把高新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及應用、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開發應用等作為(wei) 技術創新的發力點?
賀燕麗(li) :《規劃》指出,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支持企業(ye) 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及應用、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開發應用、新型紡織裝備自主化,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ye) 的技術改造,以及自主品牌建設等。
規劃明確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yu) 淘汰落後相結合,抓住對行業(ye) 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關(guan) 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步伐。高新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和應用是紡織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是紡織大國,但高性能碳纖維、芳綸、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等高技術纖維技術和裝備尚未實現產(chan) 業(ye) 化,並受製於(yu) 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多方麵限製,影響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jun) 工、建築、基礎設施、環保等領域的技術升級;同時作為(wei) 應對石油資源日趨枯竭、實現紡織工業(ye) 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物質纖維也是剛剛起步。近兩(liang) 年,我國高性能碳纖維、芳綸、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纖維產(chan) 業(ye) 化步伐加快,下一步的重點將是支持高新技術纖維質量性能的提升、加快下遊複合材料產(chan) 業(ye) 化以及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的開發。
規劃明確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yu) 淘汰落後相結合,抓住對行業(ye) 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關(guan) 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步伐。高新技術纖維產(chan) 業(ye) 化和應用是紡織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的重點領域之一。
紡織工業(ye) 實現做大做強,裝備國產(chan) 化是基礎。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纖維關(guan) 鍵裝備,以及無梭織機、伟德国际英国機、產(chan) 業(ye) 用紡織品製造裝備、高性能經編織機等傳(chuan) 統紡織機械仍需要進口。因此,新型紡織機械裝備國產(chan) 化,應是推動我國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的基礎,這也是3年調整振興(xing) 期間紡織產(chan) 業(ye) 技術進步的重點之一。
在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方麵,以加快傳(chuan) 統紡紗織造及染整、化纖行業(ye) 的技術改造為(wei) 重點。傳(chuan) 統紡紗織造行業(ye) 是上遊纖維初加工產(chan) 業(ye) 中最主要的行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戶數占全行業(ye) 的65%,這些行業(ye) 的技術升級也關(guan) 係到紡織工業(ye) 整體(ti) 產(chan) 品水平的提高;印染後整理是紡織產(chan) 業(ye) 急需升級的關(guan) 鍵環節,特別是麵臨(lin) 節能減排的重要任務;化纖行業(ye) 則存在產(chan) 品同質化競爭(zheng) 激烈、差別化水平偏低、高技術產(chan) 品產(chan) 量少等問題。目前,這些行業(ye) 整體(ti) 工藝技術和生產(chan) 設備與(yu) 國際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需要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促進先進工藝、技術、裝備的應用,淘汰和改造落後生產(chan) 能力,提高生產(chan) 效率、產(chan) 品檔次和清潔生產(chan) 水平。在當前紡織行業(ye) 麵臨(lin) 較大發展困境和調整升級的關(guan) 鍵時期,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專(zhuan) 項,對於(yu) 加快紡織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升級,保持紡織產(chan) 業(ye) 平穩發展和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加快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必將產(chan) 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原料問題直接關(guan) 係到 紡織工業(ye) 發展的基礎
記者:規劃為(wei) 什麽(me) 對棉花和廠絲(si) 的收購問題特別關(guan) 注?
賀燕麗(li) :2008年8月份以來,紡織原料價(jia) 格開始大幅回落,到去年底國內(nei) 棉花價(jia) 格已跌至11000元/噸左右,相對上半年下跌了3000多元/噸。繭絲(si) 綢行業(ye) 形勢更是急劇下滑,蠶繭收購價(jia) 格從(cong) 2007年秋季的1600元/擔,2008年秋季跌至最低450元/擔;廠絲(si) 價(jia) 格從(cong) 2007年最高36萬(wan) 元/噸下跌至2008年最低價(jia) 13.6萬(wan) 元/噸,為(wei) 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繅絲(si) 企業(ye) 虧(kui) 損麵高達70%以上,部分企業(ye) 已關(guan) 停,農(nong) 村個(ge) 別地方出現砍桑毀桑現象,行業(ye) 發展的基礎受到了直接而嚴(yan) 重的影響。
原料價(jia) 格大幅波動不僅(jin) 影響到紡織企業(ye) 效益也影響到農(nong) 民的增產(chan) 增收。針對這一現狀,規劃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增加中央儲(chu) 備或其他辦法,加大棉花、廠絲(si) 的收購力度。這裏所說的其他辦法,包含在必要的時候由企業(ye) 參與(yu) 收儲(chu) ,以利用企業(ye) 庫容,穩定市場價(jia) 格和信心,迅速激活市場,這將有效解決(jue) 農(nong) 民賣棉難、賣繭難的問題。
原料價(jia) 格大幅波動不僅(jin) 影響到紡織企業(ye) 效益也影響到農(nong) 民的增產(chan) 增收。針對這一現狀,規劃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增加中央儲(chu) 備或其他辦法,加大棉花、廠絲(si) 的收購力度。這裏所說的其他辦法,包含在必要的時候由企業(ye) 參與(yu) 收儲(chu) ,以利用企業(ye) 庫容,穩定市場價(jia) 格和信心,迅速激活市場,這將有效解決(jue) 農(nong) 民賣棉難、賣繭難的問題。同時,由國家支持企業(ye) 在價(jia) 格較低時收購原料,可以幫助解決(jue) 企業(ye) 流動資金“腸梗阻”,在市場複蘇時原料可適時轉化為(wei) 商品,銀行貸款也能得到及時回收,國家僅(jin) 提供貼息,成本不高,也不用考慮國儲(chu) 出庫問題。以上措施同時可穩定棉紡和繅絲(si) 企業(ye) 就業(ye) ,防止棉花種植麵積下降,製止大麵積砍桑毀桑,從(cong) 而保持紡織原料供應穩定。
東(dong) 西部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不同定位
記者:目前,紡織行業(ye) 麵臨(lin) 優(you) 化區域布局和加快產(chan) 業(ye) 轉移的緊迫任務,對此,規劃提出了哪些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具體(ti) 措施?
賀燕麗(li) :我國紡織產(chan) 業(ye) 在區域布局上存在著明顯不平衡,東(dong) 部沿海地區集中了紡織行業(ye) 80%的企業(ye) 。但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各種生產(chan) 要素成本快速上漲,中西部地區臨(lin) 近原材料產(chan) 地、勞動力供應豐(feng) 富等優(you) 勢逐漸顯現,紡織產(chan) 業(ye) 特別是服裝及紡織初加工產(chan) 業(ye) 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日漸明顯。
針對這種形勢,規劃明確了東(dong) 西部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不同定位:東(dong) 部沿海地區要充分利用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的優(you) 勢,跟蹤國際最新技術和產(chan) 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you) 勢,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形成東(dong) 中西部優(you) 勢互補的區域格局,同時強調要嚴(yan) 防低水平產(chan) 能的轉移擴張。
引導紡織產(chan) 業(ye) 向原料產(chan) 區轉移,這是規劃中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的一項重點。規劃強調,加強內(nei) 地與(yu) 新疆的合作,建設新疆優(you) 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chan) 基地。支持大企業(ye) 集團將其產(chan) 業(ye) 鏈的一端移入新疆發展,構建跨區域上下遊緊密聯係、協同發展的產(chan) 業(ye) 鏈,把新疆建成依托內(nei) 地麵向中亞(ya) 乃至歐洲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
東(dong) 部沿海地區要充分利用技術、資金、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的優(you) 勢,跟蹤國際最新技術和產(chan) 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you) 勢,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基地,形成東(dong) 中西部優(you) 勢互補的區域格局,同時強調要嚴(yan) 防低水平產(chan) 能的轉移擴張。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產(chan) 區,但當地棉紡產(chan) 業(ye) 發展卻相對滯後,不能充分發揮棉花優(you) 勢。2004年以來,浙江雅戈爾集團、巨鷹集團、山東(dong) 魯泰集團、海龍集團、江蘇華芳集團、香港溢達集團都紛紛在新疆投資設廠,形成了穩定的市場,這對新疆今後的紡織工業(ye) 發展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從(cong) 貿易角度看,新疆近年來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特別是去年在東(dong) 部出口貿易增幅不斷回落的形勢下,新疆保持了大幅增長。因此,加大棉紡織產(chan) 業(ye) 向新疆轉移,將可改變東(dong) 部原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不利因素。
在優(you) 化區域布局任務中的另一重點是繼續推進和深化“東(dong) 桑西移”。之所以如此重視繭絲(si) 綢這一產(chan) 業(ye) ,是因為(wei)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繭絲(si) 綢資源供應和貿易大國,繭絲(si) 綢產(chan) 業(ye) 也是農(nong) 工商緊密聯係的產(chan) 業(ye) 。“十五”以來,我國桑蠶產(chan) 業(ye) 區域結構調整明顯加快,東(dong) 部增長緩慢或出現負增長,中西部地區有了較快發展。2006年,國家開始實施“東(dong) 桑西移”工程,先後安排資金3億(yi) 元,用於(yu) 農(nong) 業(ye) 蠶桑投入,補貼桑蠶基地建設和冰雪、地震災區恢複生產(chan) 。“東(dong) 桑西移”工程在中西部偏遠貧困地區產(chan) 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被譽為(wei) “農(nong) 民得實惠、企業(ye) 得效益、產(chan) 業(ye) 得發展、財政得收入、政府得人心、生態得保護”工程。
“東(dong) 桑西移”是產(chan) 業(ye) 轉移的成功案例,規劃再次強調繼續推進和深化“東(dong) 桑西移”,並提出重點鞏固和發展現有200個(ge) 中西部地區蠶桑生產(chan) 基地,並要在全國發展50家以“公司+農(nong) 戶”為(wei) 主要形式、具備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絲(si) 綢企業(ye) 。
積極推動和引導紡織產(chan) 業(ye) 轉移,不但有利於(yu) 東(dong) 部地區產(chan) 業(ye) 升級,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區域布局,而且對提高中西部地區工業(ye) 化水平、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效益提升、解決(jue) 當地富裕勞動力就業(ye) 問題都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對當地經濟發展將產(chan) 生深遠的影響。
記者:《規劃》已正式公布,行業(ye) 和企業(ye) 最關(guan) 心的是如何落實的問題。為(wei) 了保證政策有效落實,國家將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賀燕麗(li) :目前,國務院已向社會(hui) 正式公布了紡織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並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切實按照規劃要求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紡織產(chan) 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3年目標的實現。
根據規劃內(nei) 容和重點任務,規劃確定了13項工作任務,並明確了牽頭單位、參加單位和實施時間。針對這一工作分工,國務院要求各有關(guan) 部門盡快製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措施,並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各地區也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製定具體(ti) 落實方案,確保取得成效。相信在規劃的指引和全行業(ye) 共同努力下,紡織產(chan) 業(ye) 一定能渡過難關(guan) ,實現3年振興(xing) 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