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展會報道

歐洲紡織機械製造商委員會主席:協同合作實現雙贏

  中國紡織工業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目前已呈現回暖跡象。歐洲紡織機械製造商委員會主席愛德華·羅伯茨認為,這主要得益於中國政府在經濟低迷時期出台了一係列刺激紡織工業發展及結構調整的鼓勵政策,從而促進了新技術在紡織行業中的應用。在他看來,這也是2009年各國紡機行業基本呈下滑態勢之際,歐洲一些紡機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仍較為可觀的原因之一。
  
  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2008年前10個月,中國紡織行業有6000多個新投資項目,2009年中國在紡織行業的投資金額約為2420億元。在羅伯茨先生看來,這些數據從另一方麵佐證了中國市場對紡織機械設備日益增長的旺盛需求。
  
  企業:采取創新與靈活的經營戰略
  
  羅伯茨先生認為,相較於中國紡機產品的高性價比優勢,歐洲紡機產品的一個重要優勢是設備的高質量和高可靠性。此外,注重研發投資也有助於歐洲紡機企業在一些前沿及尖端技術領域始終保持領先。
  
  “不過,過去的成功並不代表未來的成功,我們需要的是持續創新。歐洲有許多國家創新、區域創新項目以及歐盟的創新產業集群,高科技含量可以打造出高附加值產品,因此今後我們會持續加大在研發方麵的投入。”羅伯茨先生說。
  
  隨著紡織業的東移,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中國市場為世界紡機製造企業搭建了新的舞台,但羅伯茨先生對紡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前景持謹慎態度:“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商業操作模式,如果通過跨國界無縫合作、外包或者組建製造產業聯盟的方式來迎戰中國紡機業低成本的優勢,提高本土競爭力,我們或許擁有一絲機會,但前提是我們必須采取更加靈活的經營戰略。”
  
  羅伯茨先生介紹說,為了提高競爭力並更加貼近中國市場,歐洲紡織機械製造商委員會的一些會員企業已經在中國建立了生產基地,或者在技術和金融等領域與中國本土企業開展了合作,如果這些舉措對企業發展中國業務有幫助,那麽這些戰略就會持續下去。
  
  市場:著眼環保功能性紡織生產設備
  
  目前,全球的紡機製造商都著眼於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與產品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消費者對采用環保工藝的環境友好型產品及環保商業模式呼聲漸高,有鑒於此,紡織生產企業希望采用低成本並且環保的產品解決方案。羅伯茨先生表示,歐洲紡織機械製造商委員會的會員企業對這一領域也非常關注,目前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發工作並且生產出了滿足這些需求的環保設備。
  
  除了環保工藝及設備,羅伯茨先生認為,未來紡機市場的另一個主導趨勢應該是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的工藝技術,暢銷產品的標誌將會是自動化程度高、能效高、柔性化程度高、精密度高的“四高”產品。隨著科技的進步,那些能以更靈活的方式和更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向客戶提供小型的個性化訂單的設備生產商將成為市場的寵兒。
  
  此外,對尖端納米技術、電子技術、織物自清潔技術等技術的整合應用,使功能性紡織品成為未來織物的發展方向。這些都對生產高附加值紡織品的設備和工藝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滿足環保的要求,眾多歐洲紡機企業將會在本屆展會上展示其綠色環保設備和工藝,如節能、節水和節省原材料的設備。“為了更有效地推廣環保設備,今後我們協會的會員企業還將經常舉辦一些代表團活動、研討會以及針對亞洲買家的紡機設備推介會,同時,這些企業也將通過參加如ITMA ASIA + CITME 2010這樣的展會來展示他們的技術實力。”羅伯茨先生介紹說。
  
  展會:強強聯合打造高質服務平台
  
  隨著亞洲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在2005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之後,在亞洲地區出現了很多區域性的行業展覽會。羅伯茨先生認為太多小型的展覽會對參展的賣家和買家來說都是一種資源浪費,不利於行業的長期發展。
  
  “ITMA ASIA和CITME與其他紡機展會相比有本質的不同,這是因為這兩個展會都是由行業協會主辦的,並不是出於簡單的商業目的。這兩大展會強強聯合,為亞洲紡織和服裝行業帶來的是一個高質高效、物有所值的專業展會”。
  
  按照ITMA 和ITMA ASIA展會的慣例,隻有紡機和器材的生產企業才有資格參加ITMA ASIA + CITME展會,展品僅限於企業的原創設備。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可以防止展會上侵權事件的發生。羅伯茨先生表示,所有這些措施都確保了展會的高質量與高水準,也說明該展會由行業舉辦且最終服務於行業。
  
  當今是全球化的社會,合作與協作是發展大勢所趨。羅伯茨先生認為,培養跨國合作、促進相互理解將會為整個紡機行業創造更美好的未來。“2008年ITMA ASIA + CITME的首度成功舉辦,證明了亞洲與歐洲行業間的協同合作是能夠獲得雙贏的。我們對這樣的結果感到十分欣慰,並且期待今年這一展會也能成為全球紡機企業展示各自風采的優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