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19個(ge) 歐亞(ya) 國家共築新絲(si) 綢之路
項目計劃斥資430億(yi) 美元預計將在2014年前完成
19日,包括中國在內(nei) 、19個(ge) 歐亞(ya) 國家的交通部長在瑞士日內(nei) 瓦簽署了一份協議:複興(xing) 古代的“絲(si) 綢之路”和其他的一些歐亞(ya) 大陸通道。這一項目計劃斥資430億(yi) 美元,約230個(ge) 工程項目,預計將在2014年前完成。
複興(xing) 計劃還包括,簡化繁瑣的邊境穿越手續、完善港口條件等。
優(you) 勢很大
所謂複興(xing) 古代的“絲(si) 綢之路”,是指在現有的歐亞(ya) 海路貿易之外,另行開辟歐亞(ya) 大陸橋那樣的陸地交通幹線,其中以鐵路為(wei) 首選。所以,簽署協議的19個(ge) 歐亞(ya) 國家,正是歐亞(ya) 大陸橋途經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伊朗、俄羅斯、土耳其、中亞(ya) 4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大多都是古代和現代“絲(si) 綢之路”的沿線國家。
在19國交通部長協議簽署前不久,由中國、德國等6個(ge) 國家成功的合作開行的“北京—漢堡集裝箱特快”,顯示出了大陸橋運輸的優(you) 越性:從(cong) 1月9日在北京出發的這列特快示範列車,僅(jin) 用15天就橫穿歐亞(ya) 6個(ge) 國家9780公裏,於(yu) 當地時間24日上午10時前到達德國漢堡,比原定時間少3天。而通過海上交通在亞(ya) 歐國家之間運送集裝箱,預計要花去35到40天。
發車儀(yi) 式後,沿途6國鐵路領導在北京舉(ju) 行了會(hui) 談,就擴大亞(ya) 歐鐵路運輸合作、組織開行中國-歐洲集裝箱列車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計劃在2010年前實現北京—漢堡之間每日對開一對集裝箱專(zhuan) 列。
德國《商報》的調查顯示,86%的歐洲大企業(ye) 看好這條鐵路線,很多企業(ye) 已經與(yu) 德國鐵路集團簽訂了合約。參加這次試運行的德國最大運輸公司新科爾集團總裁尤賽夫說,假如這條線路正式開通,他們(men) 1/3的貨物可以通過鐵路運輸,成本也將節省1/3左右。他們(men) 的集裝箱將裝載汽車等高檔商品運往中國,同時把“中國製造”運到歐洲各地。
而這次19國交通部長簽署協議,顯然是受到了大陸橋美好前景的鼓舞。但畢竟目前的大陸橋線路稀少、能力薄弱、通關(guan) 環境差,離溝通歐亞(ya) 的理想距離還很遠,所以19國交通部長協議簽署計劃斥資430億(yi) 美元,建設約230個(ge) 工程項目,簡化繁瑣的邊境穿越手續,從(cong) 而開辟新的歐亞(ya) 貿易通道,比如經過伊朗、土耳其和保加利亞(ya) 的大陸橋南線通道。
開辟新的中歐貿易渠道
盡管430億(yi) 美元的工程投資分配給中國的很少,但中國仍然會(hui) 從(cong) 中受到巨大好處:打通和擴大了與(yu) 最大的貿易夥(huo) 伴歐洲聯盟的貿易渠道。目前,中國與(yu) 歐盟之間的貿易額超過了2000億(yi) 美元,每年集裝箱運輸量400多萬(wan) 標準箱以上,幾乎全部通過海運。
由於(yu) 中歐之間的中亞(ya) 西亞(ya) 交通基礎落後,所以複興(xing) 計劃主要投資將投向該地區:在已經到位的200多億(yi) 美元中,土耳其將拿到份額最大的近115億(yi) 美元,伊朗和保加利亞(ya) 也各有84億(yi) 和55億(yi) 美元投資入賬。目前,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伊朗和中國的一些項目已經開始啟動。
我國今年將開工建設兩(liang) 條從(cong) 新疆通往中亞(ya) 的鐵路,從(cong) 而增強新亞(ya) 歐大陸橋進出我國的通行能力。其中,以新疆喀什為(wei) 始發點的中吉烏(wu) 鐵路於(yu) 2006年列入國家發展計劃,通往中哈邊境霍爾果斯的鐵路正在建設中。
聯合國亞(ya) 太經社會(hui)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人巴裏·凱布爾說,“這是絲(si) 綢之路的新生,這一項目將不僅(jin) 會(hui) 為(wei) 那些被包圍在內(nei) 陸的中亞(ya) 和東(dong) 歐國家提供機會(hui) ,也使那些與(yu) 海洋相隔較遠的貧瘠地區受益,通過這筆高額投資,沿線國家都將分享到全球化為(wei) 各國經濟帶來的好處,”
亞(ya) 洲開發銀行副行長金立群說:“歐洲和亞(ya) 洲的貿易活動隻有不到1%經過中亞(ya) 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不足,加上邊界通關(guan) 程序繁瑣,使得幾乎所有貿易活動都是通過海運展開。
聯合國官員在日內(nei) 瓦的會(hui) 議上表示,430億(yi) 美元資金已有一半到位,主要來自各國政府資金和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剩下的資金各國將各自通過向銀行貸款及基礎設施項目公私合作建設的方式籌集。
難題不少
在簽署協議之前,建設新“絲(si) 綢之路”的呼聲已經持續了多年,專(zhuan) 家指出,會(hui) 遇到多種難題。
首先,過境國家很多,地理條件複雜,建設難度大,投資高;
其次,近些年來,沿途地區頻發政治騷亂(luan) 甚至戰爭(zheng) ,重建工程經常停頓,簽署的協議無法執行;
第三,獨聯體(ti) 國家仍沿用寬軌鐵路,與(yu) 歐洲和中國所使用的國際標準鐵軌不同,使得列車經過時都需要更換車廂;
第四,中亞(ya) 國家蘇聯時期修建的鐵路電氣化程度低,缺乏保養(yang) ,有的路段已經損壞嚴(yan) 重,更新難度大。
與(yu) “硬件”問題相比更難以解決(jue) 的是“軟件”。相對於(yu) 西伯利亞(ya) 鐵路在俄羅斯一國境內(nei) ,新絲(si) 綢之路經過多個(ge) 國家,雖然距離短,但口岸通過手續複雜,造成貨物積壓;沿途國家之間嚴(yan) 格的簽證製度讓人員過境非常困難,加上有的國家習(xi) 慣了層層設卡,索賄受賄嚴(yan) 重;運輸標準、海關(guan) 稅率等方麵的問題也長期懸而未決(jue) 。
盡管如此,大陸橋的美好前景吸引國際社會(hui) 為(wei) 之努力。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專(zhuan) 家伯希爾說,到2011年,中歐間貨物運輸量將增長5倍左右。可如今許多港口吞吐量已經飽和。長期靠公路、海運進行的中歐貿易的瓶頸將被打破。
在德國漢諾威市從(cong) 事電子備件銷售的華商李女士通過“北京—漢堡集裝箱特快”從(cong) 中國帶來了一個(ge) 集裝箱的電子備件。她說,目前華商隻能通過海運從(cong) 國內(nei) 運送電子產(chan) 品到德國,花費的時間在30天以上。但電子產(chan) 品更新換代迅速,有些甚至3個(ge) 月就被市場淘汰。“火車運輸不僅(jin) 時間節省一半以上,而且也比空運費用節省很多。”
19日,包括中國在內(nei) 、19個(ge) 歐亞(ya) 國家的交通部長在瑞士日內(nei) 瓦簽署了一份協議:複興(xing) 古代的“絲(si) 綢之路”和其他的一些歐亞(ya) 大陸通道。這一項目計劃斥資430億(yi) 美元,約230個(ge) 工程項目,預計將在2014年前完成。
複興(xing) 計劃還包括,簡化繁瑣的邊境穿越手續、完善港口條件等。
優(you) 勢很大
所謂複興(xing) 古代的“絲(si) 綢之路”,是指在現有的歐亞(ya) 海路貿易之外,另行開辟歐亞(ya) 大陸橋那樣的陸地交通幹線,其中以鐵路為(wei) 首選。所以,簽署協議的19個(ge) 歐亞(ya) 國家,正是歐亞(ya) 大陸橋途經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伊朗、俄羅斯、土耳其、中亞(ya) 4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大多都是古代和現代“絲(si) 綢之路”的沿線國家。
在19國交通部長協議簽署前不久,由中國、德國等6個(ge) 國家成功的合作開行的“北京—漢堡集裝箱特快”,顯示出了大陸橋運輸的優(you) 越性:從(cong) 1月9日在北京出發的這列特快示範列車,僅(jin) 用15天就橫穿歐亞(ya) 6個(ge) 國家9780公裏,於(yu) 當地時間24日上午10時前到達德國漢堡,比原定時間少3天。而通過海上交通在亞(ya) 歐國家之間運送集裝箱,預計要花去35到40天。
發車儀(yi) 式後,沿途6國鐵路領導在北京舉(ju) 行了會(hui) 談,就擴大亞(ya) 歐鐵路運輸合作、組織開行中國-歐洲集裝箱列車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計劃在2010年前實現北京—漢堡之間每日對開一對集裝箱專(zhuan) 列。
德國《商報》的調查顯示,86%的歐洲大企業(ye) 看好這條鐵路線,很多企業(ye) 已經與(yu) 德國鐵路集團簽訂了合約。參加這次試運行的德國最大運輸公司新科爾集團總裁尤賽夫說,假如這條線路正式開通,他們(men) 1/3的貨物可以通過鐵路運輸,成本也將節省1/3左右。他們(men) 的集裝箱將裝載汽車等高檔商品運往中國,同時把“中國製造”運到歐洲各地。
而這次19國交通部長簽署協議,顯然是受到了大陸橋美好前景的鼓舞。但畢竟目前的大陸橋線路稀少、能力薄弱、通關(guan) 環境差,離溝通歐亞(ya) 的理想距離還很遠,所以19國交通部長協議簽署計劃斥資430億(yi) 美元,建設約230個(ge) 工程項目,簡化繁瑣的邊境穿越手續,從(cong) 而開辟新的歐亞(ya) 貿易通道,比如經過伊朗、土耳其和保加利亞(ya) 的大陸橋南線通道。
開辟新的中歐貿易渠道
盡管430億(yi) 美元的工程投資分配給中國的很少,但中國仍然會(hui) 從(cong) 中受到巨大好處:打通和擴大了與(yu) 最大的貿易夥(huo) 伴歐洲聯盟的貿易渠道。目前,中國與(yu) 歐盟之間的貿易額超過了2000億(yi) 美元,每年集裝箱運輸量400多萬(wan) 標準箱以上,幾乎全部通過海運。
由於(yu) 中歐之間的中亞(ya) 西亞(ya) 交通基礎落後,所以複興(xing) 計劃主要投資將投向該地區:在已經到位的200多億(yi) 美元中,土耳其將拿到份額最大的近115億(yi) 美元,伊朗和保加利亞(ya) 也各有84億(yi) 和55億(yi) 美元投資入賬。目前,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伊朗和中國的一些項目已經開始啟動。
我國今年將開工建設兩(liang) 條從(cong) 新疆通往中亞(ya) 的鐵路,從(cong) 而增強新亞(ya) 歐大陸橋進出我國的通行能力。其中,以新疆喀什為(wei) 始發點的中吉烏(wu) 鐵路於(yu) 2006年列入國家發展計劃,通往中哈邊境霍爾果斯的鐵路正在建設中。
聯合國亞(ya) 太經社會(hui)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人巴裏·凱布爾說,“這是絲(si) 綢之路的新生,這一項目將不僅(jin) 會(hui) 為(wei) 那些被包圍在內(nei) 陸的中亞(ya) 和東(dong) 歐國家提供機會(hui) ,也使那些與(yu) 海洋相隔較遠的貧瘠地區受益,通過這筆高額投資,沿線國家都將分享到全球化為(wei) 各國經濟帶來的好處,”
亞(ya) 洲開發銀行副行長金立群說:“歐洲和亞(ya) 洲的貿易活動隻有不到1%經過中亞(ya) 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不足,加上邊界通關(guan) 程序繁瑣,使得幾乎所有貿易活動都是通過海運展開。
聯合國官員在日內(nei) 瓦的會(hui) 議上表示,430億(yi) 美元資金已有一半到位,主要來自各國政府資金和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剩下的資金各國將各自通過向銀行貸款及基礎設施項目公私合作建設的方式籌集。
難題不少
在簽署協議之前,建設新“絲(si) 綢之路”的呼聲已經持續了多年,專(zhuan) 家指出,會(hui) 遇到多種難題。
首先,過境國家很多,地理條件複雜,建設難度大,投資高;
其次,近些年來,沿途地區頻發政治騷亂(luan) 甚至戰爭(zheng) ,重建工程經常停頓,簽署的協議無法執行;
第三,獨聯體(ti) 國家仍沿用寬軌鐵路,與(yu) 歐洲和中國所使用的國際標準鐵軌不同,使得列車經過時都需要更換車廂;
第四,中亞(ya) 國家蘇聯時期修建的鐵路電氣化程度低,缺乏保養(yang) ,有的路段已經損壞嚴(yan) 重,更新難度大。
與(yu) “硬件”問題相比更難以解決(jue) 的是“軟件”。相對於(yu) 西伯利亞(ya) 鐵路在俄羅斯一國境內(nei) ,新絲(si) 綢之路經過多個(ge) 國家,雖然距離短,但口岸通過手續複雜,造成貨物積壓;沿途國家之間嚴(yan) 格的簽證製度讓人員過境非常困難,加上有的國家習(xi) 慣了層層設卡,索賄受賄嚴(yan) 重;運輸標準、海關(guan) 稅率等方麵的問題也長期懸而未決(jue) 。
盡管如此,大陸橋的美好前景吸引國際社會(hui) 為(wei) 之努力。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專(zhuan) 家伯希爾說,到2011年,中歐間貨物運輸量將增長5倍左右。可如今許多港口吞吐量已經飽和。長期靠公路、海運進行的中歐貿易的瓶頸將被打破。
在德國漢諾威市從(cong) 事電子備件銷售的華商李女士通過“北京—漢堡集裝箱特快”從(cong) 中國帶來了一個(ge) 集裝箱的電子備件。她說,目前華商隻能通過海運從(cong) 國內(nei) 運送電子產(chan) 品到德國,花費的時間在30天以上。但電子產(chan) 品更新換代迅速,有些甚至3個(ge) 月就被市場淘汰。“火車運輸不僅(jin) 時間節省一半以上,而且也比空運費用節省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