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產(chan) 經分析

林毅夫:中國經濟到底會(hui) 不會(hui) “左右為(wei) 難”

來源:上海觀察 | 發布日期:2016-03-22
  如果政府的錢主要用來補基礎設施、環境、城鎮化的短板,那麽(me) ,鋼筋、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的產(chan) 業(ye) 的過剩產(chan) 能就會(hui) 少些,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會(hui) 快些,民間進行產(chan) 業(ye) 升級的積極性就會(hui) 高。
  
  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大家關(guan) 注的焦點很多,但我接收到的提問最多的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目標、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這個(ge) 目標和態勢,影響著中國能否在2020年的時候,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目標。
  
  中國經濟增長不僅(jin) 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對世界也非常重要,因為(wei) 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經濟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引擎。
  
  關(guan) 於(yu) 中國經濟增長的疑問
  
  世界經濟從(cong) 2008年的經濟危機以後,到現在發達國家實際上還沒有完全複蘇,歐盟的增長率在1%左右,日本去年負增長的,經濟狀況不好,所以采取了負利率的政策。美國狀況似乎好一點,但也沒有達到去年年初所認為(wei) 的可以達到3%的增長目標。美國現在一方麵在討論是否要加息,同時也在研究是不是也要采取負利率,所以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不好。
  
  在2008年危機之後,最初發展中國家增長複蘇態勢比發達國家好。但這一兩(liang) 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也普遍不好,所以大家特別關(guan) 心中國這個(ge) 引擎,是不是能夠繼續保持相對比較高的增長,對世界的增長做貢獻。
  
  要是中國這個(ge) 引擎也停下來,影響的不僅(jin) 是中國,會(hui) 是整個(ge) 世界。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股票的波動影響全世界股票市場波動;中國的匯率正常的一個(ge) 調整,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錯誤解讀,作出了一些過激的反應。
  
  現在我國“十三五”規劃定的目標是在2016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的增長在6.5%以上,政府工作報告對2016年的增長目標是6.5%到7%之間。這樣一個(ge) 增長目標相對於(yu) 改革開放後從(cong) 1979年到2015年平均增長每年9.7%,已經下調了將近30%。
  
  但對於(yu) 這樣一個(ge) 增長目標能不能達到?很多人心裏還是有一個(ge) 問號,這是因為(wei) 我國從(cong) 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經濟增長的速度節節下滑,到去年增長率6.9%。這是從(cong) 1990年以來最低的增長率,而且,從(cong) 2010年到2015年前後六年,經濟持續六年的下滑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並且從(cong) 今年1月份、2月份來看經濟繼續下滑的壓力還很大。
  
  在這種狀況下,大家對中國的經濟能不能真的實現“十三五”規劃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所定的目標?難免會(hui) 有一些疑問存在。
  
  在國內(nei) 外有很多人對上述目標沒有信心是因為(wei) 從(cong) 2010年以後的經濟增長下滑,國外跟國內(nei) 學界普遍認為(wei) 是由於(yu) 中國內(nei) 部的體(ti) 製、機製、增長模式不可持續造成的。體(ti) 製,即國有企業(ye) 占的比重高,國有企業(ye) 的效率低。機製,是在很多資源配置上市場還沒有發揮決(jue) 定性的作用。增長模式的問題是指,中國過去經濟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拉動,消費的比重太低,這種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於(yu) 是,談到機製、機製、結構的問題,不少觀點認為(wei) 不改革,經濟下滑就不可能扭轉而最終崩潰;即使下定決(jue) 心改革,取得成效的時間可能會(hui) 非常長,而且在改的過程中會(hui) 非常的痛苦,於(yu) 是,可能在未見成效前就引爆了改革開放以來積累額各種經濟社會(hui) 矛盾。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國外很多聲音唱衰中國,認為(wei) 中國不改的話不可持續,要改的話,可能會(hui) 把原來的矛盾激化。
  
  最大的影響究竟是什麽(me)
  
  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到底中國經濟增長從(cong) 2010年以來的持續下滑真正的原因是什麽(me) ?是不是真的就是由於(yu) 我們(men) 體(ti) 製、機製、結構性的內(nei) 部原因造成的?
  
  當然我們(men) 作為(wei) 一個(ge) 轉型中、發展中國家,各種體(ti) 製、機製、結構性問題肯定是有的。對於(yu) 這些問題,我們(men) 要有定力,下定決(jue) 心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的規劃來改革。但是,我認為(wei) 實際上從(cong) 2010年以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外部性、周期性的問題。這個(ge) 其實不難證明,因為(wei) 在同一段時間裏麵,跟中國處於(yu) 同一個(ge) 發展階段的其他新興(xing) 市場經濟體(ti) 也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我們(men) 大。
  
  比如說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等經濟體(ti) 從(cong) 2010年以來也都出現了增長速度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遠遠超過中國。這些新興(xing) 市場經濟體(ti) 基本上沒有國有企業(ye) ,也沒有投資比重太高、消費不足的問題。同一段時間,他們(men) 增長的態勢跟我國完全一樣,而且降速更嚴(yan) 重,必然是由於(yu) 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引起的。
  
  最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其他高收入高表現出口比重高的經濟體(ti) ,尤其是像東(dong) 亞(ya) 的新加坡、我國的台灣、韓國等的表現。照理說我國體(ti) 製、機製、結構、增長模式的問題他們(men) 都沒有,但它們(men) 的經濟增長也在2010年以後持續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也都遠比我國大。這些經濟體(ti) 在同一時間有相同的表現,因此下滑必然有過外部性的因素和周期性的因素。
  
  要看一個(ge) 經濟體(ti) 在每年的經濟增長,基本上由三部分組成,出口、投資和消費,這是一個(ge) 等式,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首先是出口。發達國家從(cong) 2008年的經濟危機以後還沒有完全複蘇,失業(ye) 率高、家庭收入增長慢,而且危機的發生是因為(wei) 家庭過度消費導致負債(zhai) 太多,家庭去杠杆,減少負債(zhai) 減後造成消費進一步受到抑製。所以對發達國家的出口減少,這不隻是中國的問題。
  
  第二是投資,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每個(ge) 國家和地區都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啟動投資,這些項目經過五六年都建好了,但國際經濟還沒有複蘇,還在下行的軌道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新的項目投入,投資增長就必然會(hui) 慢下來,每個(ge) 國家每個(ge) 經濟體(ti) 都是如此。
  
  第三是消費。我國的消費狀況還比較好,因為(wei) 就業(ye) 狀況較好,家庭收入增長比較快,去年經濟增長6.9%,但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增長7.4%,所以我們(men) 的消費增長維持在8%左右,使得我國經濟增長好於(yu) 其他經濟體(ti) 。
  
  綜上所述,我國不能說沒有結構性的問題,也不能說沒有體(ti) 製機製問題的存在,但從(cong) 2010年以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更重要的是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影響。
  
  判斷這個(ge) 問題的原因,不僅(jin) 對解釋過去的現象很重要,麵對未來也很重要。
  
  發達國家從(cong) 2008年危機之後,為(wei) 什麽(me) 經濟經過這麽(me) 長的時間不複蘇?因為(wei) 發達國家危機爆發有結構性原因。
  
  照理說恢複正常增長,必須把那些結構性的問題解決(jue) 掉,但實際上美國、歐洲包括日本,必要的結構性改革都還沒有推行。這些結構性改革在發達國家,是要降低工資、福利,金融機構去杠杆,政府減少赤字。
  
  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這些國家的競爭(zheng) 力會(hui) 增加,經濟係統會(hui) 穩定,從(cong) 長期來看是好的,但是在政治上很難推行。原因在於(yu) 目前發達國家失業(ye) 率很高,雖然結構性改革對長期有利,但短期會(hui) 降低消費和投資,經濟增長會(hui) 進一步下滑,失業(ye) 率會(hui) 進一步上升。這個(ge) 問題已經困擾日本25年了,沒有解決(jue) ,推行了安培經濟學也沒有解決(jue) ,對於(yu) 現在的發達國家,包括歐洲、美國,我個(ge) 人認為(wei) 可能未來五年、十年都很難解決(jue) 。我們(men) 國內(nei) 叫“新常態”,國際上對發達國家有一個(ge) 詞叫“新萎靡”(New Malaise)和“新庸碌”(New Mediocre)。
  
  擴大需求和結構性改革不矛盾
  
  在這種狀況下,如果在“十三五”期間要達到提出的6.5%以上的增長目標,對外的出口的增長是不可靠的,要實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十三五”規劃裏麵所提出的增長目標,需要更多的靠內(nei) 需的增長。有無在適度擴大內(nei) 需求的情況下來進行結構性改革?
  
  對這個(ge) 問題,我覺得有不少機會(hui) ,因為(wei) 內(nei) 需裏分兩(liang) 塊,投資和消費。如果我們(men) 真的把投資和消費的關(guan) 係想清楚,實際上是可以在維持總需求適當增長的時候,同時來進行結構性改革。
  
  在這一點,我想先澄清一個(ge) 觀點,過去有一個(ge) 觀點認為(wei) 中國經濟增長不可持續是因為(wei) 我國的投資比重太高、消費比重太低,必須改投資拉動的增長為(wei) 消費拉動的增長。
  
  在這一點上,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來看,我認為(wei) 並不完全正確。第一方麵,過去消費的比重占GDP為(wei) 40%,但去年2015年已經達到66.4%了,增加很多了,但並沒有像有些學者所認為(wei) 的把消費比重調整過來,經濟就會(hui) 好,相反經濟下行壓力反而更大。第二方麵,消費當然很重要,是我們(men) 經濟增長的目標。但是,消費增長的前提是家庭收入必須不斷增長。家庭收入要不斷增長的前提是勞動生產(chan) 力的水平不斷提高,後者要靠技術不斷創新、產(chan) 業(ye) 不斷升級,這些都需要投資來能獲得。所以,要保持內(nei) 需的可持續增長,前提是要有能夠提高生產(chan) 力水平的有效投資的增長。
  
  眼下在保持投資適度增長的情況下,有沒有好的投資機會(hui) ?其實這方麵的機會(hui) 很多,比如說我國現在有不少產(chan) 業(ye) 產(chan) 能過剩,但這些產(chan) 業(ye) 都在中低端,可以往中高端升級,這方麵的投資是補短板的投資;我國基礎設施還有很多瓶頸,尤其是城市內(nei) 部的基礎設施,還有像環保也需要投資;城鎮化方麵,我 “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達到城鎮化率60%,也就是平均每年城鎮化要增加0.8個(ge) 百分點,進城就要基礎設施、要住房,這些都是好的投資機會(hui) 。
  
  在這些方麵,短期投資是需求;從(cong) 長期來講,設施建成了以後,都是供給麵,可提高勞動生產(chan) 力、降低交易費用、改善生活環境。這些投資不是簡單的凱恩斯主義(yi) 的投資,這都超越凱恩斯主義(yi) 的,是能夠提高生產(chan) 力的結構性改革的“補短板投資”。在經濟下行時有好的投資機會(hui) 是我國作為(wei) 中等發達國家和發達國家最大的不同點之一。
  
  有好的投資,那肯定要有資金。資金方麵,其實我們(men) 的狀況還是比其他國家更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加起來的負債(zhai) 隻不過占GDP60%不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普遍達到100%以上,日本達到240%。
  
  而且我們(men) 在用積極財政政策,和發達國家用積極財政政策有本質上的差異。我們(men) 的基礎設施很多是瓶頸的,這方麵的投資會(hui) 形成有效資產(chan) 的,不像發達國家是挖個(ge) 洞補個(ge) 洞。
  
  發達國家一般認為(wei) 政府的財政赤字不應該超過3%,我們(men) 作為(wei) 發展中國家,隻要財政政策的錢是用來補短板的,赤字率是可以超過3%的,而且它是一個(ge) 資產(chan) ,所以淨負債(zhai) 不會(hui) 超過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財政赤字提高到3%,我個(ge) 人認為(wei) 在未來如果有必要的話,實際上是可以突破3%。
  
  我們(men) 主要的問題是,用地方政府投資平台借銀行或影子銀行的短債(zhai) 進行長期的基礎設施投資,存在期限不配套的問題。我很高興(xing) 看到財政部從(cong) 去年發了3.2萬(wan) 億(yi) 的地方政府的公債(zhai) 來置換原來的地方債(zhai) ,將來這方麵還有加大的空間。
  
  除了財政的錢之外,還有民間儲(chu) 蓄高,占到GDP的50%,可以用政府的錢來翹動民間的錢。投資需要有外匯進口機器設備原材料等,我國有3.3萬(wan) 億(yi) 美元的儲(chu) 備,在世界居第一位。這是我國跟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同的地方,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好的投資機會(hui) ,但是,一般發展中國家不是政府財政狀況不好,或民間儲(chu) 蓄低、或外匯不足,在經濟下行時,也就沒有辦法做。
  
  如果政府的錢主要用來補基礎設施、環境、城鎮化的短板,那麽(me) ,鋼筋、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的產(chan) 業(ye) 的過剩產(chan) 能就會(hui) 少些,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會(hui) 快些,民間進行產(chan) 業(ye) 升級的積極性就會(hui) 高。
  
  如果有這些投資,就業(ye) 就會(hui) 增加。“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在未來五年達到6400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我認為(wei) 保持一定的投資增長速度,就可以創造足夠的就業(ye) 。而且這些投資並不是“挖個(ge) 洞補個(ge) 洞”,而是能夠提高生產(chan) 率的補短板。生產(chan) 率提高後,家庭收入就會(hui) 增加,消費就會(hui) 增加。投資和消費都增加了,即使在外部需求不足的狀況下,就像政府工作報告所說的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yu) 地大”,把這些可用的機會(hui) 用好,我相信“十三五”期間保持每年6.5%以上的增長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兩(liang) 個(ge) 翻番目標也可以實現。
  
  並且如果我們(men) 保持6.5%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每年對全世界的增長貢獻是1個(ge) 百分點,現在世界經濟的增長也就隻有3個(ge) 百分點,每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會(hui) 在30%左右,中國還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同時,這些投資也都是在補短板,和供給側(ce) 的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是一致的,經濟效率、質量會(hui) 更高。並且,維持一個(ge) 6.5%的中高速增長,也將為(wei) 其他結構性改革提供一個(ge) 良好的外部環境。所以,我相信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也能夠實現,中國的經濟會(hui) 不僅(jin) 增長得快,而且中國經濟的效益和質量也會(hui) 不斷的提高。

 

免責聲明:伟德国际英国對紡織貿促網上所刊登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請您自行甄別。由於信賴本網任何信息所產生的風險或損失均由您自行承擔,與我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