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產(chan) 經分析

修昔底德陷阱

來源:百度百科 | 發布日期:2015-11-23

  概述
  
  修昔底德陷阱幾乎已經被視為(wei) 國際關(guan) 係的“鐵律”。
  
  “修昔底德陷阱”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曆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觀點,這位曆史學家認為(wei) ,當一個(ge) 崛起的大國與(yu) 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zheng) 時,雙方麵臨(lin) 的危險--正如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和19世紀末德國人麵臨(lin) 的情況一樣。這種挑戰多數以戰爭(zheng) 告終。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成就急劇崛起震驚了陸地霸主斯巴達。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競爭(zheng) ,長達30年的戰爭(zheng) 結束後,兩(liang) 國均遭毀滅。 修昔底德總結說,“使得戰爭(zheng) 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修昔底德陷阱”翻譯成當代語言就是:一個(ge) 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zheng) 變得不可避免。
  
  案例
  
  古雅典與(yu) 斯巴達
  
  古雅典的迅速崛起震動了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老牌陸地強權斯巴達。恐懼迫使斯巴達人做出反應。威脅和反威脅催生了競爭(zheng) ,接著是對抗,最終釀成衝(chong) 突。長達30年的戰爭(zheng) 最終毀了這兩(liang) 個(ge) 城邦。

  
  德國與(yu) 世界大戰
  
  人們(men) 發現,自1500年以來,一個(ge) 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發生戰爭(zheng) 的就有11例。最顯著的就是德國。德國統一之後,取代了英國成為(wei) 歐洲最大的經濟體(ti) 。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行為(wei) 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liang) 次世界大戰。

  
  日本與(yu) 侵略戰爭(zheng)
  
  在亞(ya) 洲也有類似的經曆。日本崛起之後,就想挑戰歐洲殖民地在亞(ya) 洲建立起來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確立以日本為(wei) 中心的亞(ya) 洲秩序,最終爆發了日本以反對西方列強為(wei) 名而侵略亞(ya) 洲其它國家的戰爭(zheng) 。  
     

     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習(xi) 近平訪美時在歡迎晚宴上表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3]
  
  中國崛起應避免陷修昔底德陷阱
  
  習(xi) 近平在《世界郵報》創刊號的專(zhuan) 訪中,針對中國迅速崛起後,必將與(yu) 美國、日本等舊霸權國家發生衝(chong) 突的擔憂,習(xi) 近平在專(zhuan) 訪中反駁說:“我們(men) 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強國隻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yu) 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習(xi) 近平指出中國不會(hui) 陷入中等發達國家停滯不前的沼澤,強調“我們(men) 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既昭示了中國夢的光明前景,也指出了西方大國應拋棄二元對立觀,避免在世界製造衝(chong) 突、隔閡與(yu) 對抗,導致兩(liang) 敗俱傷(shang) ,而要走和平共榮的道路。西方大國更應反思曆史、接納中國,適當做出調整和讓步,若針鋒相對則難免重蹈曆史的覆轍。[4-5]
  
  對西方大國有如醍醐灌頂
  
  習(xi) 近平強調“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對西方大國有如醍醐灌頂。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不斷在經濟、政治、軍(jun) 事等綜合實力方麵的崛起,便不斷從(cong) 美國等西方國家傳(chuan) 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表示出外國對於(yu) 中國的崛起會(hui) 影響和威脅到其本國的利益,即試圖通過這種輿論減緩中國的發展速度或在國際舞台中孤立中國。這種自陷“修昔底德陷阱”的心態,是絕對荒謬的。[4-5]
  
  三中全會(hui) 使中國不會(hui) 陷入“拉美陷阱”
  
  習(xi) 近平在專(zhuan) 訪中滿懷信心地說,中國不會(hui) 陷入中等發達國家停滯不前的沼澤。他援引鄧小平“改革開放要堅持一百年不變”的話表示,中國正在準備進行社會(hui) 、經濟全麵改革。世界上很多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都曾出現“發展風險期”。 當一個(ge) 國家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處於(yu) 人均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時,增長與(yu) 問題、發展與(yu) 矛盾交織在一起,是社會(hui) 結構深刻變動、矛盾最易激化的時期。 拉丁美洲的不少國家,從(cong) 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到21世紀初,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 這時期,失業(ye) 率持續攀升,貧富懸殊, 兩(liang) 極分化,各種社會(hui) 矛盾凸現和激化,社會(hui) 動蕩不安,群眾(zhong) 的抗爭(zheng) 此起彼伏。“拉美陷阱”給人們(men) 的經驗和教訓是深刻的,中國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進行社會(hui) 、經濟全麵改革,從(cong) 根本上轉變、完善和創新經濟增長和社會(hui) 發展的觀念、道路、模式、戰略,才能跳出經濟社會(hui) 現代化發展的“拉美陷阱”。
  
  2013年11月舉(ju) 行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在中國改革曆史新起點上,翻開全麵深化改革曆史新篇章,樹立又一個(ge) 曆史裏程碑。三中全會(hui) 使中國不會(hui) 陷入“拉美陷阱”。三中全會(hui) 開啟曆史新篇章的全麵深化改革是利在中國惠及世界,功在當今名揚千古的偉(wei) 大事業(ye) 。這不僅(jin) 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事業(ye) ,也是人類社會(hui) 走向興(xing) 旺繁榮的偉(wei) 大事業(ye) 。這不僅(jin) 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4]


 

免責聲明:伟德国际英国對紡織貿促網上所刊登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請您自行甄別。由於信賴本網任何信息所產生的風險或損失均由您自行承擔,與我會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