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hui) 直通車

產(chan) 經分析

世界經濟貿易形勢

來源:商務部網站 | 發布日期:2015-05-12
      一、當前世界經濟貿易總體(ti) 形勢

  2014年,世界經濟繼續溫和複蘇,複蘇格局分化明顯。發達經濟體(ti) 中,美國、英國增速相對強勁,增長率分別為(wei) 2.4%和2.6%;歐元區二、三季度增長疲弱,四季度出現好轉,全年經濟增長0.9%,好於(yu) 上年;日本經濟仍陷低迷,增速萎縮0.1%。受外部環境和內(nei) 在經濟結構調整雙重影響,新興(xing) 經濟體(ti) 經濟增速放緩;中東(dong) 局勢動蕩和非洲埃博拉疫情對本地區一些國家經濟造成衝(chong) 擊,但整體(ti) 經濟仍保持較高增速;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經濟增長率達到5.1%,非洲最大經濟體(ti) 尼日利亞(ya) 經濟增長6.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3.4%,增速與(yu) 上年持平。其中,發達國家增長1.8%,高出上年0.4個(ge) 百分點;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增長4.6%,低於(yu) 上年0.4個(ge) 百分點。

  進入2015年,世界經濟複蘇趨勢持續,但各地增長前景依舊不平衡。發達經濟體(ti) 中,勞動力市場、企業(ye) 和消費穩步改善,石油價(jia) 格下跌令美國經濟增速仍處領先地位;歐元區和日本隨著經濟風險壓力的緩解,與(yu) 美國增速差距趨窄,但整體(ti)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石油、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下跌對新興(xing) 經濟體(ti) 國家俄羅斯和巴西造成嚴(yan) 重傷(shang) 害,新興(xing) 經濟體(ti) 整體(ti) 經濟增長放緩、金融風險上升。IMF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5%,高於(yu) 上年0.1個(ge) 百分點。發達經濟體(ti) 經濟增長有望加快,預計增長2.4%。其中,美國經濟將增長3.1%,比上年加快0.7個(ge) 百分點;英國增長2.7%,高於(yu) 上年0.1個(ge) 百分點;歐元區增長率略高於(yu) 上年,將達1.5%;日本仍將低速增長,增長率預計為(wei) 1%。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增長4.3%,低於(yu) 2014年0.3個(ge) 百分點,從(cong) 中長期看,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潛在增速將從(cong) 2008-2014年的6.5%下降至2015-2020年的5.2%。世界銀行預計,2015年,發展中國家增長率為(wei) 4.8%、東(dong) 亞(ya) 與(yu) 太平洋地區放慢至6.7%(低於(yu) 2014年6.9%的水平)、東(dong) 歐與(yu) 中亞(ya) 地區回升到3%、拉美與(yu) 加勒比地區平均增長2.6%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實體(ti) 經濟疲軟,但一些國家的股市異常繁榮,經濟基本麵和金融市場走勢出現背離。2015年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地股市不斷攀高,但實體(ti) 經濟卻麵臨(lin) 不同程度風險。原油價(jia) 格走低以及央行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有利有弊;美元匯率走高有助於(yu) 改善美國的低通脹,但也會(hui) 壓製進口削弱經濟,同時新興(xing) 經濟體(ti) 資本市場動蕩加劇。

  受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拖累,2014年國際貿易增速依然低位徘徊。發達經濟體(ti) 進口需求低迷;發展中國家貿易受到大宗商品價(jia) 格疲弱、金融風險上升以及地緣政治危機的影響,貿易環境惡化。世界貿易組織(WTO)報告顯示,2014年國際貿易量增長率隻有2.8%,連續三年增速低於(yu) 3%,也低於(yu) 同期世界GDP的增長水平。其中,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出口增長率分別為(wei) 3.3%和2.2%;進口方麵,發展中國家增速為(wei) 2%,低於(yu) 同期發達國家3.2%的增長率。

  進入2015年,國際貿易環境仍未明顯改善。全球經濟仍然脆弱,地緣政治風險尚未消除,大宗商品價(jia) 格和美元匯率大幅震蕩,均成為(wei) 貿易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前2個(ge) 月,發達國家中,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貨物貿易出口額分別下降4.6%、5.1%、19.7%和15.0%,同期進口額降幅分別為(wei) 3.9%、18.8%、7.1%和19.3%;金磚國家中,巴西出口額下降19.3%、進口額下降16.6%;南非出口額下降15.3%、進口額下降5.6%。世貿組織試圖通過抑製貿易保護主義(yi) 、改善市場準入、避免由政策導致的不公平貿易競爭(zheng) 等手段,改善貿易環境、擴大貿易機會(hui) ,但對2015年貿易增長仍不樂(le) 觀。WTO預計,未來兩(liang) 年(2015年-2016年),世界貿易量增長率分別隻有3.3%和4%,較2014年有所加快,但仍低於(yu) 上世紀90年代以來5.1%的平均增速,與(yu) 危機前貿易增速通常超過經濟增速一倍的情形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語,2015年國際貿易可能成為(wei) 連續第四年增長率低於(yu) 平均水平的年份。

  據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初步統計,2014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FDI)流量為(wei) 1.26萬(wan) 億(yi) 美元,同比下降8%。其中,流入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下降14%,為(wei) 5110億(yi) 美元;流入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增長4%,超過7000億(yi) 美元,創曆史新高;流入轉型經濟體(ti) 的直接投資為(wei) 450億(yi) 美元,下降超過一半。2014年,全球共有3282起企業(ye) 並購案,並購數為(wei) 金融危機以來最高,並購金額達到3.12萬(wan) 億(yi) 美元,數量和規模較2013年分別增長22.2%和73.3%,其中美國並購案數量占比34%,金額占比45%。

   二、世界經濟發展中需要關(guan) 注的問題

  總的來看,2015年世界經濟仍處於(yu) 階段性築底、蓄勢上升的整固階段。若美國經濟強勢持續、歐元區和日本政策調整奏效、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主動降速和調整在可控範圍內(nei) 、沒有釀成新的風險,世界經濟複蘇加快的可能性將增大。但若結構性矛盾持續,如銀行壞帳不減、政府債(zhai) 務負擔加重、製造業(ye) 生產(chan) 率繼續下降,加上油價(jia) 、匯率動蕩加劇,發達經濟體(ti) 貨幣政策差異性矛盾的負麵影響凸顯,世界經濟複蘇進程將更為(wei) 艱難。

   (一)全球經濟內(nei) 生動力有待提高,宏觀政策麵臨(lin) 考驗

  由於(yu) 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恢複過慢、複蘇脆弱且不均衡,結構改革舉(ju) 步維艱。經濟衰退六年來,世界仍難現明顯複蘇跡象,失業(ye) 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擴大。2015年主要發達經濟體(ti) 就業(ye) 狀況雖將有所改善,但失業(ye) 率仍將處於(yu) 較高水平,進而將影響私人消費和內(nei) 需帶動經濟增長動力。

  由於(yu) 全球經濟恢複的不均衡,各國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將呈現明顯差異,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陷入僵局。財政政策方麵,由於(yu) 居高不下的失業(ye) 率、人口老齡化以及收入不平等問題持續困擾經濟複蘇,財政政策在謹慎支持經濟增長、促進就業(ye) 與(yu) 保持財政平衡的任務十分艱巨。具備財政政策空間的國家有能力繼續采取措施刺激增長,但對於(yu) 財政負擔已經非常嚴(yan) 重的大多數發達國家來說並非易事。經過幾年來的不斷支出,大多數國家的財政資金捉襟見肘,已被IMF要求必須繼續削減債(zhai) 務。IMF預計,2015年美國、歐元區、日本政府債(zhai) 務率仍將分別高達105.1%、96.1%和245.5%。對於(yu) 新興(xing) 經濟體(ti) 而言,由於(yu) 麵臨(lin) 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不少國家試圖通過預算外項目和政府擔保等形式提供準財政刺激,但缺乏監督和透明度,潛藏較大的預算風險。

  貨幣政策方麵,2015年,美、英央行的首要任務是貨幣政策回歸正常,而歐元區和日本需要繼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應對低通脹和需求不足。對於(yu) 新興(xing) 經濟體(ti) ,為(wei) 應對外部融資環境緊縮和波動性加大,其政策重點則是強化應對外來衝(chong) 擊的緩衝(chong) 措施,解決(jue) 經濟脆弱性問題,同時不得不被動接受發達國家的政策調整。目前,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失衡的矛盾有增無減,主要風險是美元升值趨勢仍將延續,大宗商品價(jia) 格繼續低迷,通縮壓力揮之不去。若美國經濟強勢增長彌補歐元區和日本的市場缺失部分,不至於(yu) 過度拖累新興(xing) 市場,整體(ti) 世界經濟以受益為(wei) 主;若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不能持久,美元持續升值傷(shang) 及美國經濟增長,不僅(jin) 全球通縮壓力難以解除,而且不排除部分新興(xing) 市場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

   (二)美元匯率持續升值,對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複蘇產(chan) 生重大影響

  2014年,美元兌(dui) 一籃子主要貨幣(歐元、日圓、英鎊、加元、瑞典克朗及瑞郎)上漲13%,為(wei) 1997年來最強勁年份。歐元和日元匯率表現低迷,其中歐元/美元下跌約11%,日元/美元跌幅近13%。進入2015年,美元匯率繼續上升,3月6日,美元指數升至97.7點,再創新高;而歐元和日元兌(dui) 美元匯率繼續創新低,多種新興(xing) 市場貨幣匯率也持續下滑。美國經濟複蘇勢頭強勁,是美元走強的主要原因。美國與(yu) 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在貨幣政策前景上的落差不斷加大,美元在套利交易的助推之下扶搖直上,同時帶動了整個(ge) 金融資產(chan) 交易的活躍和對美元需求的提振。

  美元升值導致國際資本回流,給全球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複蘇增加了不確定性。熱錢從(cong) 新興(xing) 市場不斷回流美國,致使美國股市再度創下曆史新高。2015年,美國經濟穩定複蘇與(yu) 美聯儲(chu) 加息預期繼續助推美元匯率,而日本經濟還深陷通縮泥潭,歐洲經濟尚未擺脫歐債(zhai) 危機陰影,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將繼續推行刺激性舉(ju) 措,歐元、日元匯率趨軟再所難免。隨著美聯儲(chu) 加息時點的臨(lin) 近,新興(xing) 市場資本外流將會(hui) 更加頻繁,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財政和經常賬戶雙赤字國家受到的衝(chong) 擊尤為(wei) 嚴(yan) 重。預計2015年23種新興(xing) 市場貨幣中將有15種出現下跌,其中領跌的是阿根廷比索和捷克克朗。貨幣貶值有助於(yu) 提升新興(xing) 市場的出口,從(cong) 而起到刺激經濟的效果,但同時本幣貶值導致資本外流壓力增大,加重以美元計價(jia) 的外債(zhai) 負擔。即使對美國而言,美元升值過快可能也會(hui) 產(chan) 生負麵影響,有分析認為(wei) ,美元升值10%可能拖累美國GDP增速0.6個(ge) 百分點。

   (三)石油價(jia) 格持續偏軟,大宗商品價(jia) 格動蕩加劇

  國際石油價(jia) 格自2014年6月起加速下跌,從(cong) 最高點每桶115美元跌至年末的56美元左右,布倫(lun) 特原油期貨全年累計下跌近50%,跌至5年多來最低水平,跌速之快、跌幅之大超出市場預期。導致本輪油價(jia) 大跌的主要因素是,非傳(chuan) 統的石油供給穩步增加(得益於(yu) 新技術美國頁岩油產(chan) 量增長,2014年美國原油產(chan) 量飆升到198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歐佩克調整石油戰略(拒絕減產(chan) )以及地緣政治危機,並將持續影響後續油價(jia) 的走勢。

  進入2015年,油價(jia) 延續下跌態勢,1月份曾跌破50美元/桶。近期由於(yu) 沙特等國空襲也門和美元匯率回調影響,NYMEX原油價(jia) 格已由原來的每桶40多美元反彈到50美元以上,布倫(lun) 特原油一度反彈至每桶60美元以上。OPEC預計,至2015年底油價(jia) 將重返70美元以上。一旦美國頁岩油等高成本石油生產(chan) 增速放緩,且較低的油價(jia) 開始刺激需求,即使OPEC不減產(chan) ,油價(jia) 也可能在2015年底前有所反彈。油價(jia) 下跌影響廣泛,直接導致進口成本下降、刺激消費增長,從(cong) 而帶動經濟複蘇。IMF估計,油價(jia) 下滑持續可望提振2015年全球經濟0.3至0.7個(ge) 百分點。其中,發達國家中進口石油比重較大的日本和歐元區得到的好處要大於(yu) 美國。新興(xing) 經濟體(ti) 中,俄羅斯和委內(nei) 瑞拉等嚴(yan) 重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則將遭受經濟上的沉重打擊,增添政治動蕩的可能性。油價(jia) 走低還加劇了金融風險,影響投向能源行業(ye) 的信貸安全以及石油出口國的貨幣匯率。

   三、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展望

   美國   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內(nei) 生動力繼續增強,在發達經濟體(ti) 中表現最佳,全年經濟增長2.4%。就業(ye) 形勢持續向好,失業(ye) 率降至六年來的最低點,11月失業(ye) 率為(wei) 5.8%,12月進一步降至5.6%,全年新增就業(ye) 崗位300萬(wan) 個(ge) 。11月居民消費支出較上月增長0.6%,12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至92.6,接近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房地產(chan) 市場穩步複蘇,紐約三大股指一度創下曆史新高。

  進入2015年,受到嚴(yan) 寒天氣等暫時性因素影響,零售、製造業(ye) 訂單、新房開工和就業(ye) 等數據顯示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疲軟,預計當季經濟增速按年率計算僅(jin) 為(wei) 1%,低於(yu) 上年第四季度的2.2%。其中,就業(ye) 狀況改善步伐放緩,3月非農(nong) 就業(ye) 崗位增長12.6萬(wan) 人,為(wei) 2013年12月以來最低增幅。製造業(ye) 增長乏力,2月份ISM (供應管理學會(hui) 指數)跌至51.5,連續5個(ge) 月下跌,是2013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但2月份工廠訂單環比意外增長0.2%,扭轉了連續六個(ge) 月的下滑勢頭,出貨量在連續四個(ge) 月下降後增長了0.7%。受油價(jia) 下跌等因素影響,2月貿易赤字下降17%,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出口額也降至兩(liang) 年半低位,顯示美元升值和全球經濟疲弱正對美國企業(ye) 造成損害。

  從(cong) 發展趨勢看,就業(ye) 狀況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將支撐消費支出增長,美國經濟有望進入增長提速期。年中前低利率貨幣政策持續階段,不排除企業(ye) 擴大集中投資開支的可能性。房地產(chan) 市場持續向好,製造業(ye) 生產(chan) 加快,將進一步鞏固美國經濟增長。政府減稅增支政策繼續利好美國經濟。預計2015年美國GDP增速將超過3%,失業(ye) 率有望從(cong) 5.8%進一步降至5%,美聯儲(chu) 有可能2015年年中之後加息。影響美國經濟的不利因素可能來自外部,主要是貿易夥(huo) 伴經濟低速增長影響美對其出口增長。此外,美國經濟還麵臨(lin) 快速增長、貨幣政策常態化進程遲緩可能導致物價(jia) 過快上漲的潛在風險。

   歐元區   過去五年間,歐洲經濟一直是全球經濟的“麻煩點”,至今尚未走上經濟持續增長和就業(ye) 增加的道路。2014年歐元區核心國家受到外部需求低迷的拖累,德國製造業(ye) 陷入萎縮局麵,法國和意大利的製造業(ye) 情況也不樂(le) 觀。高失業(ye) 問題持續困擾歐元區,失業(ye) 率仍高達10%以上。與(yu) 此同時,歐元區仍要繼續向希臘等國提供援助,圍繞希臘退出歐元區問題的爭(zheng) 論困擾著歐元區經濟,歐元區陷入新一輪經濟危機的風險一直未能完全消除,12月歐元區CPI自2009年後首次出現負值,市場擔心已久的通縮風險終於(yu) 成為(wei) 現實。2014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不到1%。

  進入2015年,歐元區經濟指標利好多於(yu) 利空,預示經濟可能企穩回升。1月份失業(ye) 率降至11.2%,是2012年4月以來的最低值,2月失業(ye) 率微幅反彈至11.3%,高於(yu) 市場預期的11.2%。2月、3月核心通脹率分別為(wei) 0.7%、0.6%,仍處於(yu) 通縮邊緣。3月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上修至52.2,創10個(ge) 月高點,高於(yu) 初值51.9和2月終值51,這是該指數連續第21個(ge) 月高於(yu) 榮枯分界線。德國3月製造業(ye) PMI終值升至52.8,創11個(ge) 月以來的新高;法國3月製造業(ye) PMI終值升至48.8,意大利和西班牙製造業(ye) PMI雙雙走高,分別升至11個(ge) 月高點53.3和兩(liang) 個(ge) 月高點54.3。在歐元走軟等因素推動下,3月份歐元區新出口訂單創2014年4月以來的最大增幅。
隨著歐洲央行(ECB)實施購債(zhai) 計劃促進經濟增長和推升通脹,加上歐元貶值帶動出口,歐元區經濟增長動能逐漸增強。從(cong) 2015年3月份起,歐洲央行將每月在二級市場購買(mai) 600億(yi) 歐元(其中,包括473.6億(yi) 歐元的公共債(zhai) 務),到2016年9月完成,總額度為(wei) 1.14萬(wan) 億(yi) 歐元。這些措施一方麵將使歐元匯率下跌,從(cong) 而改善相關(guan) 國家的出口競爭(zheng) 力,另一方麵引導商業(ye) 銀行恢複信貸,促進投資增長。目前已有跡象表明,信貸已開始有所恢複,而能源價(jia) 格的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恢複了企業(ye) 的信心。歐洲央行上調今明兩(liang) 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從(cong) 此前預計的2015年增長1%提高到1.5%,2016年為(wei) 1.9%,IMF也將歐元區2015年的增長率從(cong) 之前的1.2%調升至1.5%。歐元區有望重新走上增長的道路,但要真正達到更大程度的繁榮和可持續的複蘇,依然麵臨(lin) 著眾(zhong) 多挑戰:一是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政治風險;二是周邊環境惡劣,俄羅斯與(yu) 烏(wu) 克蘭(lan) 的衝(chong) 突、中東(dong) 的動蕩、巴黎和哥本哈根相繼遭受恐怖襲擊等;三是歐元區外圍國家高負債(zhai) 的可持續性;四是財政政策持續收縮;五是結構性改革步伐緩慢。

   日本  2014年,日本GDP 下降0.1%,為(wei) 三年來首次出現的年度下滑。2014年4月1日上調銷售稅率後,日本經濟陷入衰退。二季度經濟年化環比萎縮7.1%,而三季度年化環比萎縮1.9%。四季度GDP同比增長0.4%,換算成年率為(wei) 增長1.5%,顯示日本經濟近三個(ge) 季度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表明提高消費稅後一度受挫的日本經濟開始出現複蘇跡象,但增長仍然乏力;從(cong) 不同需求項目來看,個(ge) 人消費增長0.5%,住宅投資減少1.2%,設備投資減少0.1%,公共投資增長0.8%;從(cong) 對實際GDP的貢獻度來看,內(nei) 需和外需對推高GDP均貢獻了0.2個(ge) 百分點。

  進入2015年,企業(ye) 投資生產(chan) 、經濟信心、出口等指標出現改善跡象。3月份工廠產(chan) 出回升好於(yu) 2月,一季度企業(ye) 海外並購額創9年新高,達到約3.9萬(wan) 億(yi) 日元。3月份內(nei) 閣府經濟觀察家現況指數從(cong) 2月的50.1升至52.2,前景指數從(cong) 53.2升至53.4,出口初值同比增長從(cong) 2.5%升至8.8%。目前,日本國債(zhai) 市場流動性沒有出現大幅收縮,疲弱的日元正在提振出口和旅遊業(ye) ,原油價(jia) 格下挫對刺激經濟具有一定效果,日本央行預期2015財年可能實現2%的通脹目標。但對日本政府而言,扭轉經濟頹勢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安倍政府決(jue) 定將原定2015年10月實行的消費稅率再次上調計劃延期至2017年4月;2014年年末日本政府還批準了一項規模為(wei) 290億(yi) 美元的刺激支出計劃,通過發放補貼、購物券等方式向日本經濟成長落後地區和家庭提供幫助,但此舉(ju) 的刺激效果有待觀察。樂(le) 觀者認為(wei) ,日本央行擴大量化寬鬆規模的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悲觀者認為(wei) ,從(cong) 長遠角度看,量化寬鬆政策的副作用或大於(yu) 其積極影響,可能對日本經濟增長及物價(jia) 穩定造成損害。為(wei) 維持對疲弱經濟複蘇的支持,量化寬鬆政策的成效盡管並不十分突出,但短期內(nei) 仍難以退出。IMF預計2015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為(wei) 1%。

   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   2014年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經濟增速不僅(jin) 低於(yu) 危機前繁榮期,也低於(yu) 危機後複蘇期的水平,其溢出效應擴散至發達經濟體(ti) 經濟。IMF估算,新興(xing) 市場增長放緩1個(ge) 百分點,發達經濟體(ti) 的經濟增長會(hui) 因貿易減少而降低0.2個(ge) 百分點。從(cong) 內(nei) 部看,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結構矛盾凸顯、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困難重重,經濟增長內(nei) 部分化明顯,一些國家經濟結構單一、嚴(yan) 重依賴能礦等初級產(chan) 品出口,一些國家麵臨(lin) 財政和經常賬戶雙赤字風險、通貨膨脹高企。從(cong) 外部看,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jia) 格下降、主要發達經濟體(ti) 進口減少、美國貨幣政策引致資本市場動蕩加劇,均對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根據IMF的最新數據,2014年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經濟體(ti) 的外匯儲(chu) 備同比減少1145億(yi) 美元,是1995年IMF開始編製該數據以來首次年度下降;2014年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ti) 經濟增長4.6%,比2013年下降0.4個(ge) 百分點。從(cong) 國別地區看,金磚國家中,除印度得益於(yu) 新政府的係列改革開放政策、經濟複蘇大有起色外,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減弱,南非、俄羅斯萎靡不振,巴西陷入衰退。亞(ya) 洲地區中,南亞(ya) 國家經濟好於(yu) 預期,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出口和海外勞工匯款額增加,帶動經濟增長率超過6%;東(dong) 南亞(ya) 的馬來西亞(ya) 和泰國出口增長、工業(ye) 生產(chan) 恢複增長,推動了本國的經濟增長。一些非洲國家經濟受到埃博拉疫情重創,企業(ye) 生產(chan) 放緩或關(guan) 閉、基礎設施工程推遲、原材料產(chan) 品橡膠和鐵礦石生產(chan) 遭受重創,進口商品價(jia) 格大幅攀升。為(wei) 減輕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不少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正在通過預算外項目和政府擔保等形式提供準財政刺激,但缺乏監督和透明度,加大了預算風險。

  2015年,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仍將延續放緩勢頭,但內(nei) 部分化更加明顯。作為(wei) 全球經濟的增長極,在原油價(jia) 格走低和美國經濟複蘇等因素的推動下,亞(ya) 洲經濟的強勁局麵有望持續。據亞(ya) 洲開發銀行(ADB)預測,區域內(nei) 經濟2015年有望實現6.3%的增長,與(yu) 2014年持平。印度經濟增長明顯提速,成為(wei) 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一大亮點。亞(ya) 行將2015年和2016年印度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7.8%和8.2%。中國經濟的增速有所放緩,但可持續性增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繼續表現強勁。與(yu) 此同時,俄羅斯正在經曆經濟困難,巴西經濟停滯不前,中東(dong) 國家經濟受到地區局勢動蕩困擾。有機構預測,“金磚五國”2015年經濟增速可能降至6年來最低。特別是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jia) 格下跌對巴西和俄羅斯衝(chong) 擊巨大。俄羅斯央行發布報告預計,2015年該國GDP將下降-3.5%至-4%。IMF最新報告預計,2015年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國家GDP增長率為(wei) 4.3%,比2014年回落0.3個(ge) 百分點。


 

免責聲明:伟德国际英国對紡織貿促網上所刊登信息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請您自行甄別。由於信賴本網任何信息所產生的風險或損失均由您自行承擔,與我會無關。